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史源历史专栏第3391期。大陆时期的国民党军高级将领中,有一位资历显赫的大佬级人物,官至国民党陆军总司令,军衔为陆军二级上将。1949年国军战败后他没有去台湾,而是长期生活在香港。晚年他对身边人坦言:如果当年我没有跟错人,留在大陆可以坐朱德那个位子(元帅之首)。此人究竟是谁呢?他的这番自评靠谱吗?
这位大佬就是张发奎将军。熟悉我国近代历史的朋友,自然听过这个名字,但未必很熟悉。张发奎说自己能当元帅之首,还是有底气的,并非胡言乱语。55年我军评衔特别注重红军创业资历,而我党早期领导的起义中,大批著名将领出自张发奎的部队。1927年张发奎是国民革命军二方面军总指挥,麾下有多支部队对于红军建军起到重要作用,分别是第4军、第11军和暂编20军。
我党领导的“叶挺独立团”当时就隶属于第4军(铁军),叶挺本人则是11军副军长,南昌起义总指挥贺龙是暂编20军军长。仅仅这样粗略地看,张发奎的“贡献”就了不得。如果再深入分析,还有更多细节:1927年叶帅是第4军参谋长,徐帅此时在二方面军总部当参谋,林总是第4军的一名连长,陈老总当年是准尉文书,同样隶属于张发奎的二方面军。也就是说,10位后来的开国元帅,1927年有5位是张发奎的部下,都在他的队伍里面任职。
开国大将的情况也差不多:张云逸、许光达、粟裕、徐海东、谭政和罗瑞卿,这6位大将均曾在张发奎的二方面军建制下服役。除了上述地位显赫的著名将帅,开国上将、中将更是不胜枚举。甚至一些过早牺牲的元帅、大将级别革命元勋,如卢德铭、许继慎等人,也都是张发奎在这一时期的部下。
张发奎的部队里,之所以涌现出这么多的元勋也并非巧合,而是有具体原因的。国民党左派领导人邓演达,生前与我党关系非常亲近,将大量共产党员引进到国民革命军,而张发奎受到过邓演达的提携,也很敬重邓演达的能力和人品,对于他的人事安排几乎照单全收。所以在二方面军内部,有大量党员(南昌起义前就超过3000人)和进步官兵,为日后的多场红色起义打下了基础。
既然如此,张发奎本人怎么没有直接加入我军呢?这跟他的个人选择有关。张发奎早年拥护孙中山先生,支持联俄联共,可以说是我党的朋友。而汪精卫早年的形象也很进步,在国民党内部有巨大的政治号召力,这一时期张发奎受到了蒙蔽,热衷于追随汪精卫。1927年蒋、汪公开叛变革命,张发奎也就参加了对我党人士的镇压。
还有一个原因不容忽视。1927年爆发的多次起义,几乎把二方面军的骨架掏空了,张发奎作为军事主官,枪杆子就是他的生命线,怎么会没有意见?不光有意见,甚至可以说是震怒。这些事件客观上削弱了他在国民党内部的地位和实力,多数事情都有正反两面,是难以避免的。
平心而论,张发奎总体上还是一位有爱国心的将军,后来他的表现也能印证这一点:抗战期间张发奎出任过集团军总司令、兵团总司令、战区司令长官、方面军司令官,领导了多场正面会战,可谓尽心尽力;皖南事变后,他是国军12个战区司令长官里唯一没有发表反共通电的人,并且多次表态反对内战,坚定抗日。
解放战争期间,由于张发奎早年反蒋,因此不得南京方面信任,始终被放在后方担任虚职,也就没有和解放军展开大规模战役,这一时期没什么仇怨。国军大势已去,张发奎不肯跟老蒋去台湾,举家迁往香港定居,出于各种考虑他一直没有回大陆,直到1980年去世。张发奎晚年说自己“本可以坐朱德的位子,只不过跟错了人”,不能说毫无道理,按一定时期的职务和影响力也许是这样的;但绕开客观历史去做评价,未免又有一点事后诸葛亮的意思。毕竟当年的路是他自己选的,后人也就听听罢了。
在张发奎去世后,他的老部下叶剑英元帅专门发了悼念电给张发奎的家人,电文中称老上司为“向华将军”,并表达了自己的悲伤之情。八十年代叶帅的党政军地位都很高,由此可见张发奎在历史上的积极表现和正面作用,还是得到了充分肯定的。1992年,张发奎的家人将他的骨灰移到广东始兴县安葬,终于魂归故里。
“史源历史专栏”由中国近现代史作家运营,专注于党史、军史、战史研究,以专业视角为您还原历史全貌,带来精彩历史细节。欢迎关注以获得更多精彩文史内容。作者期待您宝贵的意见建议。本文全网同步,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