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江之畔光影交错的时尚T台上,活跃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上海郊区的非遗技艺——“上海莘庄钩针编结技艺”,成为高定礼服上一只只充满未来感的蝴蝶,这是非遗和时尚的又一次成功牵手。
日前举行的“华彩东方 大美无界”第十一届上海高级定制周上,中国本土高级定制品牌“WJX婉珺玺”在复星艺术中心上演了2023“小囡梦蝶”东方美学时尚大秀。
借助上海大学上海市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PACC)的非遗研培教学项目平台,婉珺玺品牌创始人、设计师叶青与非遗传承人林花在常规的钩针编结基础上突破创新,让非遗在时尚华服上破茧成蝶,活色生香。
机器替代不了的手艺
一根针,一根线,只要约一分钟,一片完整的叶子就从林花手中诞生了。放好叶片,她又拿起针来,一边和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介绍针法,一边随手钩了一朵叠瓣梅花,“这是辫子针、短针、中针、中长针、长长针……”她右手拇指和食指捏着钩针,左手挑着纱线,中指、无名指在底下飞快翻动,牵引出各式互锁的线圈,像在变戏法一般。眼花缭乱间,一花一叶已在掌心里。
钩针编结技艺俗称“结花边”、“钩花”,是中国传统出口商品。19世纪末,钩针编结技艺通过教会逐渐在上海莘庄地区传播开来,在100多年的传承中形成了中西合璧的海派文化技艺,凭借一根针、一团线,就能变换出50多种基本针法和上千种花样。
钩针制作的世界名画
以前,莘庄的妇女几乎人人会钩针编结,上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莘庄镇的编结加工场是重要的外贸创收场所。林花是莘庄本地人,从小就跟着妈妈、奶奶学习钩编,看着她们做各种钩编花边贴补家用。当时,知名钩针编结手艺人金龙华从服装厂拿了订单后,分发给几百位主妇们加工,从莘庄向七宝辐射到全市,甚至到长三角区域都有人参与。“我小时候,妈妈、奶奶就盼着金老师来,会天天去问,编结站的活有了吧?”
钩针制作的世界名画
林花身上穿的一件“针织衫”是她自己钩出来的,黑色的底上钩出一朵朵彩色的团花,售价约在三四百元。“你只要入门了,就知道这种一模一样的花朵钩法并不复杂。”尽管从小就对钩编耳濡目染,但在她看来,自己真正的入门还是从2010年正式拜了金龙华为师开始,而在2012年,金龙华成为钩针编结的市级非遗传承人。
金龙华的钩针编结作品
随着农村生活水平提高,愿意做钩编的人少了,到了新世纪初期,在莘庄遍地开花的钩编成了需要保护的对象。2007年,莘庄钩针编结项目被列为上海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从那一年起,金龙华持续开设公益性钩针编结培训班,为这项技艺培养接班人。在闵行非遗传承基地之一的莘庄钩针编结坊里,包括林花在内一共有7人传承着这项手艺。
在林花看来,钩针编织有机器不能替代的魅力,看似这一个结与另一个结相同,但在细微之处富有变化。“织跟钩是两种技巧,很多花型要靠手工钩法的变换才能呈现。”她拿出一个葫芦摆件,里面的葫芦是真的,外面则用钩编技艺贴着葫芦壳紧密地包裹了一层,摸上去天衣无缝,“看,这是机器绝对做不了的。”
钩针编结“元宇宙”
“以前大家就盼着金老师来送活,现在变成我有订单,你愿意来吗?”眼看着愿意做钩针编结的人越来越少,林花等人也在思考该如何突破创新。
2019年时,莘庄钩针编结的凡·高、莫奈绘画进入进博会非遗客厅,受到国内外观众称赞。林花在展厅里遇到了上海市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执行主任、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教授章莉莉,两人互加了微信。此前,PACC在跨界创新探索羌绣保护时,曾邀请设计师结合羌绣技法设计礼服,走上了巴黎高级定制时装周,林花早有耳闻。了解到林花也想在莘庄钩编技艺上做创新合作,章莉莉一直在留心帮她介绍合适的设计师。
机会很快来了,2020年,PACC邀请设计师合作,为上海重点扶持项目青海果洛牦牛绒打造时尚服装走秀,并选择融入钩针编结技艺,以体现上海和果洛两地非遗手工艺的交融共创。“上海钩针编结是过去妈妈给孩子做毛衣时会用到的手艺,也承载着上海的日常生活。我们以设计结合两地非遗做创新转化,希望能打造出走入生活的时尚服饰。”章莉莉说。
也是在那次项目中,林花结识了婉珺玺品牌创始人、设计师叶青。这一非遗时尚项目名为“格桑缘”,当时,叶青给林花出的题目是“格桑花”。“我需要以此为原型,先做小样给设计师看。”这些钩编花朵的颜色以大地色系为主,不同于传统作品的鲜艳,花型也要大上好多。一开始,林花心里也没底,等到现场拍摄造型照时,她一下子被惊艳了。“在造型师的巧手搭配下,视觉效果真的很震撼,差点认不出是自己的作品。”
非遗时尚项目“格桑缘”
因为这次默契合作,叶青在做“小囡梦蝶”东方美学时尚大秀时又来找林花合作,但这次她给的题目难了许多——在元宇宙里表现一只蝴蝶。“我根本不明白元宇宙是啥,去查了好多资料。”第一版小样,林花在传统的蝴蝶形状基础上稍微加了些变化,立刻被叶青推翻,“不行,太实了。我需要虚拟的感觉,不要那种条条框框。”
2023“小囡梦蝶”东方美学时尚大秀
但对于钩编来说,要做到没有“框”很难。“这一次的挑战很大,框就好像是花型的轮廓线,变换花型都是在框里进行的。”一连试验了四次,林花最终想到把线钩在金属丝上,让线条能上下动,做出了一只拆掉外面轮廓线的蝴蝶,后来运用到模特的头饰上。衣服的部分同样用金属丝支撑做了大面积的镂空,乍一看如同网状结构,但细看每一片网都是一只略带抽象的蝴蝶,这是她从未做过的图案。
钩编原本应用于生活,并没有太过复杂的针法,评判钩编技艺好不好,主要看钩得是否均匀、平整。在莘庄钩针编结坊里陈列着一件金龙华创作的为祖国庆生大花篮,56朵不同的花朵用了几十种针法,每一片花瓣都光滑、细腻,这是技艺熟练和平稳的体现。而林花在做高定礼服上的“元宇宙”蝴蝶时,必须打破这种均匀、平整的技艺手感,才能达到设计师想要的效果,“一开始真的是自己和自己打架。”林花笑着说。
非遗和时尚结合逐渐成熟
在婉珺玺每一季的大秀中都能看到和非遗的跨界合作,除了钩针编结外,2023“小囡梦蝶”东方美学时尚大秀还用到了传统旗袍制作技艺。从2015年羌绣走入巴黎高定周以来,近年来借助PACC的合作平台,上海时装周、上海高定周的非遗元素一直没有缺席,非遗结合当代设计做时尚走秀,也成为一个成熟稳定的呈现方式。
做了这么多非遗跨界项目,章莉莉发现,设计师们从开始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小面积、单件地使用非遗元素,到越来越大胆,越来越成套系,对于非遗元素也拿捏得越发熟练。“中国传统手工艺提供了很多精彩元素,设计师们开始有意识地塑造自己和传统工艺的关系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创新方案。”和设计师的合作也在改变着传承人对手艺的心态,他们更加意识到传统手艺的珍贵,也在接受新鲜事物中逐步摆脱思维局限。“每个传承人的想法不同,我们会在交流中了解他们的意愿,记在备忘录中,并把那些创新意愿较强、有潜力的传承人推出去和设计师合作。”
林花是第一次登上上海高定周,“很自豪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把莘庄钩编技艺推广到上海高定周的平台,让更多人看到。”如今,林花作为钩针编结非遗项目区级代表性传承人,受莘松小学邀请担任该校非遗拓展课的特约教师,为小学生讲授钩编课程,深受孩子们欢迎,莘庄钩针编结坊也会做简单的钩编小挂件用于普及活动。“钩编还是相对枯燥的,做起来也蛮累的,而之前没有人愿意做,说到底,还是性价比不高。”作为莘庄钩针编结项目保护单位,莘庄镇文体中心也将持续推动该项技艺的传承发展。在他们看来,除了做好大众推广外,往高定礼服、定制艺术品等精品化方向发展才能养活起一门非遗手艺。林花期待着和设计师的下一次合作。
相比传统的钩编服饰,一件高定服装的价格可能翻上十倍不止。整场2023“小囡梦蝶”东方美学时尚大秀大约走了40分钟,钩针编结系列分散在整场秀里,模特走得很快,观众不会一眼发现哪些服装融合了非遗。上世纪编结毛衣的纹样消解在了时尚的秀场里,但章莉莉觉得这是好事情。“非遗成为时尚秀场中和谐的一部分,因为不突兀,所以才适合当下穿着。希望未来能有更多设计师思考如何将非遗的核心文化符号做现代转化,做出更多符合现代生活语境的作品。”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原创稿件,未经允许严禁转载
作者:钟菡
微信编辑:纳米
校对:SYL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下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