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科切拉音乐节、火人节
引起了20万人参与之后,
坂本龙一又宣布在12月举办线上音乐会,
这场“或许是最后100分钟”的演奏,
更是吸引了全网的目光。
尽管当下的娱乐方式丰富多样,
音乐依然在人们心中占据一席之地,
他们借此传达安慰与声援,并且疗愈自身。
11月,我们推出了“设计与韵律”专题,分享了许多动人的故事。除了音乐人,拥有艺术通感的建筑师早就悄悄“盯”上音乐,开始了一系列探索。今天就从12个建筑与装置中,从早期建筑大师的经典之作到当今设计新锐的创意,从国外到国内,来看看全世界的建筑师如何用设计实践抒发自己的音乐宣言。
不久前刚结束的国际音乐艺术节(火人节和科切拉音乐节),吸引了无数人离开城市,在世界尽头做了一场“白日梦”。
今年6月,音乐人小河在黔东南的土地上与当地人共同演绎侗族大歌的自然之声,紧接着9月,歌手李健在山谷音乐厅诗意吟唱内心的《向往》。
音乐,一次又一次形成特殊的场域,为大众创造着“乌托邦”,无愧于黑格尔的美赞:它是流动的建筑,无形,却充满美妙的安全感。
© Jamen Percy
之所以把建筑比拟成音乐,除了都能营造一种供人想象的空间,还因为两者遵循相同的隐藏规律:数的比例、节奏、均衡与对比等。它们之间的相似性,在半个世纪前就已经启发建筑师开始尝试三维实践。
1958年的布鲁塞尔世界博览会,是自二战结束以来举办的第一届博览会,人们希望借由技术来庆祝文明与活力的恢复,街头到处充斥着音乐元素的装置,博览会则以与建筑相结合的音乐进步而闻名。
© wouter hagens
现代主义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与作曲家伊安尼斯·泽纳基斯Iannis Xenakis共同设计的飞利浦馆Philips Pavilion将建筑、彩色图像、节奏和声音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作为第一座反映建筑、图像和声音融合的多媒体奇观为公众带来了强烈的视听震撼,在当年吸引了200万人前来体验。9个双曲抛物面组成的不对称造型,构成音浪般的起伏形态,如一首可视的恢弘诗歌。
1958年布鲁塞尔世界博览会飞利浦馆
© wouter hagens
此外,两人后来还尝试在建筑立面进行一场无声的演奏,拉图雷特La Tourette修道院的窗户隔断设计,便取自乐谱的结构。一系列不同宽度的矩形,通过密度和间隔变化,呈现出灵动的外观,投射的光影随着时间振荡、跳跃。
拉图雷特修道院
© Marina Denisova
弗兰克·劳埃德·赖特在自传里写道,他对贝多芬的所有钢琴奏鸣曲都耳熟能详,当构思建筑的时候,时常会有他的音乐在脑海中回响。他深受音乐的灵感启发,创作出流水别墅、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这些经典名作。
在后来的时间里,建筑师们的创作依然与音乐同行,拥有音乐背景的丹尼尔·里伯斯金认为:“没有音乐的建筑,不过是瓦砾堆成的山。”2001年,他以解构的建筑语言惊艳世界,彷佛是一场无声的宣言。
火人节
2018年火人节上,圣殿带来的旋转星系由20根木桁架组成,呈螺旋状向天空汇聚,这是一场对宇宙结构的完美想象。©Burning Man
作为国际最著名的户外艺术盛宴之一,始于1986年的火人节Burning Man每年在美国内华达州的黑石沙漠举办。大家带上音乐、艺术装置来探索各种边界,在节日结束时焚烧所有的巨大木质雕塑,终在沙漠恢复平静。这是一场对社区意识、艺术的自由表达,自力更生的实验。在这里,没有人询问过去、打扰未来,人们完全释放自我,实现英雄梦想。
设计师Steven Brummond使用回收胶合板建造了一座48英尺高的钟楼。面板排列成类似于鱼骨结构,比拟自然的有机形态充满韵律与节奏。©Remy Hii
©Jason Gronlund
时隔2年回归线下的火人节,吸引了比以往更多的人。今年8月底,近8万人集体逃离都市,甚至有人跨越半个地球来共享这场为期8天的精神滋养,大家在沙漠共建理想社区。
“火友”们纷纷自发地采用具有韵律和节奏的形式来回应自然,音乐仿佛变成了一种通用的视觉设计语言,2022年的主题是“ Waking Dream”白日梦,设计师劳伦斯·伦佐·维尔贝克Laurence Renzo Verbeck制作了一个55英尺高的木制神殿,利用几何学和古代象征设计了一种类似于罗盘的八角形,以绝对中心对称的方式树立了一座精神丰碑。
摄影作品从上到下分别来自:Jamen Percy、Rand Larson
同样,在今年4月的Coachella(科切拉音乐节)上,律动的节奏、跳跃的色彩,与现场音乐交织出可以被看见的乐章。11个大型动态艺术装置采用渐进式的光、结构、声音和材料,回应沙漠的地形和生物多样性。
科切拉音乐节
©Lance Gerber
由Architensions团队设计的装置艺术“The Playground”,以丰富多彩的姿态为沙漠带来都市气息。四座钢架塔构成了休闲娱乐空间,绚丽的几何模块和滤光片,在自然光及舞台灯光下,成为最迷幻的游乐场。
©Julian Bajsel
阿根廷建筑师Huberman设计的9层高装置,由300件经典的BKF“蝴蝶”椅复制品组成。外表间隔覆以柔滑的张拉膜材质,围绕中心对称的圆形布局,虚与实之间,无数纠缠的线交织出一个茧形空间,在白天提供遮荫,晚上提供照明。
©Lance Gerber
更多为公众而诞生的音乐容器,正悄悄在城市中生长,那些老旧建筑正在焕新置入音乐功能,面向自然聆听灵魂的建筑,在村庄里的公共舞台不断涌现……它们散落在各个角落如跳动的音符,在世界各地奏响生活的乐章。
纽约Little Island水上公园
© Timothy Schenck
去年,位于曼哈顿的Little Island公园通过形式感极强的造型设计,制造出令人愉悦和共鸣的“音乐”,132个伞状花槽以高低起伏的节奏,仿佛在哈德逊水面上空哼唱着活泼的音乐。与同样由Heatherwick Studio设计的立于上海苏州河畔的天安千树,在形式上遥相呼应,“伞柱”与绿植构建了一座空中漂浮的巴比伦花园。他通过充满韵律感的个人语言为当前的设计环境注入了生动的活力。
© Timothy Schenck
这座人造漂浮小岛公园是一个人与野生动物共栖息的乐园。Heatherwick Studio设计的出发点是给予人们更多的体验:漫步于水面之上的兴奋感,以及远离城市并沉浸在绿色中的惬意。公园承载着三个表演空间,室外露天剧场每周都会举办音乐会和演出,成为当地市民喜爱的城市空间。
匈牙利音乐之家
© Palkó György
1月刚开放的匈牙利音乐之家,更是在形态上就直观反映了音乐,如空灵乐器手碟一般起伏的大屋顶,悬浮于一片丰茂的树林中,在布达佩斯的城市公园里散发着接近宇宙的声音。
© Palkó György
设计师藤本壮介通过自然、声音与光线的互动,将音乐体验带入生活。巨大且起伏的屋顶结构从声波的不同形式中获取灵感,由3万多片装饰性“树叶”组成的天幕镶嵌于建筑的吊顶上,屋顶近100个形状各异的可爱洞口,如精灵般跳跃,树木从洞口穿出,与建筑共同生长成具有生命的有机体。
Zvaigznaja KUBS可移动装置
© Madara Gritane
由建筑事务所NOONSOON设计的可移动装置Zvaigznaja KUBS,作为一个多功能的容器,在拉脱维亚的各个城市流动,你可以想象它是一间录音室、歌曲创作站、小舞台、DJ 区或者图书馆。
© Madara Gritane
设计师通过覆有彩色膜的立面,结合视角和光线,营造出一种具有视觉吸引力的氛围,激励青年在音乐和表演艺术中的创造性表达。
9号缙云石宕剧场
在浙江省西南部的缙云县,有3000多个废弃的小型石宕。DnA设计团队在参与的9个石宕改造中,意外发现9号石宕在采石过程中偶然形成的空间具有良好的声学效果。设计师在进行各种测试后,顺应场地特质,通过更换地板、侧栏杆的面板和吸声措施完善声学环境,让这里变成视听表演场。今年开放后,生活讲座、当地的传统婺剧表演轮番上演,让这处失落的空间有了“人味”。
空间在狭窄的入口后扩展成一个近似矩形的区域,内部呈锥型向上,如同陡峭的倾斜屋顶。阴雨天,雨水汇聚在中央的下沉区域滴答作响,水面倒映着周围的山石,粼粼波光映射在墙面流动,犹如观赏一场自然的演奏。
山谷音乐厅
前不久,歌手李健在山谷音乐厅举办了一场线上音乐会,以不插电的形式,采用原声乐器与自然景观、周边环境相互应和。这座由OPEN建筑事务所设计的山谷音乐厅,受到自然启发,层叠的如山脉沉积岩的立面,上大下小的倒锥形结构,既顺应山谷的形态,也以最小的足迹轻轻地落在山谷底部。作为一处自然的庇护所,建立着人与自然的深层连结。
层叠起伏的立面积聚成一座遗世独立的巨石。音乐厅顺应自然气候,只在相对温暖的季节开放,以避免大规模的能源消耗,这也让半室外成为可能 。
音乐厅朝向天空和山峦的开洞,不仅是为了建筑采光,更承载着吸声的功能,其大小和形状经过严谨的声学计算,与折叠的混凝土表面形成的反声面一起,得到最佳的音响效果。人们不仅可以演出,也可以在此聆听自然,聆听自我内心的回响。正如OPEN创始合伙人李虎和黄文菁所言,这座由声音出发、由内而外雕刻而成的建筑,让人们“看到”了声音的形状,“听到”了寂静的声响。
泠谱音乐厅
起源于一个小型音乐教室的诉求,say建筑设计事务所将其想象成一个立于街区,面向每一个人的城市音乐厅。设计师将这里想象成一个插入场地的音乐厅,空间的形态抽象自三角钢琴的构造,钢琴的弦变成了舞台,金属板变成了天花,琴盖变成了观众席。
在街头的偶遇,变成一场与音乐的邂逅,人们驻足观望,享受美妙的音乐时刻。
坐落于杭州街区的这间音乐厅的门头是干净的白色立面,没有logo,只有简单的一行文字贴在玻璃上,一扇通透的玻璃为公众提供一个观看的窗口。
这里,变成了一个面向城市的发声器,弹琴的时候,经常会吸引许多居民驻足观看,整座城市都变成了它的观众。由内向转为开放,设计师通过小小的介入,为这座城市带来一处充满松弛感和治愈的公共场所。
丽江HYLLA草甸剧场
环形的坡道和如梯田般的台地围合出面积为1500平米的圆形草甸剧场,彷佛在大地上画了一个可爱的绿色音符。
Z'scape致舍景观主持设计师周梁俊为丽江HYLLA设计了一个与大地相融的自然舞台。层层阶梯铺陈,如雨水滴落的涟漪,如风的轮廓,是自然留在大地的痕迹。
在这里感受风吹雨落,看日月星辰,听虫鸣鸟叫,远眺雪山圣光,感受祭奠纳西族神圣的庆典。在这里可以发生一切,无需明亮的灯光和布景,自然便是最好的舞台。
⽯窝剧场
在山东威海环翠区的一处被遗忘的角落,三文建筑以隐于自然的设计手法,让建筑仿佛从场地中生长而出,在看台阶梯下面藏入一个新的建筑体量。建筑立面使用规整场地时候挖掘出的石头,特意加厚的墙体与玻璃营造出一种洞穴的感觉,回应场地的采石矿历史。
台上发生着戏剧与表演,隐藏在台阶下的建筑发生着人们的交流与谈笑,让这处被遗弃的空间重获新生。
设计师基于原来山势凹入的地貌,以几级呈放射状的台阶围合出一个完整的场域,面向天空与自然,原始而直白。石窝剧场的出现解决了当地长期缺乏公共空间的问题,今年建成后,周边村民来此参加公共集会、乡村音乐节等社区活动,激活了当地的邻里关系。
看完这些精彩的建筑设计,你最欣赏哪个项目的呈现?欢迎下方留言和我们分享你的想法,DECO将选出一位精彩留言送出一份新刊哦!
文 | Manni 新媒体编辑 | 冷面
图源自Jamen Percy、wouter hagens、 Marina Denisova、Remy Hii、Jason Gronlund、Madara Gritane、Lance Gerber、 Timothy Schenck、王子凌、河狸景观摄影、各事务所提供
本文为《ELLE DECORATION家居廊》版权所有,欢迎转发朋友圈;如需转载、投稿,请联系留言获取转载、投稿方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