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和谐的家庭里,家人们言谈嬉笑,打打闹闹。兄弟姐妹之间没有什么隔阂,互相开开玩笑也是很正常的事。
在北宋一朝有一位文学家——苏轼,他就是这样一个爱与妹妹开玩笑的哥哥,两人经常互开玩笑。
由于苏家是世代的书香门第,开玩笑的方式也是十分文雅。比如斗诗、斗词等等。
苏轼是一位文学大家,而苏妹由于是女儿身,在历史上并不太出名,所以我们理所应当地想这种“对决”总是苏轼占据上风。
其实不然,苏小妹为人也是伶牙俐齿、聪慧过人,在与哥哥的较量中一点亏都不吃。
有一次,苏轼闲来无事写诗嘲笑妹妹,说她容貌长得丑。妹妹立刻写诗还击,苏轼一看立刻捧腹大笑,更流传千古。
让我们也能一见两人当年的风趣幽默,那这两人究竟写了什么诗,能穿越千年保留到现在呢?
01 才冠天下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
苏轼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为“三苏”,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与欧阳修并称“欧苏”,名列“宋四家”、“唐宋八大家”。
苏轼的出身文学世家,传说是初唐大臣苏味道的后代。苏轼的父亲苏洵有很高的文学造诣,对自家的几个孩子苏轼苏辙都进行了完备的教育。
耳濡目染之下,苏轼也喜欢上了文学,并表现出很高的天赋。
苏轼二十一岁那年,正值朝廷举行科举考试。于是苏洵带着苏轼前往京师,当时的考官是梅尧臣,他对当时流行的粉饰辞藻、无病呻吟的文风极为反感。
一看到苏轼清新洒脱而意境悠长的文章,一下子就被吸引了。梅尧臣把苏轼的文章交给了主考官欧阳修,欧阳修也很欣赏,打算把他定为状元。
不过由于考卷是匿名的,欧阳修误以为这是自己的学生曾巩所作。学生是状元老师是主考官,听起来不太好。
于是为了避嫌,苏轼被降到第二,成了榜眼。结果出来之后,欧阳修对苏轼大为赞赏,京师也流行起欣赏苏轼的风潮。
每当苏轼有什么新作,立刻就会有人传抄发送到整个京师,颇有些“开封纸贵”的意思。
文人墨客视其为偶像,美女佳人为之心漾。就在父子几个名动京师,准备大展身手之时,苏轼的母亲去世了。
02 宦海浮沉
守丧期满后,苏轼步入政坛,路却并不平坦。当时正值熙宁年间,宋神宗主持变法。
朝堂中分为两派:即以王安石为代表变法派和司马光主持的守旧派。不是说变法就一定代表进步,守旧就一定代表落后。
当时王安石操之过急,没有仔细实验。一些在地方上能够推行的政策,推广到全国之后就是害民之政。
而如果不思变,国家也会被拖垮。于是苏轼支持变法,但是反对激进的王安石与吕慧卿。
于是改革派当政的熙宁年间,变法派认为他是守旧派,对他进行打压。到了宋神宗死后守旧派掌权后,全面废除新法,苏轼又上书为新法辩护,表示不可尽废。
于是苏轼成为众人眼中“王安石的党羽、改革派的余孽”而再次被贬,一生不得入相。
宋徽宗即位后大赦天下,苏轼于是有了回家的机会,从被贬的永州往汴京回。路途中,苏轼于公元1108年死于常州。宋高宗即位后,追赠苏轼为太师。
太师一职在北宋虽然是荣誉头衔,是最高等,这也能看出宋朝廷以及天下人对于苏轼的惋惜。
03 和谐家庭:进击的苏小妹
虽然苏轼在政治上的成就不算高,但是在家庭这方面还是比较圆满的。除了苏辙之外,苏轼还有个老幺妹妹。
由于我国古代向来没有记载女性名字的习惯,所以我们也无法得知她的名字,就暂且称呼她为苏小妹吧。
苏小妹聪明伶俐,在苏家这个大家庭的影响下,琴棋书画不能说十全十美,也得说样样精通。
更为出众的则是苏小妹的诗才,没有达到一定的高度也是普通人难以望其项背的。这也难怪,父亲和两个哥哥都是响当当的人才,她再差又能差到哪里去呢。
苏小妹性格开朗,苏轼个性也比较豪爽,就也经常和她开玩笑。
苏轼虽然一生没什么大的政治成就,官宦生涯也不太得意,却能创作出许多豪放不羁的优秀作品,这份开朗和豁达是普通人所不具备的,也是我们应当学习的。
话归正题,苏氏兄妹俩开玩笑,当然不像普通人一般简单地插科打诨。一般都是一些“高雅艺术”,比如对诗。
有一次,苏轼正端坐在书房中看书,全神贯注。突然一道响声打断了他,将他拉回了现实世界。
苏轼定睛一看,原来是苏小妹不知有什么急事,没有敲门便急匆匆地跑进了哥哥的书房。苏轼盯着苏小妹的额头,眼珠一转,就随口哼出一首打油诗来:
未出堂前三五步,额头先到画堂前。几回拭泪深难到,留得汪汪两道泉。
这首打油诗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苏小妹的额头高,坐在堂里还有三五步呢,就先看到她那个大脑门了。
哭了眼泪流得汩汩的,想用手擦都擦不到,就成了“汪汪两道泉。”前面一句是说苏小妹额头高,突出。后面这句是说苏小妹眼窝深。
当然了,额头高眼窝深那都是上了岁数的人才有的。人家苏小妹正值妙龄,青春漂亮,哪里会有这种长相?都是哥哥调侃妹妹罢了,用的还是夸张手法。
怪不得天底下的妹妹看自家哥哥都是一个讨厌的样子,因为哥哥时常就要调侃、嘲笑两句,给人气个半死。
换了常人,根本想不到这两句诗是什么意思,更别说组织语言反击。苏小妹一下子就听出来了,除了文采和智慧之外,大概还有一个原因——苏轼经常玩这一手,用诗调侃自己妹妹。
次数多了时间长了,苏小妹一听老哥在自己旁边作诗就没什么好话。再稍微揣摩一下,就知道老哥是怎么损自己的了。
这次也不例外,小妹一听老哥这诗,立马就明白这是调侃自己呢。不过她没有“梆梆给你两锤”,而是也脑筋一转,一首调侃诗也是立从口出:
一丛哀草出唇间,须发连鬓耳杏然。
口角几回无觅处,忽闻毛里有声传。
原来,苏轼留了一嘴漂亮的大胡子,这句诗调侃的对象就是这一嘴浓密大胡子:在周围看了半天也没找到是哪有声,突然听到有话从这一对浓密的毛里传出。
苏小妹机智的反击让苏轼咧开了嘴,不过这个反击并没有苏轼的调侃那么有力。
因为漂亮的胡子是苏轼的心血,他是以这漂亮的胡子为傲的。苏小妹的这句诗不仅没能对苏轼产生什么作用,反而让苏轼更开心了,所以他咧开了嘴。
我猜苏轼还会挑挑眉毛,得意地看妹妹两眼。这种情况下这是每个哥哥都会做的事:你这也不行啊!
苏小妹很快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不论是真的还是杜撰,调侃别人总是要在他的不足之处上的。
古代女子照片
她的目光扫过苏轼,脑子里不停地转,寻找着老哥的“弱点”。苏小妹很快发现,苏轼的脸比一般人要长一些,他的眉间也比常人更阔,于是哼道:
平地阔路三千,遥望双眉云汉间。去年一滴相思泪,至今未到耳腮边。老哥你的额头太宽啦,又平又阔简直有三千里那么远。
再看看那双眉之间就更离谱,中间好像隔着一条银河那么远,如果说银汉之间有星星的话,那就是苏轼眉间的粉刺……而且脸十分长。
去年被甩了哭了一鼻子,今年那眼泪还在脸上往下滑呢。这一下真是给苏轼刺伤了,说我丑眉阔脸长也就罢了,连伤心往事都提出来了。
不过苏轼毕竟是苏轼,愣神了一下就反应过来。生性豪爽的他没有多言,而是被妹妹的机智和幽默逗笑了。不仅没有生气,反而抱着肚子大笑起来。
这两句诗不仅逗笑了苏轼,连千年之后的我们也不禁嘴角一勾,感叹苏小妹的聪明伶俐与机智过人,还如此有才华。
古代诗人图
苏轼后来感叹道:“若生汝男儿身,名气乃当过吾。”如果你是个男儿身的话,在这个时代名气肯定远远超过我了。这是苏轼对妹妹才华的高评价。后人也为苏小妹写了一首诗称赞她:
伶牙俐齿苏小妹,才华横溢诸君垂。择得一婿秦少游,妇唱夫和永相随。相爱相杀,这时现在大多数兄妹的写照。
只要年龄差不是特别大,兄妹二人打趣斗嘴那是常有的事。而苏轼和苏小妹也是如此。
在与苏轼的斗诗中,苏小妹逐渐喜欢上了这一玩法。后来嫁给秦观也就是上诗提到的秦少游时,也和他斗了一次诗。
秦观也是北宋一著名诗人,当时婚嫁仪式已经全部完成,只剩最后一个环节。苏小妹却把门一关,自己出了一句诗,要秦观对出一句好诗来才肯让他入房。
仓促之间,秦观一连对了好几句诗苏小妹都不满意。眼看妹夫晚上就要在房外挨冻了,苏轼爬上墙头朝水缸里扔了一颗石子。
秦观从这一景象中得出了启发,终于作出了让苏小妹满意的诗句,二人也终于成了一对圆满夫妻。
总结
苏轼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他文才造诣很高,被后人列入“宋四家”、“唐宋八大家”之中。苏轼一生仕途坎坷,却生性豪爽,不多为身外之事烦忧。
苏轼家庭关系和睦,他有一个聪慧伶俐的妹妹,二人经常斗嘴。一次苏小妹经过书房,苏轼便调侃她额头高眼窝深,作诗一首道:
未出堂前三五步,额头先到画堂前。几回拭泪深难到,留得汪汪两道泉。
苏小妹不甘示弱,立刻再出两首诗回击哥哥:
一丛哀草出唇间,须发连鬓耳杏然。口角几回无觅处,忽闻毛里有声传。
平地阔路三千,遥望双眉云汉间。去年一滴相思泪,至今未到耳腮边。
苏小妹抓住苏轼胡子浓密、眉距宽脸上的特点进行了还击。苏轼听后不仅没有生气,反而捧腹大笑。
苏轼的豪爽性格让他没有当上北宋宰相,名气却并不低于他们其中的任意一个。
所以我们也可以从中学到:虽然有时深陷泥潭,生活不得以解脱,这个时候不妨换一种生活态度,以洒脱的心态去继续生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