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庆松站在成都市美术馆“向度——中国当代影像艺术展”偌大的展厅内,心里有成就感。
不断有观众从他身边经过,只听到别人称呼他“王老师”,却不知道眼前就是此次首届成都国际摄影周的总策展人、当代影像艺术家王庆松。
观众更不知道的是,此次成都国际摄影周给王庆松留下的印象非常深,“以前从未有过。”
“向度”展厅内纷至沓来的众多观众。
1
对于巴蜀大地,王庆松一点不陌生。他出生在黑龙江,是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1991年的毕业生,1993年开始常住北京发展。作为当代“观念摄影”的代表,他的作品《跟我学》曾以超过500万元的价格成交,创下中国单幅摄影作品的最贵纪录。2019年成都当代影像馆成立,他受创始人钟维兴的邀请成为影像馆的艺术总监,从此北京成都两边奔走。去年他待在成都的时间,比北京更长。
今年得知将举行首届成都国际摄影周、而他将出任总策展人之后,王庆松更是几乎寸步不离成都。由于存在不可估量的因素,他不出远门、不再出差,就担心自己一旦在哪里被暂停,整个国际摄影周的进度都会受影响。
王庆松至今不习惯用电脑,当时他每天随身带着所有的手绘图纸和手写资料,方便在任何时刻、任何地点都能工作。
此次成都国际摄影周,王庆松不但担任总策展人把握九大主体展和七大平行展的全局,还要负责“向度——中国当代影像艺术展”、“高度——中国摄影名家名作展”和第二届金熊猫摄影艺术奖获奖作品展三个主题展的具体策展工作。“向度”偏向不同于传统摄影媒介材质的视频、装置等当代影像艺术,“高度”则需要把新闻、纪实、商业等风格大相径庭的照片组织在一起而又不能有违和感,这已经相当考验策展人遴选的功力。
但等王庆松确定了参展艺术家及作品名单后来到展馆一看,才知道海量的工作刚刚开始。
2
成都市美术馆B区为成都国际摄影周准备的展厅空出来之前,是成都市美术馆首个引进的国际大展“罗伊·利希滕斯坦:重塑流行”的波普艺术展。展厅里的三种展墙都已固定,因此观众动线也已经相对固定,既不能拆卸或移动展墙,也不能在墙体上作任何无法复原的施工,这是以往策展经历丰富的王庆松遇到的第一道难题。而要弄清展墙的龙骨结构,哪些地方能碰哪些不能碰,又费了他好一番周折。
在美术馆布展,也跟在当代影像馆布展不同。影像馆只要把门一闭,就可以放心地在里面大展拳脚——但美术馆时时有观众前来,直到晚上八点闭馆休息,才可以开展施工。于是王庆松的工作时间,大致只能是从晚上八点到凌晨两点。
人手也有限。除了四五名志愿者之外没有多余工人,王庆松就叫上宗宁、吴小武两位参展的艺术家,一起量尺寸、搬材料、打背钉、挂作品……吴小武笑言,这次所有参展艺术家的作品,“每一件都经过了我的手。”
以黑墙隔断来改变固有动线,不仅符合视频影像的展示,也是策展者的匠心表现。
艺术家们展出的作品,许多是快递到成都来艺术微喷打印而成,王庆松除了盯着装裱之外,还要考虑作品的尺幅究竟适合PVC板材还是铝塑板、卡纸装裱还是周边加框、作品在什么样的光线下呈现效果最佳……到后来,他觉得自己这一次是身兼数职:既是策展人、也是志愿者、最后还是包工头。
一切努力都有回报。布展大约到80%的时候,心里忐忑正在想不知有多少小瑕疵的钟维兴来现场一看,“满意度超过我的预期”。开展之后,观众源源不绝地入场,粗疏、敷衍和匆忙在展厅里几乎无迹可寻。外地嘉宾走完一圈,对王庆松和钟维兴感叹,“成都第一次办摄影周,你们做得实在太好了。”
3
影像的呈现,在当下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比影像本身更重要,这一点王庆松体会良深。
在本次成都国际摄影周的公益论坛上,著名摄影记者刘香成表示,照片的主阵地如今已经不是过去的报刊杂志,现在只有极少极少的照片能因为在美术馆和画廊里展出而被观众记住,重要的是呈现方式。
王庆松跟刘香成的观点一致:如今照片最主要的载体是手机屏幕,但影像的极度泛滥导致手机上的照片刷过即忘,只有在美术馆和画廊中、在经过精心设计的观看场景里,观众才能重新寻获观看照片的仪式感,从而更加认真和专注地去审视影像。因此,呈现方式已成为照片传播不可或缺的一环。
一位观众用手机拍下作品的说明。艺术家宗宁的这幅《2021-叙事》长达5米7,是展厅内尺幅最长的作品。
展厅里的所有作品,王庆松都要求不能有哪怕是一根细小的挂画线,“只要存在,就会影响到观众的视觉观感”。他同时在每一幅作品边都附上了艺术品的简介和相关阐释,“不是所有的观众都能对作品的意义一目了然,通过阅读文字,他们会有更多的感悟和收获。”
展厅里的王庆松,一边跟到现场的参展艺术家交流,一边拿出手机给许多作品逐一拍照。“许多艺术家都无法亲临现场,把现场照片发给他们,让他们看看自己作品与观众见面的场景。”
展厅里,像普通观众一样不起眼的王庆松
河南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孙振军在依依不舍地离开成都前,分享了他对此次国际摄影周的感受:“一是起点高韬,二是学术性强,三是专业味浓,四是流程规范,五是接待用心——来了不想走,有了还想来。”
而摄影周的总策展人站在自己走过无数回的展厅里,面对着触目皆是自己亲手布置的杰作,只是说:
“这是一件有意义的事。”
成都商报记者 蒋庆 启凌 摄影报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