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高品质不仅体现在硬件设施的日益改善,更在于软实力的日益提升。
一手涂料、一手滚筒,社区居民与志愿者共同在公共围墙上绘画,“为爱上色”;把小患者当成自己的孩子,援滇援藏医生把爱心和医术留在了“第二故乡”;生命在接力,“热血侠”纷纷为爱撸袖……
大爱无言、大音希声,在多元、包容、可居、可游的城市风情长卷中,一个个内心柔软的人,一次次传递暖意的善举,皆为卷中生动一景。
墙边一景与墙上一景相映成趣——“粉刷小区围墙,就像在粉刷自己的家”
上午九点,街口的同济新村小区,居民与志愿者统一服装,一手涂料,一手滚筒,如同给自家新房上漆一般,火力全开地工作着,这是墙边一景;碧水苍穹,群山环绕,一轮旭日东升,江中的龙舟就迎着日头驶去……这是墙上一景。
11月19日,四平路街道与立邦中国合作发起了一场“为爱上色”墙绘活动,由社区居民与志愿者共同在公共围墙上绘画,为城市的一角添上缤纷色彩。
该墙绘名为《同舟共济》,画中风景以中式古典风格呈现,用色却大胆活泼,带着街头涂鸦惯有的青春气息。只见细细的江川如云似雾,从崇山峻岭间奔流而下,到了船边已成波涛态势。同济大学赛艇队身着白衣,在水面击鼓划舟。“既然是在同济新村、同济大学的附近,我们就希望将赛艇、校徽等‘同济’元素融入其中,展现学生们勇于探索的创造精神,更体现出同济大学千亿创意园区的影响力。”创作者Max017说。
Max017是一名街头涂鸦艺术家,来自宁夏。2006年开始涂鸦,他擅长将设计和传统绘画的多种元素与涂鸦有机组合,尝试打破常规,重新定义街头文化。与社区开展合作,在他看来,是一次难得的机会。
“壁画是一种城市艺术,也是一种街头文化,它存在的目的就是要与观者产生良性互动,让大家看到可以会心一笑。”Max017表示,“在老旧小区里,人口密集度较高。我们以传统山水画融合创新元素,希望给各个年龄段的居民都能带来美的享受,丰富大家的生活乐趣。”
值得一提的是,《同舟共济》不只一幅。在街道对面的小区楼栋墙体上,另一作品也在上色中。宇航员造型的孩童划着龙舟,驶向月球,中国人自古以来的奔月梦想从中可见一斑。Max017说,他将对两幅作品进一步润色,预计于下周调整完毕。届时,周边居民就可在“家门口”欣赏成品了。
本次墙绘活动按照时段,分为上下两场,共邀请了20位社区居民与40位立邦中国志愿者参与。设计师已预先在墙上勾勒好线条、标上了色号,大家只需填色即可。居民桑先生这回带着两个儿子一起来参加。他说,自己就住在同济新村,与这堵墙“每天都见面”,所以很希望亲自参与它的更新行动。“自己手绘的围墙,会让我有一种亲切感。行走在这样的社区,就像走在自己家里一样。”桑先生告诉记者,“我希望孩子们也能有这样的感受,增强他们对社区的认同感。”
立邦中国于2009年发起“为爱上色”公益计划,并自2016年起邀请众多国内外知名墙绘艺术家及设计师,以“儿童关怀和动物保护”为主题进行大幅墙绘创作,在学校和城市创造独特的艺术人文风景。近年来,他们已与四平路街道开展多次合作,将墙绘艺术带入一个个老旧小区。这一次,他们更是希望用色彩的链接,加强城市中人与社区的交流互动。“在多年的公益项目开展过程中,我们发现与社区紧密联合,会带来效益最大化。因为当居民亲身参与公益,就会更爱自己的社区,助力营造和谐温馨的社区氛围。这也是我们想看到的。”“为爱上色”项目组工作人员强慧云表示。
一直以来,四平路街道持续探索文化“破圈”嵌入模式,着力打造富有老工人新村气息的“文化样本”。通过对“老旧小”街区进行二次“微改造”,催生出一批贴近百姓生活、深受居民喜爱的人文空间,助推“睦邻家园,精品四平”建设迈上新台阶。而彰武路上的这一处处“艺术长廊”、墙绘,正是在这样的氛围中诞生。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人虽离开,但他们把爱心和医术都留在了“第二故乡”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医疗帮扶不仅要看病坐诊、实施手术,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创新带教模式,打造一支带不走、能打胜仗的医疗团队。
“黄医生,又来了一位病人!”“好,我马上就来!”11月16日,丽江市宁蒗县中医医院内,来自上海市杨浦区控江医院的“90后”医生黄进宝正来回奔走,为患者诊疗。这是他在宁蒗中医医院工作的最后一天,不知不觉间,他到宁蒗已经一年多了。
和黄进宝一样,姜则荣也来自杨浦区控江医院。去年10月,他们主动报名参加援滇医疗队。刚到达宁蒗时,还没有适应高原气候,但工作热情早已战胜了身体上的不适。在宁蒗县政府、卫健局和中医院的关心下,他们很快就开始对医院及科室情况进行调研,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迅速开展工作。
黄进宝通过加强对所在科室管理流程的优化和改进,建立科学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结合科室前列腺增生、膀胱肿瘤等相关疾病诊疗开展较少的情况,他着重对大家进行相关知识、经验、手术技巧等方面的传授和交流。按照技术项目准入管理的有关要求,他还结合科室的特点,积极向科室推广前列腺增生、膀胱肿瘤等方面疾病适宜的诊疗技术,向当地医生传授临床思维和治疗新理念。“作为一名医护人员,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希望能在东西部协作的进程中留下自己的身影,贡献自己的力量。”
把什么留下来?是姜则荣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作为一对双胞胎的母亲,她说:“这是一名医者的光荣使命和责任担当,希望能用我的技术为当地群众和孩子们解除病痛。”援助期间,她运用“手把手”教学,以护理核心制度的落实为基础,通过具体病例及日常工作中相关问题探讨交流的形式,加强对所在科室管理流程的优化和改进,将教学融入各项常规诊疗工作中。在她的指导协助下,宁蒗县中医医院内科成功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区。
近日,黄进宝、姜则荣被宁蒗县卫健委、宁蒗县中医医院授予“优秀工作者”称号。后续,杨浦区中医医院的医护人员们将做好交接棒,在宁蒗的医疗卫生岗位上接续奋斗。
“祝你生日快乐,祝你生日快乐……”9月,市东医院第一批援藏核酸采样队队员徐玥豪、第二批援藏医疗救治队的丁林仙都在雪域高原迎来了生日。
1998年出生的徐玥豪,虽然是本次采样队中最年轻的队员,但他已是一名“抗疫老兵”。徐玥豪说,在定点医院工作时,又看到了来自江西、山西、河南援沪医疗队带来的全力支持和帮助,这次报名,就是想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自8月22日驰援日喀则方舱医院以来,丁林仙和队友们则主要负责收治新入舱的患者,为他们提供医疗护理和生活上的照料。
在此期间,一位叫扎西卓玛的9岁藏族女孩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的孩子和她差不多大,刚入舱时卓玛比较内向,总是一个人待着。我就主动陪她聊天,有时带些零食给她吃,慢慢地卓玛对我熟悉起来,虽然我穿着大白,但每次进舱,她听见我的声音就会跑到我面前,对我可亲热了,后来小卓玛康复出院了,真为她高兴。”
“让青春更加热血”——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他们为爱撸袖
“医生您好,都准备好了!身份证、《献血登记表》、《疫情补充健康征询表》,对了,还有有效期内的核酸阴性报告!”近日,充满朝气的哔哩哔哩办公大楼内,一群“小年轻”排起了长队。活动由哔哩哔哩人力资源部联合市血管办宣传招募部举行。现场,参加献血的员工们井然有序地排队进行体检、抽血。不少年轻员工都是第一次参加无偿献血。
“我最近几天在B站上做过功课了,视频里有教大家献血注意事项的视频……”第一次献血的林子钰显然有备而来;同样“第一次”的朱清风用手机记录下了这个时刻;谢丹则在献血后,积极投入了献血宣传工作,“以后还会坚持参与这个活动,等下回办公室鼓励同事们也来。”
据悉,在本次“生命在接力,爱心在传递”主题献血活动中,共有350余位员工献血81400毫升。
而7月以来,延吉新村街道就吹响了“献血倡议”号角,街道各部门、居委会、辖区单位纷纷响应,大家踊跃报名。8月25日,延吉新村街道又一批机关干部、团员青年在街道宣文办、街道团工委的组织安排下,赶赴上海市血液中心翔殷献血点。现场,大家逐一填写献血登记表,依次测量体温、做好身份确认、体格检查、血液初筛、血液评估……通过体检后,有序进入指定场所进行采血。
第一时间主动报名的友谊居委会调解干部潘雯,已是连续第三年参加献血,“每年我都会抽出时间参加献血,为需要帮助的人献出爱心。”“让青春更加热血”,街道团员青年陈云是第二次参与,“血液是治病救人的重要保障,我们小小的爱心,就有可能挽救一个垂危的生命,甚至是一个破碎的家庭。献血非常光荣且有意义。”
据悉,延吉新村街道已分4批次前往长海医院、翔殷路献血点开展了献血工作。
编辑:张辰霏 奚宇轩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杨浦官方微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