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曾遭8次暗杀,为何每次都逢凶化吉?身后“保护伞”太强大
2006年,美国《外交政策》3月的一期版面内,公布了这样一个数据——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当前世界暗杀目标排行榜中名列第二,仅次于当时伊朗总统卡尔扎伊。
2012年2月28日,作为总统候选人的普京,也公开回应自1999年出任俄罗斯总理,一直生活在暗杀的威胁中,曾遭受过至少8次阴谋暗杀。
强大即是威胁
"真男人"普京上野执政后,仅用几年时间,就让俄罗斯走出了苏联解体的阴霾,迅速恢复生机,使俄罗斯在政治、军事、经济、外交等方面的实力迅速提升。
政治方面,坚决捍卫俄罗斯的领土完整,面对与乌克兰、日本的领土争端问题,坚持寸土不让。
军事方面,大力发展军工业,加强军事领域科技研究;在朝鲜问题上坚决反对核扩散;为防止美国利用霸权主义干涉俄罗斯的军事行为,决定重新启动前苏联导弹预警系统,在中亚成立军事合作基地。
经济上,大力发展俄罗斯经济,平衡轻、重工业在国内比重,加强国际合作,扩大外贸范围。
外交方面,致力于恢复俄罗斯在前苏联时期的超级大国地位,建立与美国、西欧、亚洲等地区的战略合作关系。
通过一系列举措,本国实力得到提升,在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令其他国家、组织遭受损失,产生危机;对待恐怖主义采取强硬的措施,遭到包括车臣叛军在内的恐怖组织和政治余孽疯狂报复,也就有了后续专门针对普京的各种暗杀行动。
8起代表性暗杀事件概述
第一次暗杀
1999年底,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宣布辞职,由普京担任代总统。转年普京前往圣彼得堡参加索布恰克葬礼时,遭遇到了第一次暗杀。
索布恰克是普京大学时代的导师,也是普京走上从政道路的引领者,两人关系十分密切。在接到索布恰克音信更去世的噩耗后,普京十分难过,决定亲自前往圣彼得堡,参加老师的葬礼。
即将参加葬礼的消息传出后,俄罗斯情报部门就已经得到了车臣叛军首领巴萨耶夫,将用250万美元悬赏普京项上人头的消息。还探知到车臣恐怖势力已经在普京参加葬礼的必经之路上暗中布置杀手,预谋在当天实施暗杀。
葬礼当天为了保护普京人身安全,圣彼得堡的大街小巷、每一个路口都戒备森严,对葬礼现场的建筑、周边环境、墓地等都进行了严密封锁,对参加葬礼的其他人员也进行了仔细排查,甚至前来拍摄记者的照相机、摄像机镜头都被拆下查验。由于这一次普京安保措施太过严密,无法下手,因此刺杀者并未出现。
第二次暗杀
2000年8月,普京前往乌克兰雅尔塔参加独联体国家非正式峰会时,经历了第二次阴谋暗杀。刺杀信息是由乌克兰国家安全局首先获悉,并第一时间通知俄方。据乌克兰国家安全局局长透露,峰会之前,乌克兰得到消息,一场由中东人员和车臣叛军共同策划的普京暗杀计划正在进行中,随后乌方根据线索,抓捕、审讯了相关嫌疑人并将他们驱逐出境,因此第二次暗杀行动宣告破产。
第三次暗杀
2002年普京访问阿塞拜疆前三个月。阿塞拜疆方面的安全部门获悉将要有人在阿境内暗杀普京的情报。有人要在普京访阿时图谋暗杀的情报,而后又发现,暗杀时用到的炸药已经悄悄运抵国内。警方在确认情报的第一时间进行了抓捕,成功抓获这次刺杀行动的主要战犯——来自伊拉克、曾在阿富汗恐怖组织基底受过专业训练的罗斯塔姆,同时收缴作案工具及爆炸物。通过审问得知,罗斯塔姆和车臣组织存在直接联系。暗杀行动再一次被阻止,普京躲过第三次劫难。
第四次暗杀
这次暗杀在严格意义上讲只能算是一次乌龙事件,一名叫做扎伊采夫的精神病患者驾驶汽车冲击克里姆林宫大门,并叫嚣这要"砍掉普京的脑袋"。警方立即进行逮捕,对该男子身份进行调查,找到了男子的病例记录,在第一时间确认,扎伊采夫确实存在精神疾病。经过他的精神医生证实,扎伊采夫的哥哥被人残忍杀害,凶手还割掉了他的头颅,至于扎伊采夫要杀害普京的原因,是他认为普京是德国间谍,想要在俄罗斯建立纳粹组织……
第五次暗杀
2002年12月27日,根据俄罗国内媒体报道,国安局破获了一起由恐怖分子策划的暗杀行动。恐怖分子通过长时间侦查,得知车队送普京回家的路线,掌握了普京乘车回家时间和路线变换规律。在必经的高速公路上,将约40公斤的炸药装进铁管,埋藏在公路下方的排水涵洞中。幸亏俄罗斯国安部门及时侦查到了这一情报,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第六次暗杀
这次的暗杀同样与公路有关。2003年6月23日,警察在圣彼得堡和斯普科夫市之间的公路巡逻时,偶然在桥下发现一个手工制作的爆炸装置,普京的车队将在几个小时后通过这条公路。拆弹人员迅速赶往现场拆除炸弹,所幸提早发现,并没有人员在这次行动中受到伤害。
第七次暗杀
这次暗杀计划发生在2003年普京访问英国前夕,10月23日,英国警方得到一名叫利特维年科的前俄罗斯间谍的密保。利特维年科告知英国警方,他在俄罗斯国安局的前同事波尼金少校和一个叫阿廖欣的人在一周前秘密联系他,在会面时,两人流露出对普京的怨恨,以及想要暗杀普京的想法。过程中波尼金还声称,已经从国内的情报机构得到普京出国访问时的行车路线,届时将安排一名车臣狙击手,沿途找寻隐蔽暗杀点,在车队经过时进行狙击,并一再强调此计划万无一失。与此同时,波尼金等人还希望利特维年科将他们引荐给正在英国进行政治避难的前俄罗斯金融巨头别佐夫斯基,希望能得到别佐夫斯基提供的财政支持,并帮助安排暗杀普京的计划。
利特维年科将这件事首先告知了别佐夫斯基,两人对此计划疑虑重重,甚至怀疑波尼金等人是国内情报机构特意派来嫁祸,将他们再次赶出英国的特务。经过商议,二人决定将信息密报英国警方。
这条暗报受到英国军情五处的高度重视,并迅速实施抓捕、拷问、波尼金对此事供认不讳。同时暗杀计划宣告破产。这件事也被称为利特维年科事件。
第八次暗杀
2004年9月,俄罗斯警方在莫斯科再次破获一起暗杀事件,有人将两枚汽车炸弹安放在莫斯科街头。暗杀的执行者是一名来自圣彼得堡的"瘾君子",经过讯问得知,有人曾给他1000美元,让他将两辆装有炸弹的汽车停靠在总统车队通往克里姆林宫必经之路上。
幸好俄罗斯安全人员和警方提前发现装有炸药和地雷的两辆汽车,及时将道路疏散,成功排雷。
屡次化险为夷,得益于高效率的情报和安保
普京作为俄罗斯最高领导人,屡次受到暗杀威胁,在具有代表性的8次暗杀中,每次都化险为夷,难道是天顾神眷吗?
其实不然,躲过危机的背后是情报机构和安保机构的严密部署。
除了信息工作细致的情报部门。普京身边常年围绕着一群经过专业训练的安保人员,这些保镖都是内务部队或特种部队精挑细选,年龄25——35岁之间体格强壮、身材高大、反应敏捷、专业技术过硬、身怀绝技的反恐护卫高手。来到总统身边前都要经过一年以上的专业训练,还要接受诸如高级防暴、突发事件、爆炸物处理、心理测试、武器使用和驾驶技术等相关系列训练和考核才有希望成为总统保镖。
普京的每次访问与出行,都要安排四层安保人员对普京贴身护卫,这些人必须处于高度警戒状态,应对随时出现的突发情况。
第一层保镖需时时跟随在普京身边,携带新式武器,手指一直扣在扳机上,随时准备开枪,还需携带伪装成公文包等随身装饰品的防弹护板等工具。这部分保镖最危险,必要时将用身体为普京挡子弹。
第二层保镖以便衣的形象伪装在人群中,一旦发现可疑人物,立刻进行排除。
第三层保镖负责表面的护卫工作,他们需要拦截人群,阻止明面的杀手向普京靠近。
第四层保镖是游离在场外隐蔽地点的狙击手,通常需要占领制高点,提前探明周边情况,排查杀手可能隐藏的狙击位置等。
不论是总统还是保镖,都有自己的工作和应当承担的责任,像每个普通人一样,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散发光芒。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