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创业板上市公司星源材质给公司以及公司董事、监事、高管购买董监高责任险(简称“董责险”),又让大家对于企业保险有了新认识。
其实星源材质这次购买的董责险在上市公司的圈子里,并不算新事物。看到一组数据,今年上半年要投保董责险的上市公司就有276家,这已经超过了2021年全年的248家。到今年三季度末,计划购买董责险的上市公司已经有295家。
虽然购买董责险的公司在不断增加,但董责险到底是干什么的?能保什么?
翻看了星源材质的公告,是这样说的,“为进一步完善公司风险管理体系,降低公司运营风险,促进公司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充分行使权利、履行职责,根据《上市公司治理准则》的有关规定,公司拟为公司及全体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购买责任险。”
用大家比较好理解的说法就是,如果公司在未来经营中出现了经营风险、财务造假、信息披露违规等问题,公司高管是要承担连带责任的,很多时候这种责任是要罚款的,那么保险就派上用场了,要罚款?保险公司给赔付!
笔者请教了大童保险的一位资深保险经纪人,董责险的投保率是最近两年才开始明显提升的,后背的原因有两个:首先是修订后的新证券法引入了特别代表人诉讼制度;其次则是,康美药业、瑞幸咖啡等造假案例给很多上市公司提了醒,要让自己的风险分摊,有时候财务造假并不是所有高层全都很清楚,却要来做背锅侠,这是自己职业生涯的巨大风险。
△很多时候,独立董事只能“不该说的不说,不该听的不听,不该看的不看”
不过,保险行业历来是容易被敌视的行业,很多人对于保险都带有抵触情绪。一听说你是保险经纪人,就赶紧退避三舍。
但有一些保险意识的人都会知道,很多保险在生效的时候都能救人于水火之中,保险意识往往是后知后觉的。
就好比刚才提到的康美药业和瑞幸咖啡,都是在暴雷之后,才让业界同仁意识到自己每天所面临的风险。基层员工最大的风险是失业,而高层可能会面临巨额罚款,甚至是牢狱之灾。
就像我们对个人保险有抵触情绪,很多公司会认为自己公司治理结构完善,法律风险可控,内控也做的不错,企业又没有对股价的诉求,所以并没有购买保险的动力。
如果一个企业积极投保,很可能这个企业要出问题,想投保却不能;而一些有意识,各方面做的不错的企业,即便是投保了,也很可能因为自己各方面表现优异,最终没有去赔付,觉得这笔钱白白交了保费。
目前,注册制正在积极推进当中,未来上市企业和退市企业的数量都将会大幅度增加,这种近年来新兴的董责险也会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就好比我们买了一辆汽车,交强险总是要上的,是强制性的!董责险会不会成为上市公司的“交强险”呢?
而对于那些有意识,真的因为自身潜在的经营风险,愿意去投保的上市公司来说,我们还真应该另眼相看,这种前瞻意识在未来会不会成为新的选股标准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