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创联行:樊纲——不要浪费任何一个危机
格局既不是政府安排的,也不是计划经济规定的,而是跨越多轮经济周期,在危机的低谷中推动兼并重组,把市场留给优质企业的结果。不要浪费任何一个危机,在低谷时候做好低谷时期的事情。
内容节选自《财经》年度对话2022演讲者:樊纲原主题为《中国经济波动与长期增长》
目前,中国宏观经济仍然比较疲软。这几年中国GDP增速出现下行趋势,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引发明显波动,今年二季度GDP增速为0.4%,几乎是0的增长速度,多年以来未曾遇见。三季度提升到3.9%,预计全年增速将维持在3.3-3.4%的水平。目前来看第四季度存在一些变量,但不会有明显的起色。
壹 |内因+外因共同构成发展阻力
涉及外因,主要分疫情变化、国际金融形势动荡、俄乌冲突引发不确定性三大方面。疫情是外生变量,它不由经济活动产生,也难以明确会如何变异、产生怎样的后果。二季度主要问题,正是由一些重要城市和地区的静默引发
然后是具有收缩效应的内生因素引发“合成谬误”,其中包括“双碳”突击战、反垄断及资本的无序扩张、信息的国家安全、规范教育培训行业、收紧房地产供给。2021年大部分时间,宏观政策没有收紧。2020年赤字占GDP的比重为3.7%,2021年计划为3.2%,年底发现有1万亿没有花出去,相当于一个百分点,可见政策比平常偏紧。
国际形势同样紧张,一度导致出口出现负增长。这与中国出口基数越来越大有关,也与各国加息、落后国家受到经济衰退冲击等因素相呼应。
贰 |三大比较优势体现中国经济韧性
当前经济形势不够明朗,滋生一些抱怨。可是在低迷时期,也要关注到“韧性”的价值,经济发展无需太过悲观。
和其他国家对比,中国主要有三方面优势,第一众多国家在承受高额通货膨胀压力,中国的价格波动相对平稳;第二众多国家面临贸易逆差的挑战,中国仍然维持贸易顺差;第三众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汇率大幅贬值,人民币的汇率基本稳定。
首先关注通货膨胀。9月份数据显示,全国CPI同比增长2.8%,同期日本已经到3%,其他发达国家在8-10%区间浮动。多国因为高通胀加息,形成一个重要阴影,中国相对稳定。这不仅是从CPI(消费者物价指数)角度解读,分析消费者价格指数、生产者价格指数也能得到相同结论。尽管世界大宗商品普遍上涨,但上游企业担负主要压力,下游企业、消费品价格承受压力较小,后续市场价格不具备大幅波动的基础。鉴于此,中国可以继续执行扩张性宏观政策,不必追随美国、欧洲的加息政策,甚至可以降息。
其次是出口。前十个月中国出口增速约为13%,形成巨额的顺差,今年约为8000亿美元。对比之下,2019年中美贸易战打响时中国贸易顺差约4000亿美元。与此同时,传统顺差国普遍出现贸易逆差——日本、德国、韩国皆如此;其他顺差国多为资源输出国,如澳大利亚、挪威、巴西等。中国是制造业大国,顺差明显,物价相对稳定,不会出现金融危机或债务危机。中国的外汇储备超过3万亿美元,对外债务约为1.5万亿美元,不会撼动金融根基,也没有大规模资本外逃。
最后是汇率。人民币对美元确实下跌一段时间,可是近期持续升值,大家在分析原因。其中一种解释是,美元是标准国际货币,其升值并阶段性触及历史最高点,意味着对所有货币升值。目前汇率变动原因是美元升值,不是人民币贬值。其中有中国的因素,但美元升值是主因,欧元、英镑等主要的支付贸易货币大幅贬值。人民币执行“一个篮子”汇率,虽然对美元贬值,但“一个篮子”汇率相对稳定。
叁 |让市场调节带动各行业跨越发展周期
此外,国内还有一些积极因素:首先具有收缩效应的政策,已经得到普遍调整。比如“双碳”,不仅解决当时的问题,还解决了历史难题:部分地区推进“双碳”突击不仅盲目追求目标,电力短缺导致拉闸限电,还暴露出部分体制问题;现在再次肯定市场化改革的方向,明确煤炭仍是主要能源,今年开始遵循市场化挖掘、开采、运输,煤价上涨,电价也可以上涨。其次对大企业态度也在调整,鼓励它们继续发展,让平台公司、技术公司尽快成长。房地产政策也在调整,一方面放开需求侧限制,一方面在供给侧积极解决债务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顺势调整宏观政策的重要意义:去年底到今年上半年,通过一系列积极调整,如今已经见到相应成果。一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长4.8%,宏观政策调控发挥了重要作用。叠加加大双循环力度、国内建设统一大市场、取消堵点等,多方面协力共同达到提振经济的效果。
还有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很多企业倒闭退出确实令人惋惜,不过这也揭示在中国企业内部,是否存在这样的现象——企业恶性竞争过多,该退出的不退出,该兼并的没有兼并。部分竞争学家已有论证,完全竞争未必是最理想的产业结构,大量小企业的存在,不断压低产品和服务价格,进一步挤压创新资金投入。发达国家一个产业里仅有两三家企业,形成了“寡头竞争”格局。它们相互之间达成“默契”,利润高一点,为创新提供了空间。
格局既不是政府安排的,也不是计划经济规定的,而是跨越多轮经济周期,在危机的低谷中推动兼并重组,把市场留给优质企业的结果。总有人问哪个产业好,哪个不好,哪里订单消失了,其实订单增加才是主流。企业主动参与竞争,经过数轮优胜劣汰后,业务就能向优质企业集中。兼并重组实现了低成本扩张,一些已经失去竞争力却有产能的企业,已经在新的兼并重组结构中,转化为新的发展动力。过去中国始终维持向上的增长势头,没有出现实质性的危机和低谷;现在危机和低谷出现了,如何利用好这次危机正是必须面对的课题。因此不要太过消极,利用好危机就可以产生积极的效应。
肆 |做好低谷期该做的事情
目前,中国有一些新的增长点,最亮眼的就是新能源汽车。三季度至今为止,中国是世界第二大汽车出口国,与日本的差距正在缩小,这是前所未见的情况。新能源相关技术和设备在国际市场受到广泛关注,电池、风能、相关设备等领域产品具备领先优势。
现在数字经济进一步发展,制造业数字化加快推进。各大平台公司积极与实体经济和制造业企业相结合并提供服务。充分利用数字经济技术,能够提高实体经济和制造业产能和效率。
国内大市场建设也有进展。原来各地市场各自独立,产品无法顺畅流通,不同省份的二手车不能跨界交易,最近有消息称情况正在好转。
至于城市群发展,过去大城市发展限制多、缺少资源;小城镇发展盖了房子,人却走光了。现在国家级城市群建设,使得区域内大中小城市之间、城乡之间均形成高质量的互补。2021年中国城市化率达到64%,还有巨大的潜力和发展空间,通过城市化改造,能够进一步带动城市群发展。
经济总有高潮低谷,宏观调控政策只是将其部分熨平,却难以消除。不要浪费任何一个危机,在低谷时候做好低谷时期的事情,包括产业结构调整、数字化改造,积极寻找、发现、利用新的增长点,放眼长远,充分激发潜力展现韧性,为未来布局。
伍 |充分激发城市群建设的价值
过去少数中心城市发展受到限制,不可能无限扩大,结构较为畸形;小城市房价便宜,但是缺少就业。由于低生活成本和竞争压力,鹤岗一度成为网红城市;近期有报道表示,鹤岗购房者选择到其他城市就业。没有产业支撑,人们追求美好生活难以为继。城市群给大中小城市互补的机会,可以通过快轨连通。美国曼哈顿的精英正是通过公共交通通勤,这是城市群的特点。
中国可居住和可耕地面积是世界人均标准的1/3,必须保留18亿亩的农田保持自给,可是在农村还有大量宅基地闲置,土地资源不均衡分布是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困境。人们在中心城市活动,如何充分利用城市郊区、周边土地,以及农村宅基地,一定要把城市发展纳入均衡可持续的轨道,中国的经济才可持续。
立足经济学的视角,学者最不愿意看到的,就是大家躺平;最希望看到的,是大家积极的活动。当然,现在受到一些限制,减少限制造成的损失,更加积极地面对挑战,才是经济恢复活力的根本。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