邓石如(1743~1805)安徽怀宁人。清代篆刻家、书法家,邓派创始人。初名琰,字石如,避嘉庆帝讳,遂以字行,后更字顽伯,因居皖公山下,又号完白山人。
《白氏草堂记》为邓石如62岁时,创下的著作,当时的邓石如对书法的造诣已达顶峰。所以《白氏草堂记》非常值得后人研究、临创。
想要写好《白氏草堂记》,要注意以下几点:
行笔: 1、以圆笔为主,线条粗细不一。横笔多为圆笔,收笔时多以藏锋为主。在书写笔的过程中经常会用到中锋,在书写快的时候偶尔会看到飞白的现象。收笔多变,露锋、藏锋相结合。 2、《白氏草堂记》虽为篆书,但笔画中往往包含隶书的笔法和寓意,更加突显了整部作品的古朴厚重之感。隶书笔法在横画中最为明显。
结体:1、多采取竖直的姿势,字体略呈方形。 “白氏草堂记”是对以往篆字结构的改变。结体上变化多端,以竖直为主,但偶尔字体略呈方形和竖直。横画短,整体协调,恰到好处。 2、书写的对称性 与后来的楷书、行书不同,篆书没有点、划、笔画等基本笔画。它基本上由水平、垂直和弧线组成。书写时结构更加对称。 3、上下松紧的《白氏草堂》,笔画繁复。许多结字采用上下松的结构,通过上下对比来追求结体的变化。邓石如曾将他的写作技巧总结为:字画疏处可动,密处不透风。 《白氏草堂记》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特点。整幅作品有浓有密,有浓有疏,浓与疏相互映衬,互相衬托。
章法布局:《白氏草堂记》整部作品构图严谨,字距疏,行距松。整部作品十分大气,古朴浑厚。这部作品是邓石如晚年写的,真正体现了“人书俱老”的艺术风格。
《白氏草堂记》的出现有力地纠正了以往对篆书的刻板认识。是邓石如对艺术追求、艺术思想、艺术语言、艺术符号的完善。这也是邓石如书法改革创新的重要标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