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图:陈安茗山水画作品
陈安茗简介
陈安茗,原名安明,北京艺韵阁书画院院长,北京正心正举应用科学研究院山水人文艺术中心主任,文化部中国山水画创作院院士,北京凤凰岭书院中国画创作院院士,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华诗词网、中华诗词论坛高级顾问和导师。作品入选第九、十届全国美展等国家级展览,多幅山水画作品被中央直属机关重要机构收藏,作品入编《当代美术全集》第二卷,出版有《陈安明美术作品集》《贵有古意·山水画作品集》《师古图今·中国画名家档案陈安明卷》《高等美术院校教学范本·陈安茗山水画作品集》等个人画集。
【每周画题】陈安茗山水画(037) 线条灵魂
陈安茗山水画里面的线
文/志实
中国画是线条的艺术,线条是中国画的灵魂,缺了线的中国画就如同失去灵魂一般而没有生命力。早在唐代,张彦远就在《历代名画记》中指出:“无线者非画也”。清代石涛在《石涛画语录 一画章》也精辟地道出了线条的重要意义:“夫一画,含万物于中”。潘天寿也曾说过:“‘线’,是有骨子的东西,它从自然中来,又高于自然,比自然更有精神,更有力量和气势。”可见,线在中国画里有着特殊的地位,线的艺术性是评价一幅中国画艺术高度的重要标准。
(图例:山高江流有声245x122cm)
线在中国画里有着特殊的地位
线是中国画中造景传情的核心语汇。纵观中国书画史,中国画的线条所承载的艺术信息含量是极为巨大而丰富的,中国画线条的运用、构造、变化既包含了周易阴阳八卦学说的哲学内涵,又涵盖了历史、文化的悠久传承。回顾中国山水画史,只要有突出成就的中国书画大家其主要表现就是线条的成功。当代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李可染、陆俨少等大师的成就,其核心也都表现在各自线条运用上的独特功力。可以说,不了解中国画线条的文化艺术品格(即“画品”、“格调” )和内涵的要求特点,也就很难理解中国画的精髓之所在。
(局部一)
线是中国画中造景传情的核心语汇
中国画的线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线条,它具有特殊的品格和丰富的内涵。线条在中国画范畴内,无论是构图、造型,还是意境的营造,都需要依靠笔墨线条的表现能力来完成。古人很形象地比喻了用笔的形质和目标高度,如“折钗股”、“屋漏痕”、“如锥画沙”、或“金钢杵”、“吴带当风”等。如在谢赫六法中,对“骨法用笔”理论做了很好的说明,意谓线条是形象的骨头,形象是靠线条(骨架)支撑起来的,线条是形象的力量和精神来源的核心。五代荆浩在《笔法记》中说:“生死刚正谓之骨”,意谓线条如没有骨气精神,就如同没有了生命。因此,从古至今无时无刻都在强调线条是中国画艺术的核心要领。
(局部二)
历代名家的线,历经千载的艺术典范
中国画线条的运用,因人而千变万化,线条虽能派生出无穷尽的用笔变化,但不能离其根本,那就是人对线条运用的领悟和把握,以及所展现出来的笔墨功力,如要达至一定的高度或深度却是极其不容易的,非得进行持之以恒的、不怕艰苦的学习、修炼、领悟才会有所收获。
八大山人线条以冷逸沉郁、简朴雄浑、恣意奇古的笔墨著称。用笔如金钢杵为其特点,其简练凝重的笔法体现了他孤独、冷漠、高傲、倔强的思想情感,其笔法线条达到后人难以企及的艺术高度。吴昌硕线条点画之间透着金石之气,由于他有着深厚的金石书法功底,间或还有屋漏痕的显现,让人们惊叹其笔墨表现的功夫和能力。
潘天寿的方笔线条具有扛鼎之力,就连吴昌硕都为之惊叹。铜铸铁打的线条,使画面呈现稳定、坚固、沉重、雄阔的钢筋水泥般的建筑感。潘天寿的用笔,不仅讲究硬、健,而且讲究变,他常说的“折钗股”、“屋漏痕”用笔,就是要求线条劲健有力而富于变化。他喜作指墨画,也是为了求变,指墨的线、点,能达到一种巧中寓拙,内熟外生的凝炼、淋漓、浑厚的效果。
(局部三)
陈安茗的线追古通今融汇中西
历史上每一位成功的文人画大家,都有其独特的用笔、用墨、用色特点。若笔力境界过人,已成功过半。历代大书画家,无不得益于此。陈安茗老师的画,追古通今,融汇中西而又与中华经典一脉相承。通过通览历代名家的国画线条艺术,欣赏、分析陈安茗老师在笔墨线条方面的艺术实践。例如: 八尺作品《山高江流有声》(244x122cm),充分显示他的用笔用线的出神入化。每一个局部系节,线条勾勒和皴擦表现的山石结构造型精彩、笔法精到、畅快淋漓。同时,我们也感受到通幅画面整体上的精气神,看到他用笔用线的气势,起承转合用心造景的传统山水语言,表情达意的线条起止、穿插、奔走、驻足,动静有度、阴阳相生。如:乐团交响、百舸争流而又指挥若定、潇洒自如、元气满满。
中国画最大的难处就在于用笔用线的把握上。凡从事中国画者,用墨尚可讨巧,唯用线和笔力的掌握,却是不可轻易就能跨过和得到的能力。就同“折钗股”、“屋漏痕” 线条用笔是历代书画家为之孜孜以求的境界,然真正得其奥妙的如凤毛麟角。
(局部四)
陈安茗已形成线条笔法的独特艺术风格
陈安茗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工作,从木刻版画的以刀代笔到中国山水画的以书入画,拜名师、习传统,在长期经典临摹、兼习书法、理论研修、写生实践中,深入经典力求打通唐、宋、元、明、清及现当代的中国山水画传承的文脉;近十来年更是勇猛精进,吸收敦煌壁画的线条及色彩的艺术营养,自然形成了植根传统而又融汇中西的富有个性的独特艺术风格。陈安茗深入研究中国画用笔用墨,掌握中国画线条与书法的关系和应用,对书画线条的如碑刻、如篆刻、或如铜铸、如钢钩铁骨、如万岁古藤,或如绵里藏针,或如吴带当风等语境都能够研究和领会,不断临贴以提高书法功力,从而滋养绘画特色的创造和艺术风格的形成。我们今天看到陈安茗的山水画,朴茂浑厚、体格雄健,线条疾徐机变,色彩浓淡随性,造景结构俊朗,一派画意诗情。近几年来,陈安茗在全国举办山水画巡回展,以其强烈的传统精神风貌和炉火纯青的自家线条注入笔法灵魂的独特艺术风格,得到了专业领域内外的广泛关注。
陈安茗中国画作品全国巡回展(海南三亚展)
1,白云深处68x68cm
2,雨后晚行68x68cm
3,山深云满65x62cm
4,雨过山色65x62cm
5,禅林清景50x100cm
6,雨后空林60x96cm
7,日映岚光97x179cm
8,青山白云图70x137cm
9,川回枫林70x137cm
10,山深竹巷97x48cm
11,江波山色69x237cm
12,江流有声96x60cm
13,万里江流衣带水70x137cm
14,疏烟送归牛55x100cm
15,日映岚光轻锁翠70x137cm
16,万里送巴船70x137cm
17,烟淡无山97x178cm
18,山中处处有流泉110x217cm
19,烟江叠嶂图97x179cm
20,渔舟一叶吞江天45x180cm
21,吴楚一望图(手卷35x150)cm
22,蓝光含青97x113cm
23,云门重关48x180cm
24,重阳69x177cm
24,重阳69x177cm
25,山高江流有声245x125cm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