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深圳频道
飞亚达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潘波。受访者供图
“钟表是长周期行业,竞争将是长跑。”近日,飞亚达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潘波接受人民网专访时说,只有坚持核心技术研发,坚持原创设计,坚持品牌之路,系统性、点点滴滴不断改善,才会迎头赶上,让中国从钟表大国转变为钟表强国。
“飞亚达”是在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下成长起来的中国最知名手表品牌之一。依托源于航空工业的精密制造技术、品牌影响力和渠道深耕,飞亚达不断创新突破,销售规模始终居市场前列。
“把科技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人民网:飞亚达在核心技术上取得哪些突破?
潘波:手表对精密制造的要求非常高,最高精度在头发丝的1/40左右。飞亚达一直把科技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拥有国家级研发中心、CNAS实验室等。我们研制的航天员专用手表累计交付4个型号15个批次,突破了10多项技术难关,获得多项技术专利与国家级奖项。为适应太空舱复杂的电磁环境,飞亚达航天表防磁标准做到了国家标准的十倍。一般来说,即便非常昂贵的手表,一般在零下30~40℃就会停走,而为了适应航天员出舱的要求,飞亚达航天表做到了零下80℃准确计时。通过技术创新,飞亚达手表的工艺水平和质量水平均处于同行业前列。
人民网:深圳钟表在产业链方面的优势体现在哪里?深圳钟表的质量标准是怎样的?
潘波:深圳处于改革开放前沿,“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激发企业大胆创新,推出适销对路的产品,涌现了以飞亚达为代表的众多名牌企业。因为名牌企业在设计、制造等方面不断创新带来的高要求,又带动了整个供应链的发展,逐渐壮大。
随着光明区时间谷的落成,深圳钟表集群已经在前期优势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在全球钟表供应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质量标准上,深圳深刻认识到不能止步不前,必须更上一层楼。因此,在市里的支持下,协会的统筹下,共同推出比国家标准更加严格的深圳标准。
飞亚达作为国内钟表行业的领军企业,也是第一批在手表领域开展深圳标准认证的企业,已经完成5项产品的认证工作。深圳质量标准是创立深圳品牌集群的重要部分,企业和协会都倍感珍惜,希望携手推进,共创新辉煌。
“手表是科技与审美、情感的高度结合”
人民网:数字化给钟表行业带来怎样的改变?
潘波:在生产端,数字化的应用主要体现在生产管理上。各个企业相继完成了原料和库存,质量管理等的软件上线和数字化管理。而由于钟表是非常精密的产品,装配必须由有丰富经验的专业人员来打磨完成。因此实物的生产,将坚持以手工完成,以保证品牌的信誉和产品的精良。在销售端,各个企业陆续上线了会员系统。以飞亚达为例,拥有百万级的会员,通过私域运营,为消费者提供服务。
深圳市政府高度重视数字化转型,为企业提供了非常多的指导,无论在政策上还是资金上都给予了非常多的支持,帮助企业完成数字化转型。
人民网: 智能化、可穿戴对钟表产业意味着什么?
潘波:钟表作为一个百年行业,曾经历过辉煌也遭遇过重大挫折。机械表曾经是消费者的必备之品,但由于石英表的出现,瑞士的钟表企业也曾遭遇危机,几乎全军覆没。但痛定思痛,逐渐走出了新路,摆脱了危机,让众多的瑞士品牌焕发生机。
智能穿戴的出现,也让企业感受到了压力。但我们始终认为,手表是科技与审美、情感的高度结合,早已经走过了功能性需求的阶段。智能穿戴当然满足了部分消费者更多的功能性需求,但对于有更高需求的消费者,他会坚定选择机械表。同时,我们观察到不少消费者同时拥有智能穿戴产品和机械表,分别在不同的场景使用。
另一方面,传统手表企业也着手进入智能穿戴领域,积极拥抱这一变化,参与手腕上的竞争。比如飞亚达也推出了子品牌ADASHER,依托深圳和企业自身能力,为需要智能穿戴的消费者提供服务。
人民网: 与瑞士相比,深圳钟表产业还有哪些不足?应如何缩短差距?
潘波:瑞士是钟表强国,全球最重要的高端手表制造基地。经过艰苦的努力,虽然我们与瑞士的差距在不断缩小,在局部领域取得了突破,但总体上还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高端机心制造、品牌运营、人才培育等方面。
钟表是长周期行业,竞争将是长跑。只有坚持核心技术自主研发,坚持原创设计,坚持品牌之路,系统性、点点滴滴不断改善,才会迎头赶上,让中国从钟表大国转变为钟表强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