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堤河及依河而居的村庄
泰山庙外观
单县龙王庙镇黄顺堤村位于古老的太行堤之边、太行堤河之畔。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太行堤、太行堤河见证着黄顺堤村的时代变迁,历代村民口耳相传,“秦始皇南修大堤挡黄水,北修长城挡鞑兵”“光武帝谒祖修大堤”……“大堤”之说,就是太行堤。
太行堤、太行堤河好似双龙齐驾并驭,横亘单县全境,绵延近百里,沿河顺堤的古老村落有数十个,且多以“河”“堤”之字命名。
历史上,黄河多次泛滥决口,筑堤修渠防御水患成为黄泛区的头等大事。因此,太行堤被誉为阻挡黄河水的“铜墙铁壁”,而修筑太行堤形成的太行堤河,则是引黄泄洪的“生命通道”。由此,在其堤旁河畔建村立足是单县先民寻求生存安全的重要抉择。
明洪武年间,黄氏族人由安徽萧县迁此,顺着太行堤、太行堤河之势建村,依水傍堤而居,繁衍至今。
明天启年间,黄氏人丁兴旺,家境优裕,同姓分支外迁,仍然依河顺堤而居,逐渐形成东、西两村。
黄顺堤村有一座泰山庙,现存的石碑碑阴记载了明末重建事宜。据民间传说,最初的泰山庙大殿面阔五间,进深五椽,前檐辟廊,单翘单昂,松柏环绕,浓荫翳郁,颇为壮观。“富足兴盛的村庄方才大兴土木,建造泰山庙,以祈神灵庇护。”单县人文研究者张玉善说。
黄顺堤有一口水井,在泰山庙前八步之处。当年的井口为圆形,青石嵌入,井壁由硕大青砖砌成,口小肚大,井壁布满青苔,清流如镜,可映日月。每至正午,日光映射,井壁宛若翡翠,晶莹剔透,先人冠名“八步琉璃井”。
“八步琉璃井”周围芳草萋萋,两棵葳蕤白杨环抱掩映,商贾车马行至,饮水歇息,乡民喜欢在此乘凉聊天,欢声笑语随风飘荡,充满祥和之气。此井建造年代无人知晓,井水清澈甘甜,烧水做饭无垢,且直饮不疾;炎热盛夏,村里家家户户做凉面条,皆用此新鲜井水,感觉清凉爽口,令人大快朵颐。
遇到大旱之年,“八步琉璃井”的水非降反升。一日,有人黎明打水,突然看到一只玉兔从井口跃入水中,还清晰听到井里传出的说话声,取水者惊恐至极,水桶、井绳丢进井中,仓皇而逃。待第二个取水者到达井边,却看到之前丢弃井内的水桶、井绳居然放在井沿上,一切安静如初。
一风水先生路过“八步琉璃井”,对人们说,这井底有“镇井之宝”,月宫下凡玉兔守护,保佑清流不息、惠泽百姓,并警示民众守井即安,不可奢求。
后来,有好事者贪欲“八步琉璃井”之宝,汲水4天3夜,井底几近显现,便用麻绳捆扎的棉被堵住泉眼,两人沉底挖泥探寻,摸到一圆形物,力拽不动,遂用钎撬,感觉触及金属箱体,欲深挖求得。是时,路遇一老者惊呼:“贪欲无度,性命难保!”观者这才发现井沿正缩聚,不得不把井下人拽了上来。
从此,玉兔惊遁,宝藏失灵,“八步琉璃井”水位下降,味道变苦,无人问津,久之尘封地下。许多年前,村民程相柱将此井遗迹掩盖于房屋下,成为乡邻乐议的历史记忆。
承蒙太行堤河抑或“八步琉璃井”的清流甘泉的滋养,黄顺堤村人杰地灵,才俊辈出,民间说书人任兰光即是其一。
任兰光16岁学艺,辗转鲁苏豫皖交界之地演出,其音域宽广、吐字清晰、叙事明了,巧引妙用鲁西南俚语,增强了艺术的感染力,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兰光回归家乡从事农业生产,未曾放弃对传统文化艺术的追求,乐意在田间地头为乡亲们说书。如今,艺人往生,书声消尽,任兰光曾说的《水浒传》《岳飞传》《三侠剑》等传统书目仍被民众乐道。
文/图 通讯员 刘厚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