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说】栏目精彩回顾:
《三国演义》以及三国戏曲、评弹等文学艺术的广为流传和深远影响,三国成了国人心中经久不衰的话题。以至于不谈三国,不足以语历史,对一衣带水的日本影响尤深,对诸葛亮、郭嘉等智谋之士顶礼膜拜,三国游戏层出不穷,让国内外又产生了无数三国爱好者。三国时代,战争是主线,军事谋略成为关注的焦点,自然,驰骋沙场的将领和运筹帷幄的谋士,就成为话题主角。
三国时代曹操阵营谋士如云,人气最大的莫过于天妒英才的郭嘉,和处事圆通的不倒翁贾诩。其实,在正史中,曹魏阵营人才鼎盛的前中期,曹操智囊团最耀眼的星座是“二荀”,这里不喜戏说,不喜胡说,但有感悟,有慨叹,有温度,有情感,有鉴诫,开卷有益。[三国说-25]已评说过大战略家荀彧,下面就来聊聊曹操的头号战术家荀攸。
一、
荀攸聪慧夙成,声名远扬
1、荀攸依靠家学优势,颖悟早慧。
“荀攸字公达,彧从子也。祖父昙 ,广陵太守。”(《荀攸传》)《荀氏家传》记载:颖川荀淑为荀氏发家之祖,生有 八子,时称“八龙”,八龙之荀绲为荀彧父亲,荀彧叔父荀爽位至司空。157年荀攸出生于颖川许县四大士族之荀氏,父亲荀彝,祖父荀昙,曾祖为荀淑的兄长(不知名)。荀昙,与兄长荀昱,“杰俊有殊才”,“昱与李膺、王畅、杜密等号为八俊,位至沛相。攸父彝,州从事。彝于彧为从祖兄弟。”荀攸父亲荀彝与荀彧同辈,是同祖堂兄弟,荀攸比荀彧年长六岁,却是荀彧的堂侄。“二荀”血缘关系并不算特别亲近。但是,荀氏家学的熏陶和影响,那是很自然的事,于是,荀攸拥有得天独厚的学习条件。“(荀)攸少孤”,荀攸小时候父亲和祖父都已过世,使得荀攸早早就感受人间冷暖,更加勤奋,更加刻苦,成长为早慧型的才年天才。荀攸幼学聪敏,纯朴自守,颖悟夙成,守拙若愚,沉稳老练,秀外慧中。
第一件事,荀攸聪明敏捷,颇具智商情商。
“攸年七八岁,衢曾醉,误伤攸耳,而攸出入游戏,常避护不欲令衢见。衢后闻之,乃惊其夙智如此。”(《荀攸传》注引《魏书》)。荀攸年幼时,曾被醉酒的叔父荀衢误伤,荀攸不露声色,跟以前一样正常玩耍,但总会巧妙的遮掩伤口迴避荀衢,以免叔父感到内疚。荀攸小小年纪就懂得为他人着想,而且善于隐人之短,不仅通晓人情,还善洞察人心,真乃聪慧夙成。
第二件事,荀攸洞察秋毫,识破张权避难用意。
“及 昙卒,故吏张权求守昙墓。攸年十三,疑之,谓叔父衢曰:‘此吏有非常之色,殆将有奸!’衢寤,乃推问,果杀人亡命。由是异之。”(《荀攸传》)张权是荀攸祖父过去的部下,突然上门要求为荀昙守墓,荀攸敏于察颜观色,发现张权脸色反常,形迹可疑,判断肯定另有隐情,经过追问,果然是张权杀人逃逸,想藉守墓之名以藏身。荀攸当时才十三岁,大家对其洞察力无不刮目相看。
2、荀攸声名远播,得到朝廷特别征召。
184年黄巾起义爆发,何进晋位大将军。“何进秉政”,一方面在武装力量上建设西园八校尉;另一方面,在治政人事上,“征海内名士攸等二十余人。攸到,拜黄门侍郎。”(《荀攸传》)当时,何进在全国范围内征召能人名士进入朝廷中枢,委以重任,荀攸幸运成为黄门侍郎。黄门侍郎为皇帝身边近臣,主要的工作是在皇帝和尚书令之间传送公事诏令,能接触到朝廷核心机要,地位至关重要。《钟繇传》注引《后汉书》记载:“南阳阴脩为颖川太守,以旌贤擢俊为务,举五官掾张仲方正,察功曹钟繇、主簿荀彧、主记掾张礼、贼曹掾杜祐、孝廉荀攸、计吏郭图为吏,以光国朝。”这二十多人中,单单颖川郡举荐的就有七人之多,荀攸与荀彧、钟繇、郭图(袁绍谋士)等人,同为一批内政人才应召入朝。而在军事上,曹操、袁绍等人则被提拔为新军校尉。这样看来,何进也不是毫无作为啊。
《荀氏家传》记载:陈群与孔融论汝、颍人物,群曰:“荀文若、公达(即荀攸)、休若、友若、仲豫,当今并无对。”可见,荀攸声名远播,早已进入朝廷的视野。
二、
荀攸归附曹操的仕途轨迹
1、荀攸对汉室抱有幻想。
第一,荀攸对朝廷的征召充满希望。
何进的征召为荀攸在朝廷中枢发展树立了信心,可以想象,荀攸对此是满意的珍惜的。以至189年,“董卓之乱,关东兵起,卓徙都长安”(《荀攸传》),荀攸都33岁了,依然低调内敛,慢条斯理,一种与世无争的心态,面对快节奏的乱世,并不积极主动,对现状不抗争,不舍弃。而同时期为何进征召的名士荀彧、曹操、袁绍、郭图等纷纷出走,起兵讨伐董卓。与其说这是荀攸性格保守内敛,不如说其全局战略格局尚未看得通透,对汉室仍存幻想,所以仍然将前途命运押注在风雨飘摇的刘汉朝廷身上。
第二,荀攸仕途受挫,死里逃生。
189年,董卓进京,与非敌对的士族还是较为善待,双方也在寻求友好合作,求同存异。董卓重用蔡邕、王允、荀爽等人,荀彧出走奔赴冀州,法正迁居蜀地避难,郭图投奔袁绍。荀攸、钟繇等人对朝廷对董卓仍存幻想,逆来顺受,还是希望利用进入朝廷中枢的机会谋求更大的发展。但董卓的暴行实在是天怒人怨,《荀攸传》记载,荀攸试图与议郎郑泰、何颙、侍中种辑、越骑校尉伍琼等诸君谋刺董卓,并因此暴露入狱。荀攸即使身在囹圄,依旧表现得淡然自若,积极乐观。
荀攸绝对是幸运至极,上天眷顾!董卓正好又很快被杀,荀攸得以幸运豁免出狱,死里逃生。对此热血计划,有人提出质疑,真伪难辩。因为,当时时局太乱,涉事名人较多,一时难寻史料支撑,暂且不论。然而,不可否认,即使不是谋刺,就算是朝堂抗争,也极为难得,荀攸一班人身怀家国,欲挽狂澜于既倒,志气可嘉,名士风骨铮铮,令人钦佩。荀攸的热血情怀,荀攸的万里豪气,荀攸的侠客精神,荀攸的名士风骨,深深地震撼了内心,看今朝,娘娘腔,阴阳调,香蕉人,“公知叫兽”满天飞,试问古风何处寻?
第三,荀攸选择退避,希望寻找安身之所观望朝局。
194年4月王允策反吕布成功杀死董卓,到7月失败,期间短短3个月,由王允、吕布掌控朝廷。荀攸虽然看到王允刺董成功,但王允固执狷狭,时局毫无起色。荀攸终于看清朝廷的乱象,于是选择退避,追求安定乐土,主动请缨,请求出任边僻的蜀郡太守,希望在富庶的天府之国,观望形势,等待机会,以一展治国抱负。荀攸还是守住汉室不放弃。
2、荀攸为什么归附曹操。
第一,荀攸有志难伸,心存汉室。时局混乱,荀攸凭着才气名声,得到何进征召,顺利进入汉廷中枢担任黄门侍郎要职,荀攸一心匡扶社稷,现实却是宦官专权,党争不断,皇帝平庸,大将军何进鲁莽又不辨善恶,引狼入室,朝局混乱不堪。几年间岁月匆匆流逝,荀攸浑浑噩噩,志不得伸,苟且偷生,虚度光阴。荀攸等人具有真才实学,可惜何进没有用好。荀攸这班人无法力挽狂澜,去阻止大汉没落的颓势。蠢才领导,就算尽揽奇才也是白搭。
第二,荀攸势单力薄,难以抗拒董卓的暴政。
董卓野蛮残暴,掀起血雨腥风。荀攸抗争乏力,被捕入狱,理想遭遇重大打击。荀攸依然不作主动改变,寻求新的出路。一切都是那么被动。
第三,荀攸仕途不顺,彷徨无着。
荀攸虽然于王允当政时求任蜀郡太守,但沉疴顽瘴,积重难返,朝局毫无向好的迹象。194年七月董卓部将李傕、郭汜在贾诩的支持下反攻长安,赶走吕布,杀害王允,西凉军重新掌控朝廷。各地烽烟四起,交通阻截。而蜀地也正酝酿着一场内乱争战,这个时候,蜀地由刘焉主政,刘焉大约病重了,西川人在荆州刘表支持下蠢蠢欲动,刘焉在两年后的194年才死去,暗弱的刘璋居然以东川人击败了西川人,意外坐稳了蜀地。荀攸受困于荆州,转眼间就是两年,前景依然迷茫。
第四,荀攸得到荀彧的推荐。
正当荀攸彷徨之际,曹操于196年奉迎皇帝,取得“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优势,初步建立起以许昌为中心的根据地,急需补充大量人才。这时,荀彧及时向曹操举荐,“前后所举者,命世大才,邦邑则荀攸、钟繇、陈群”(《荀彧传》注引《彧别传》)。荀彧知道荀攸也是效忠汉室,时机成熟了,即把荀攸、钟繇等顺理成章地举荐给曹操,由此,一大批心存汉室的士子汇聚到曹操麾下。
第五,曹操亲自写信邀请荀攸。
曹操信中说:“方今天下大乱,智士劳心之时也,而顾观变蜀汉,不已久乎!”曹操“于是征攸为汝南太守,入为尚书。”(《荀攸传》)荀攸归附曹操,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皇帝在曹操那里,在荀攸内心认为,归附曹操,其实也是服务汉朝廷,与其名士忠汉的理念并不矛盾。可以说,荀攸是幸运的,曹操予以足够的尊重,有姿态有实际。正因为遇上当世英雄曹操,荀攸欣然跟上荀彧的脚步,走上人生正轨,一身的才能才有机会施展,得以创造传奇而载入史册,光耀一生,泽被后世。
三、
荀攸军事谋略超群,堪称曹营头号战术家
1、荀攸成为曹操智囊团军师。
“太祖素闻攸名,与语大悦,谓荀彧、钟繇曰:‘公达,非常人也,吾得与之计事,天下当何忧哉!’以为军师。”曹操对荀攸慕名已久,一见如故,非常谈得来,很是对胃口。曹操由衷地高兴,对荀彧、钟繇称赞荀攸,心中充满了期盼。当时曹操还不够强,尚处于求存争霸时期,以军事斗争为主,曹操在政治上给予荀攸汝南太守、内廷尚书的待遇,而在实际使用上,荀攸实任军师,留在曹操身边重用作随军参谋,随时出谋划策。
按《通典·职官典》《文献通考·职官典》等记载,军师均以为古代军中掌管监察军务之职,并为主将出谋划策。曹操的军师荀攸以参谋军计、司掌军国选举和刑狱为主要职责,不仅权力大,而且因为常常伴随曹操左右,地位显赫。曹操曾任用周喁为军师,主要是考虑地域名士、地方豪强,以增强军队影响力。
(建安)三年春正月,“公还许,初置军师祭酒”(《三国志武帝纪》)郭嘉被任命为司空军祭酒,位次应在荀攸之后。
此时,军师一职尚未制度化,不常设。袁绍想用卢植为军师,用以扯虎皮拉大旗。刘备则另有独创,曾以诸葛亮为军师将军,摆明了参谋总长的地位。
2、荀攸精准分析判断与宛城张绣军的形势。
197年正月,曹操第一次征讨张绣,张绣不战而降,曹操强纳张绣婶子,张绣利用贾诩之计偷袭曹操,曹操死里逃生,史称“淯水之战”。曹操心有不甘,一直在南阳与张绣周旋。
198年三月,曹操第二次征讨张绣。“建安三年,从征张绣。攸言于太祖曰:“绣与刘表相恃为强,然绣以游军仰食于表,表不能供也,势必离。不如缓军以待之,可诱而致也;若急之,其势必相救。”太祖不从,遂进军至穰,与战。绣急,表果救之。军不利。太祖谓攸曰:“不用君言至是。”乃设奇兵复战,大破之。”(《荀攸传》)荀攸随军征战,认为张绣没有根据地,依靠刘表资助而暂时生存,对曹操构不成足够的威胁,而且刘表忌惮张绣,不信任张绣,时刻防备着,双方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目前仅仅是互相利用,迟早会走向分道扬镳,所以不足为虑,可以以静待变,甚至可以通过军事压力和外交渠道不战而胜,坐收渔利,引为己用。如果急于求成,相反会迫使刘表与张绣走向更加紧密的联合,来共同对抗曹操,吃力不讨好。
这一次战斗史称“安众之战”,规模不大,但荀攸与贾诩作为曹操与张绣的谋士,斗智斗勇,擦出了惊艳的火花,值得一观。曹操没有采纳荀攸“缓军以待之”的策略,刻意进攻穰城。果然,刘表出兵支援张绣,阻截曹军后路,曹军陷于被动,再战明显不利,曹操于是明智地及时撤军。张绣不听贾诩劝言冒险追击曹军,曹操与荀攸于安众设奇兵埋伏,击败张绣追兵。关于此战详情,请回看[三国说-21]三国曹营争议最大的顶级谋士贾诩。
这一战,曹操获得意外的收获,见证了顶流谋士的交锋,发现了荀攸、发现了贾诩。“安众之战”不久,199年,张绣在贾诩的劝说下投降曹操,再次印证了荀攸“缓战”而胜的判断。
事实证明,曹操带有情绪的偏颇观察,蒙憋了智慧,荀攸对刘表、张绣的分析客观中肯,鞭辟入里,一语破的,深中肯綮,显示了超凡的判断力。
3、荀攸献计一鼓作气,水淹下邳,终结吕布势力。
199年,“是岁,太祖自宛征吕布,至下邳,布败退固守,攻之不拔,连战,士卒疲,太祖欲还。攸与郭嘉说曰:‘吕布勇而无谋,今三战皆北,其锐气衰矣。三军以将为主,主衰则军无奋意。夫陈宫有智而迟,今及布气未复,宫谋未定,进急攻之,布可拔也。’乃引沂、泗灌城,城溃,生禽布。”(《荀攸传》)
曹操与吕布的矛盾源自曹操昔日好友陈宫,陈宫字公台,东郡东武阳(今河南范县、山东莘县)人,性情刚直,足智多谋,曾是曹操起兵时的强力助手。194年,曹操领兵征伐陶谦时,陈宫为东郡守备,与陈留太守张邈、张邈之弟张超、从事中郎许汜及王楷等同谋叛乱,一时之间兖州数郡郡守皆响应起事,引领吕布入主兖州,曹操仅余鄄城、范城、东阿三座县城。
当时,吕布文有陈宫、武有张辽、高顺等一流人才,还有“并州飞骑”部队和高顺“陷阵营”,战斗力非同一般。曹操与吕布展开了旷日持久的兖州争夺战,最终曹操以人才的优势和“青州军”、“丹扬兵”强力恢复兖州。198年,曹操把吕布围困于下邳城,吕布在陈宫的怂恿下困兽犹斗。曹军包围很久,连攻数次,却未能攻克,兵士十分疲惫,曹操无奈,打算撤军。荀攸与郭嘉都深谙人心,看清了吕布与陈宫的本质,吕布有勇无谋,陈宫反应迟缓,吕布士气低落,三军毫无斗志,正是发动猛攻消灭吕布的时候。曹军于是开凿沟渠,引来沂水、泗水淹灌下邳城,吕布变成了瓮中之鳖。十二月,吕布军心崩溃,部将侯成、魏续、宋宪叛变,绑缚吕布投降曹操。吕布势力覆灭。张辽归降曹操。
陈宫是个复杂的人,谜一样的人,莫名其妙,也许因为难以悉怀的误会,也许因为个性执着的理念,陈宫走上了与曹操决裂的不归路。京剧传统著名剧目《捉放曹》,陈宫成为悲情英雄。陈宫为什么会被后世演绎为义士?这是历史留给后世的千古之谜。
陈宫谋略顶级,胆识完爆吕布!刘晔评价为“陈宫多计”;荀攸评价其“有谋而迟”,亦为一时之杰也。陈宫本来可以成为帮助曹操成就霸业的殿阁栋梁,偏偏选择了一条不归路。千古名将英雄梦,梦未醒,惜哉!
尽管陈宫利用吕布将了曹操一军,在曹操初创之时给予重创,但曹操并没有磨灭双方的感情,一度欲劝他再度出仕,但陈宫不为所动,欣然赴死。“白门楼下公台死,致令今人发叹嗟。”曹操下令将吕布、陈宫、高顺的首级下葬,厚待陈宫家族,并一直予以供养。谁说曹操无情无义?乱世之中谁又能尽善尽美?陈宫追求的所谓孝治与仁义都在曹操身上得到了体现。反过来,陈宫不去投奔当时仁义著于四方的刘备,却委身反复无常的“三姓家奴”吕布,掳掠地方,与反董同盟军的代表曹操和刘备作对,螳臂当车,阻挡历史的车轮滾滚向前,于大义而言,何为仁、何为德?陈宫空负才气理想,无奈格局太小,“不识游鱼不识龙,要诛玄德拒曹公。”陈宫最终成为助纣为虐的帮凶,被时代扫进历史的垃圾堆。
“何物曾奴董太师,原陵青草正萋萋。一时翔集多知处,独恨公台不择栖。”(南宋著名理学家陈普)
荀攸应该感到庆幸,当年或者对吕布反董充满希冀,几年间,王允、吕布、陈宫、高顺等等一众弄潮儿,通通成为历史的过客,令人唏嘘!荀攸、张辽遇到了曹操,如同千里马遇见伯乐一般,则走上了阳光大道,大放异彩。
4、荀攸智计百出,为攻灭袁绍势力统一北方贡献良多。
第一个计谋。声东击西,设计斩杀袁绍大将颜良。
200年,“二月,绍遣郭图、淳于琼、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今河南滑县东,黄河南岸),绍引兵至黎阳,将渡河。夏四月,公北救延。”荀攸献计声东击西,分兵袭击白马,说:“今兵少不敌,分其势乃可。公到延津(今河南延津北),若将渡兵向其后者,绍必西应之,然后轻兵袭白马,掩其不备,颜良可擒也。”“公从之,绍闻兵渡,即分兵西应之。公乃引军兼行趣白马,未至十余里,良大惊,来逆战。使张辽、关羽前登,击破,斩良。遂解白马围,徙其民,循河而西。”(《三国志武帝纪》)开始时,袁绍大兵压境,曹操延津告急,曹操急忙进军延津救援。
荀攸审时度势,洞悉袁绍白马的破绽,于是献上声东击西之计,曹操亲自带兵浩浩荡荡支援延津,袁绍主要兵力迅速向延津运动,白马局部兵力不足,曹操抓住时机,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派出张辽、关羽等猛将为前锋,主力转向白马,袭击颜良。
颜良乃鲁莽之将,根本不知如何应急,惊慌失措,关羽乘机迅雷不及掩耳直取颜良,成功一击即中,斩杀袁绍“河北四庭柱”之大将颜良。曹操攻取白马,转移民众,加紧撤退回黄河西岸(也是南岸)。袁绍气急败坏,急急脚暂时放下延津,派遣大军追击曹操,希望实现主力决战。由此,曹操于运动战中,以局部优势,获得白马之战的胜利,缓解了延津军情。
第二个计谋,诈败诱敌,设计斩杀袁绍大将文丑。
紧接着白马之战,“太祖拔白马还,遣辎重循河而西。袁绍渡河追,卒与太祖遇。诸将皆恐,说太祖还保营”,(《荀攸传》)袁绍一心想与曹操主力决战,紧追不舍,诸将都劝曹操退守南阪(位于白马南)营寨,荀攸说:“现在正是破敌之时,为何回去!”曹操与荀攸相视而笑,心意相通,英雄所见略同,大家都意会到了诱敌之计。“遂以辎重洱贼,贼竞奔之,陈乱。乃纵步骑击,大破之,斩其骑将文丑,太祖遂与绍相拒于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荀攸传》)袁绍的前锋是文丑,又一个勇猛有余智慧不足的莽悍大将,军纪涣散。
曹军解鞍放马,丢弃辎重,袁军疯狂争抢,荀攸设计诱敌成功,袁绍军阵势大乱,曹操下令回军突击,徐晃军于混战中斩杀袁绍“河北四庭柱”大将文丑。袁绍军连续失利受挫,四大将顿失其半,袁军震惊不已,士气大降。“公还军官渡,绍进保阳武(今河南中牟北),关羽亡归刘备。”(《三国志武帝纪》)至此,曹操于官渡与袁绍形成相持局面。
第三个计谋。设置奇兵,推荐徐晃烧毁袁绍故市粮草据点。
200年八月,袁绍依仗多兵,进逼官渡,连营“东西数十里”,“公亦分营与相当,合战不利。”(《武帝纪》)当时,曹军与袁绍艰苦抗拒,袁绍压迫加剧,兖州又逢天灾,军中粮草告急,曹军处于官渡之战的瓶颈阶段,曹操一度意志动摇,向荀彧诉苦,荀彧通观全局,官渡相持半年之久,以袁绍强大的军力依然找不到突破口,依然无法打破僵持的局面,说明也到了计穷力竭的地步,困难一点也不会少。
相反,曹军以弱战强,顶住了袁军的攻势,本身就已转变了被动局面,优势正在一步步向曹军倾斜。于是鼓励曹操坚定信心,克服困难,等待战争的拐点出现,从而战而胜之。荀攸密切注视战场动态,终于捕捉到了一个可乘之机。
“军食方尽,攸言于太祖曰:‘绍运车旦暮至,其将韩猛锐而轻敌,击可破也。’太祖曰:‘谁可使?’攸曰:“徐晃可。’乃遣晃及史涣邀击,破走之,烧其辎重。”(《荀攸传》)另据《徐晃传》,荀攸发现袁军日夜往故市运送粮草,押运官韩猛是个文丑型的低配版,建议派遣文武兼备的大将徐晃率领一支奇兵去前去突袭。曹操采纳荀攸建议,抓住时机,一举击破袁绍故市粮草据点。袁军士气大受打击,一时人心散乱。
第四个计谋,袭击乌巢(今河南延津县僧固),官渡之战迎来胜利的重大转折。
200年,“冬十月,绍遣车运谷,使淳于琼等五人将兵万余人送之,宿绍营北四十里。绍谋臣许攸贪财,绍不能足,来奔,因说公击琼等。”(《武帝纪》)“众皆疑,唯攸与贾诩劝太祖。太祖乃留攸及曹洪守。太祖自将击破之,尽斩琼等。”(《荀攸传》)官渡之战的长时间对峙,袁绍军首先出现内耗,曹操的老朋友许攸在袁绍处呆不下去了,暗地里投奔曹操,荀攸不但洞悉军情,也善观人心,判断许攸并非诈降,力劝曹操抓住转瞬即逝的战机,神速偷袭乌巢。曹操当机立断,集中兵力实施突袭。
曹操有胆有识,亲率重兵直扑乌巢。不出所料,乌巢守将淳于琼仓惶应战。袁绍在此危急关头,刚愎自用,不听张郃优先重兵救援乌巢的意见,只派少量部队支援,而坚持强攻曹操营寨,以断绝曹操归路。袁绍错误估计了形势,认为淳于琼可以顶住曹军分部的进攻,坚守到袁军攻克曹军主营。袁绍大概不知道曹操会亲自领兵,而且是精锐尽出,孤注一掷。曹操的指挥才能哪里是袁绍比得了的啊,曹操抓定主意,心无旁骛,督促主力大军抢时间、抓速度,迅猛向前、拼死冲锋,一往无前,终于突袭成功,一举攻克袁军粮草基地乌巢,斩杀名将淳于琼(原著名西园八校尉之一),迎来官渡之战的胜利拐点。袁军由于失去乌巢,官渡前线军心动摇。
第五个计谋。明辨真伪,洞悉张郃本心,赢得保卫官渡曹军大本营的胜利。
袁绍固执己见,错判形势,轻信乌巢固若金汤,仍然坚持督率主力强攻曹军主营。荀攸辅佐曹洪奋勇守御,应对得宜,袁军始终无法撼动曹军的防守。其实,曹操与袁绍都在赌,时间就是生命,袁绍把赌注押在淳于琼身上,结果,淳于琼的粗鲁守御能力远远输于曹洪加荀攸的文武兼备的铁桶防守。荀攸为曹操攻克乌巢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曹操的攻坚能力也远胜袁绍的攻击力量。
最后,曹军打赢了时间赛跑战,曹军攻克乌巢,官渡前线,袁军军心动摇,内部出现分裂。袁军因为攻击乏力,张郃、高览因此受到责难。张郃、高览担心受诬陷而性命不保,决定临阵反叛,“绍将张郃、高览烧攻橹降,绍遂弃军走。郃之来,洪疑不敢受,攸谓洪曰:‘郃计不用,怒而来,君何疑?’乃受之。”(《荀攸传》)曹洪肩负守营重任,自然不敢轻易相信张郃,假如是袁军用计诈营,岂不是正中袁绍下怀?
所以不宜取笑曹洪多疑,而应称赞荀攸高智,荀攸洞察张郃本情本意,做出准确判断,于关键时刻迎接张郃投降,分解了袁军攻势,瓦解了敌军,胜利保守了官渡大本营,功莫大焉!假使拒绝张郃,说不定曹洪将面临更强猛的攻击,袁绍也不会轻易放弃,结局亦将难以预料。当然,只要曹操攻克乌巢得胜而还,官渡之战胜利的天平必将倾向曹军,这是不可改变的重大转折。荀攸智迎张郃、高览,袁绍再失“河北四大庭柱”之两大将。至此,袁绍麾下四大将成为过去的历史。
200年底,随着张郃的投降,“绍众大溃,绍及谭弃军走,渡河。追之不及,尽收其辎重图书珍宝,虏其众。”(《武帝纪》)官渡袁绍战势急转直下,曹军士气大振,袁绍兵败如山倒,遂至一败而不可收拾,曹操取得官渡之战的完胜。
第六个计谋。巧借袁氏内讧,宜将剩勇追穷寇,专心一意荡平袁绍势力。
201年四月,曹军于仓亭击破袁绍。接着,分兵攻略各地郡县。
202年五月,袁绍忧病而死。袁谭、袁尚兄弟为争夺继承权而开始分裂。
202年九月,“七年,从讨袁谭、尚于黎阳。”荀攸跟随曹操于黎阳击溃离心离德的袁尚、袁谭兄弟。
203年春三月,曹军再次击败袁氏兄弟。夏四月,继续进军袁氏大本营邺城(今河北临漳县西南)。“八月,公征刘表,军西平(今河南驻马店市西平县吕店附近)。公之去邺而南也,谭、尚争冀州,谭为尚所败,走保平原(今山东平原县)。”(《武帝纪》)袁氏经营邺城多年,城坚墙厚,易守难攻。曹操想要以最小代价实现战略目的,于是摆出了放弃攻城、调头南下的姿态。其实,这是曹操纵敌之计,曹操放出风声南征刘表,从邺城南撤,而只是仅仅到达西平就停止了南下的脚步,西平离邺并不远,曹操无非是在观察袁氏兄弟动向,等待合适战机而已。
很快,也即是曹军刚刚到达西平不久,袁氏兄弟发生内讧了。“太祖方征刘表,谭、尚争冀州。谭遣辛毗乞降请救,太祖将许之,以问群下。群下多以为表强,宜先平之,谭、尚不足忧也。”(《荀攸传》)想不到曹营众人居然没有看到曹操的假动作,居然认为袁氏兄弟不足为虑,居然认为当前战略是先攻刘表。明眼人应该看得出,这是曹操的假民主,是一种试探式的集腋成裘,以期统一思想、集中力量消灭袁氏势力,彻底平定北方。
荀攸当然明白的曹操的意图,于讨论会上讲出了曹操的心里话:“天下方有事,而刘表坐保江、汉之间,其无四方志可知矣。袁氏据四州之地,带甲十万,绍以宽厚得众,借使二子和睦以守其成业,则天下之难未息也。今兄弟遘恶,此势不两全。若有所并则力专,力专则难图也。及其乱而取之,天下定矣,此时不可失也。”(《荀攸传》)荀攸对比分析了刘表以及袁氏对曹操的利害关系,判断刘表目前虽然强大,因为缺乏争霸的追求,野心小从而威胁小,可以暂且不作图取。而袁氏根基雄厚,具有一定的民心基础,一直与曹操死嗑,虽然目前一时兵败处于颓势,但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现在刚好袁氏兄弟反目内斗,机不可失,务必集中力量,专心一意,全力以赴,创造机会,抓住机遇,彻底荡平袁氏残余势力,一统北方。
曹操对荀攸的精采分析判断当然称“善”,因为荀攸说到了曹操的心坎里,决定专心致志彻彻底底消灭袁氏势力。
203年八月,袁氏兄弟争夺冀州,袁尚击败袁谭。袁谭退守平原,遣辛毗请降求救,“诸将皆疑,荀攸劝公许之。”(《荀攸传》)其实,曹操、荀攸都识破袁谭,明白袁谭的“无心”,以“假意”配合了袁谭的“缓兵之计”。而这恰恰正是曹操将计就计的缓兵之计,袁绍尚且智谋不逮,袁谭哪里是荀攸的对手?可怜袁谭落入自己设计的圈套而不自知。曹操抓住战机从西平北上,十月到达黎阳,与袁谭缔结婚约,协定共同进攻邺城。袁尚闻讯,从平原撤军返回邺城。袁尚部将吕旷、吕翔向曹操投降,曹军从而平定阳平,继而再次向邺城进军。袁谭并未按约定共同作战。
204年二月,曹军包围邺城,同时分兵扫平外围郡县。五月,“作围堑,决漳河水灌城”,八月,曹军攻克邺城。袁尚向中山、故安逃窜。九月,曹操责问袁谭负约,袁谭这才明白过来,原来自己中了荀攸的缓兵之计。“谭惧,拔平原,走保南皮。十二月,公入平原,略定诸县。”(《武帝纪》)
205年,“十年春正月,攻谭,破之,斩谭,诛其妻子,冀州平。”(《武帝纪》)
206年,曹操平定袁绍外甥高干反叛。
207年八月,曹操平定乌桓,袁尚、袁熙覆灭,袁氏最后的残余被彻底肃清。至此,曹操完全控制稳定北方,霸业初具规模。
5、荀攸为曹操平定北方的“谋主”,功勋卓著,仅次于荀彧。
“九年,太祖拔邺,……是时荀攸常为谋主。”(《荀彧传》)可见,荀攸一直担当曹操军事前线参谋长角色。诸葛亮《隆中对》也对曹操智囊团在平定北方的战争中的出色表现予以肯定赞扬,“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荀彧传》记载,曹操视荀彧为“吾之子房也”,以为司马。荀彧开始时在曹操军中主要行使着战略筹划和军事参谋的职责,广义上类同于军师。谋士戏志才去世后,曹操引进了郭嘉、荀攸、贾诩等人。曹操奉迎天子迁都许昌,让荀彧为汉侍中,守尚书令,常居中持重,荀彧主业改变为留守许昌保运作保后勤保根基,但还没有去掉军中司马的身份。
而荀攸、郭嘉、贾诩则到曹操身边直接负责前方军事参谋。所以,曹操统一北方的战争,他们都是不可或缺的智囊,都发挥了重大作用。诸葛亮盛赞的就是这些智谋之士。荀攸表现尤为出色,妙计百出、算无遗策,“谋主”之谓恰如其分。如果说荀彧是坐镇后方的萧何,那荀攸便是运筹帷幄的张良。
陈寿评价说:“荀攸、贾诩,庶乎算无遗策,经达权变,其良、平之亚欤!”(《三国志魏书第十》)“程昱、郭嘉、董昭、刘晔、蒋济才策谋略,世之奇士,虽清治德业,殊于荀攸,而筹画所料,是其伦也。”(《三国志魏书第十四》)由此观之,曹营一流参谋有荀彧、荀攸、郭嘉、贾诩、程昱、刘晔、董昭、蒋济等人,阵容非常强大非常豪华。其中之荀彧、荀攸、郭嘉、贾诩、程昱、刘晔等被称为“六大谋士”。荀攸的军事谋略与荀彧、郭嘉、贾诩等人同为曹营第一档次,难分伯仲,为曹营顶级军事参谋。荀攸尤为擅长机动灵活、敏捷变通,为战术型、实践型军事参谋长角色,堪称曹操阵营头号军事战术家。
论功之一,荀攸封爵陵树亭侯。
205年,曹操平定冀州,上表皇帝表彰荀攸:“军师荀攸,自初佐臣,无征不从,前后克敌,皆攸之谋也。”(《荀攸传》)曹操肯定了荀攸在196年投效以来的贡献,于是策封荀攸为陵树亭侯,封邑三百户。同时,郭嘉“封洧阳亭侯”,封邑二百户。可见,荀攸的功劳地位略大于郭嘉。
论功之二,荀攸晋升中军师。
207年,曹操下令论功行赏,盛赞荀彧、荀攸:“忠正密谋,抚宁内外,文若是也。公达其次也。”曹操定位荀攸在曹营谋臣中的地位与作用,仅次于荀彧,予以嘉赏,增加封地四百户,前后相加,总共达到了七百户。同时,荀攸从军师升为中军师,曹营之后逐步又有了前、左、右军师,《魏书载公令》中记载:“中军师陵树亭侯荀攸、前军师东武亭侯锺繇、左军师凉茂、右军师毛玠”,后面又提到“凡诸军皆置之,以为常员,所以节量诸宜,亦监军之职也”。这些军师职位,以中军师为尊。
论功之三,荀攸晋升为尚书令。
“魏国初建,为尚书令。”(《荀攸传》)212年,汉王朝的尚书令荀彧因为反对曹操称魏公而被曹操借口调离中央,之后便不明不白的死在了寿春。213年,曹操建立魏公国,荀攸则成为曹操所建立的魏公国的尚书令。荀彧和荀攸两个尚书令都是为曹操服务,所以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
荀攸成为内政首席,钟繇“魏国初建,为大理”,华歆“为御史大夫”,王朗“以军祭酒领魏郡太守”(《三国志魏书第十三》),“魏国既建,(陈群)迁为御史中丞”(《陈群传》)。钟繇、华歆、王朗等人即是后来名重一时的“三公”,他们的位次均列荀攸之后。
6、荀攸与军事理论家失之交臂。
“攸与钟繇善,繇言:‘我每有所行,反复思惟,自谓无以易;以咨公达,辄复过人意。公达前后画奇策十二,唯繇知之。繇撰集未就,会薨,故世不得尽闻也。”(《荀攸传》)钟繇是荀攸的老朋友,非常佩服荀攸的智慧,经常向荀攸请教,荀攸往往都能独辟蹊径,提出更好的办法。荀攸在历次战争中,归纳了精妙绝伦的十二大奇策,是一生的经验的总结,是军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升华,弥足珍贵。钟繇了解最详细,想为荀攸写出来,结果还未完成就去世了。实在可惜!要说若果钟繇有心,以其八十高寿才去世,哪里就抽不出时间来整理啊。
其实,荀攸与荀彧都是当世高士,,“(荀)彧自为尚书令,常以书陈事,临薨,皆焚毁之,故奇策密谋不得尽闻也。”(《彧别传》)荀攸也象荀彧一样,低调守拙,他的计策从来不炫耀,不吹嘘,只有曹操和钟繇知晓。荀攸如此个性,也不要求钟繇做什么。只是作为好友,钟繇也太不上心了吧。与贾诩一样,都是圆通的官场“老油条”。
这部兵书可惜未能传世,但也说明了荀攸不但是实践家,而且也应该是军事理论家。后来,曹操撰写了兵法书《孟德新书》,未知是否融入荀攸的智慧结晶。最终,荀攸还是没有兵书传世,“荀攸奇策”那怕是只有残卷,目前考古终究尚未发现,荀攸军事理论家的称号只能擦肩而过。荀攸奇策成为了遐想,实在太遗憾了!
四、
荀攸军政兼能,是曹操阵营顶流的治政重臣
1、荀攸具有良好的从政基础。
184年,何进当政,征召荀攸进京,担任黄门侍郎要职。到189年董卓入京还没有记载变动职位。说明荀攸至少具有五年以上中枢政要经历,稔熟政治运作。所以,196年荀攸归附曹操,即任汝南太守、内廷尚书,曹操对荀攸寄予足够的信任,希望荀攸兼顾中枢与地方,这得有两把刷子才玩得转。由于军事斗争需要,虽然说后来荀攸并没有到任,也证明了荀攸的治政能力就摆在那里。
2、荀攸担任中军师大约七年,建树颇丰,有《魏官仪》传世。
207年,荀攸晋升为中军师,中军师为四军师之首,主要职责是掌管刑罚,参与军国大事以及人才选拔。同时,军师制的中、前、左、右四军师设置,从地位职能看,与朝廷九卿颇有相似之处。从后来的发展看,其实,四军师就是九卿的预备,中军师更是首辅的接班人。
在平定冀州,推出恢复九州建制动议时,曹操和荀彧的之间关系就已经出现了裂缝。此时,曹操的人事安排似乎是有意让荀攸来接班荀彧居中持重。
曹操晋位魏国公已是大势所趋,荀攸作为家族的担当,不能再步荀彧后尘,为了荀彧的深重情义,荀攸只好代替荀彧领衔劝进。据《武帝纪》注引《魏书》记载,曹营诸文武以“公令”上表皇帝,由于首辅尚书令荀彧持反对意见,劝进的官员由四军师领衔,序次是:荀攸、钟繇、凉茂、毛玠、刘勋、刘若、夏侯惇、王忠、刘展、鲜于辅、程昱、贾诩、董昭、……曹洪、韩浩、曹仁等等,可见,荀攸是仅次于荀彧的地位。213年五月,曹操进位魏公,荀攸领衔劝进功不可没。曹操晋魏国公,接着,荀攸晋升尚书令。
荀攸担任中军师大约七年,不再随军征战,而是为曹操留守后方,主要掌管刑罚之责,协助荀彧参赞军国大事,建树颇丰,有治国理政著作《魏官仪》传世。
3、荀攸不遗余力举荐人才。
《彧别传》记载:“荀攸后为魏尚书令,亦推贤进士。”曹操为此非常赏识称赞,说“二荀令之论人,久而益信,吾没世不忘。”(《彧别传》)
4、荀攸任职尚书令,与荀彧比肩。
曹操要做魏公,荀彧反对,212年被调离中枢,被曹操逼死于寿春。其实,荀攸、钟繇等人也有忠汉情结,钟繇比荀攸更善变通,荀攸不能不受好友钟繇的一点影响。就颖川士族和荀氏家族而言,既已失去荀彧,就不能再无谓搭上一个荀攸了。逆之不如顺之,荀攸作出了明智的选择。213年,“魏国初建,(荀攸)为尚书令。”(《荀攸传》)曹操封魏公后,也顺理成章地以荀攸为尚书令,居中持正,总揽国家政务大事,可见曹操对他的信赖。
213年,汉献帝表彰曹操有功于治国安民,“重之以明德,班叙海内,宣美风俗,旁施勤教,恤慎刑狱,吏无苛政,民不怀慝。”(《武帝纪》)212年,荀彧逝世。其实这是当时荀攸作为中军师协助尚书令荀彧作出的成绩。荀攸治政也与荀彧比肩。
当时在曹营,荀彧、荀攸、钟繇、华歆、王朗、陈群等人,都是内政的一等一好手,都是“三公”档次的地位,二荀更是超越其他几人,是顶流中的上流,与蜀汉诸葛亮有得一比,各自在自己的政治体系中建树贡献最多,人格品格高尚,军政全能。可以说,曹魏荀彧、荀攸,刘蜀诸葛亮,孙吴鲁肃等人,都是三国时代最杰出的军政顶流奇才。
五、
荀攸贤于当世,名重天下
1、荀攸以“愚”立身,以“拙”处世。
“攸深密有智防,自从太祖征伐,尚谋谟帷幄,时人及子弟莫知其所言。”(《荀攸传》)荀攸行事周密谨慎,滴水不漏。曹操称赞荀攸:“公达外愚内智,外怯内勇,外弱内彊,不伐善,无施劳,智可及,愚不可及,虽颜子、寗武不能过也。”(《三国志荀攸传》)荀攸表面装作怯懦、柔弱、笨拙的样子,内心却十分勇敢强大,运筹千里,深藏机智而不露,大智若愚。论智慧可能还有人比得上他,论才能很轻松就能解决问题,论“愚蠢”可是无人能及。这样做不但出于谦虚,还会避免因才智过人而遭受暗算,所以才有中华文化特有处世哲学大智若愚。
曹操称赞荀攸,即使是颜回、甯武也比不上他。颜回,字子渊,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最优秀的弟子,以“仁人”、“好学”著称。甯武子,姓甯名俞,卫国著名的大夫,低调做人,隐藏智慧,为国为民。这是极其高度的赞誉,与“古贤”相等同。
在职场上、在人情上,守拙是智慧,不耍小聪明,糊涂一点,笨傻一点,总好过咄咄逼人,总好过争高低长短。只要和睦相处,只要无愧于心,就是快乐一点,幸福一点。
2、荀攸古风浩荡,淡泊名利,名重天下。
“彧及攸并贵重,皆谦冲节俭,禄赐散之宗族知旧,家无余财。”(《荀彧传》)当世玄学大家、特立独行的名士王粲高度评价荀攸“不治外形,慎密自居”(《荀彧传》注引《晋阳秋》)。
3、荀攸为“人之师表”、“近世大贤君子”。
曹操在一份公文上表扬荀攸:“孤与公达周游二十年,无毫无可非者。”(《魏书》)
“文帝在东宫,太祖谓曰:‘荀公达,人之师表也,汝当尽礼敬之。’攸曾病,世子问病,独拜床下,其见尊异如此。”(《荀攸传》)曹操视荀攸为师长,真心希望曹丕成才,真心希望荀攸尽心教导曹丕。曹丕也是真心佩服荀攸,予以荀攸特别尊崇的礼遇。曹操虽然对荀攸忠汉之心有不满,但也在尽量寻找合作的平衡点。
《傅子》记载:或问近世大贤君子,答曰:‘荀令君之仁,荀军师之智,斯可谓近世大贤君子矣。二荀人格高尚、品德雅洁,于曹操阵营可称为完美之“双璧”。
4、荀攸律己甚严,严守保密纪律。
“攸姑子辛韬曾问攸说太祖取冀州时事。攸曰:‘佐治(即辛毗)为袁谭乞降,王师自往平之,吾何知焉?’自是韬及内外莫敢复问军国事也。”(《荀攸传》注引《魏书》)204年,袁氏兄弟袁尚袁谭内讧,刀兵相向。袁谭居然愚蠢到派谋士辛毗与曹操立盟结亲,共同对付袁尚。当然,袁谭是虚情假意利用曹操,曹操与荀攸一看穿袁谭的用心,将计就计,对袁氏兄弟实施各个击破。辛毗看到袁氏穷途末路,主动做了曹操的内应卧底。后来辛毗在魏国位极人臣。可以说,荀攸是封建时代保密纪律的典范。于今天也有借鉴意义。
5、荀攸帮助荀彧,却与曹操结怨。
207年,曹操已经平定北方,霸业初具规模,开始策划代汉,动议恢复九州制,以掌控地大物博的冀州为家产,引来荀彧的异议。曹操想通过晋升荀彧为“三公”以获得支持,但荀彧下定决心不予配合。“太祖欲表(荀)彧为三公,彧使荀攸深让,至于十数,太祖乃止。”(《荀彧传》注引《彧别传》)
荀攸作为荀彧侄子,手足情深,血浓于水。二荀心意相通,荀攸佩服荀彧忠汉的不二追求,内心也隐藏恢复强汉的情结,于是忠人所托,代替荀彧向曹操请辞“三公”。其实,荀攸的期盼是希望曹操做周公,所以荀攸所持的立场无疑是站在捍卫汉室一边的。也正因为荀攸敢于几个五次三番地代表荀彧说话,受托十几次为荀彧辞让三公高位。以至,曹操对荀攸也产生了怨气,产生了防备心理。曹操很无奈,准备放弃荀彧。荀攸已预感到了血雨腥风。
六、
荀攸鞠躬尽瘁,光荣殉职
1、荀攸死于南征孙权途中。
214年,“攸从征孙权,道薨。”(《荀攸传》)荀攸跟随曹操南征孙权,于途中善终而死,享年58岁。
二荀为士族的代表,希望与庶族曹氏合作,在大汉的旗帜下共荣,但曹操想要代汉就必然打破了之前的利益架构和关系,荀彧被曹操逼死,士族力薄,只好退而求存。董昭、钟繇、陈群,甚至华歆、王粲纷纷主动倒向曹氏,荀攸选择隐忍,“深密有智防”。显然,荀攸尽管为曹操晋位魏公带头劝进,明哲保身,在曹操看来应该没有达到预期,对荀攸的资历、才能也多少有些忌惮。曹操表面上对荀攸极为尊重信任重用。
但是,214年南征孙权,曹操为什么要把可能带病的荀攸带上前线?要知道,荀攸自207年担任中军师后就再没有上过战场了,这不得不让人回想起212年,曹操把荀彧从中枢调出的往事。事情就是那么凑巧,这一次,荀攸又是于征吴途中去世。因为没有更多的史料,也不能随意遐想。只能说,214年,荀攸鞠躬尽瘁,光荣殉职。
2、荀攸之死有别于郭嘉之死。
对荀攸的逝世,曹操除了“言则流涕”,似乎没有更多特别的表示,207年封邑共七百户,之后一直没有增加过,等到荀攸孙子荀彪承嗣,封邑变为三百户,后来又将陵树亭侯改封为丘阳亭侯。正始年间荀攸追封谥号敬侯。在此,看不出曹操对荀攸有多深的感情。
而曹操对郭嘉则是另眼相看,205年,郭嘉封邑只有二百户。207年,郭嘉于北征乌桓途中殉职,曹操一下子就给其增加八百户,合共一千户,比荀攸多了三百户。郭嘉之死与荀攸之死差别就摆在这里。
3、荀攸入祀曹操庙滞后,说明曹魏疏远的态度。
魏国为曹操建设武帝庙,从魏明帝曹叡开始,诏祀开国功臣配于曹操庙庭,类似唐朝的凌烟阁,用以表彰功臣。从陪祀的文臣武将,也可看出其地位,以及与皇帝关系的远近。
从233年起,陪祀曹操武帝庙的先后共有二十六人。包括大将军夏侯敦、大司马曹仁、车骑将军程昱、大司马曹真、曹休、征南大将军夏侯尚、太常桓阶、司空陈群、太傅锺繇、车骑将军张郃、左将军徐晃、前将军张辽、右将军乐进、太尉华歆、司徒王朗、骠骑将军曹洪、征西将军夏侯渊、后将军朱灵、文聘、执金吾臧霸、破虏将军李典、立义将军庞德、武猛校尉典韦、尚书令荀攸、太傅司马懿、军祭酒郭嘉。
荀攸是244年入祀曹操庙,远比程昱、陈群、钟繇等人迟得多,凭荀攸的地位、功勋,完全够格作为文臣第一人入祀。这里面的疑问真不少。荀攸死后,曹氏依然忌惮压制。荀攸的入祀,显示出曹氏的态度,被动被迫才承认荀攸的历史功绩及地位。
为什么?大概率是因为荀氏家族为曹操创业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曹操阵营的中流砥柱。荀攸与荀彧亲近,是士族的代表,曹魏故意疏远,体现曹操政权杀鸡警猴的需要,祭旗的需要,扬名立万的需要。同时也因为荀攸功劳很大,脾气很小,极有卓识,功高震主,而受到打压。
乱世棋局,“有道无术,术尚可求;有术无道,止于术!”(《道德经》)如果说“智”是“术”,“愚”是“道”,荀攸外愚内秀,内藏聪明,外显浑厚,守护内心的淡泊,“藏巧于拙,用晦而明,寓清于浊,以屈为伸”,荀攸还是留下了一点点遗憾,这何尚又不是残缺之美呢!
不学巧伪,不争名利,以术谋乱世,在躁世中保持沉默,守之以愚,这难道就是智慧,就是生存之道?荀彧充满悲剧色彩,郭嘉是天才早逝,贾诩忙于算计求存,曹操身边的一众谋主,曾经光芒万丈,无不拨动着内心的层层涟漪。
世间的无常,冷暖自知。那半墙爬满苍痕的藤蔓,木落秋凉,依然未改初心,重遇温婉时光,花随风去,绿意如故。若一盏清茶,尚且温暖,在缓缓的时光里,浸润其心,心随缘遇。
(完)
原创不易,抄袭必究,转载请联系平台
本文作者:哦亦云
编辑:马传鑫
-End-
来源: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拜托大家多点点和
给努力编稿的粤粤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粤卫平台”,《预约挂号》《互联网医院》《出行政策》《核酸检测预约》《一卡一证一网》打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