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保档案
宋氏祠堂位于市中区水口镇龙窝村,由宋仕进第五世孙宋文受始建,尔后宋氏后裔历经3次大建造,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修建完工。宋氏祠堂是一座复四合院建筑,前院由戏台、左右厢房、正房组成;后院由正厅、侧厅、花园组成,占地面积2450平方米。1998年,宋氏宗祠成为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经四川省政府公布为第七批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水口镇宋祠全景
“仁、义、礼、智、信、忠、孝、节、勇、和”,在市中区水口镇龙窝村,有一座百年祠堂,系出宋氏宗族,记载了宋氏家风“十德文化”,建筑十分壮观。所谓“宗族”,是出自同一父系或有共同祖先,因而使用同一姓氏的人口。宗族祠堂本质上属于建筑,建筑服务于功能,在不同历史时期发挥了不同作用。讲述宋氏祠堂的建筑历史,注定离不开宋氏一族的乐山故事。
从“缘结乐山”到“一族多祠”
“宋氏祠堂啊,我知道,在安谷镇,曾在抗日战争时间存放过故宫文物,就是现在大家说的‘战时故宫’嘛!”
“不是不是,宋氏祠堂在水口镇,曾是龙窝村那一片区的粮站,后来又改办为小学、初中。”
提及宋氏祠堂,乐山人再熟悉不过,可宋祠究竟在哪,大家伙儿存在分歧。安谷镇与水口镇仅隔一条大渡河,为何都有宋祠呢?
水口镇宋祠外部
乐山本土史学研究者汪建给出答案:“安谷镇和水口镇的确都有宋祠,且系出同一宗族,也就是俗话说的‘一家人’。值得一提的是,两地的宋氏一族均于清代‘湖广填四川’移民而来。”
在水口镇宋祠内的展板上,这一说法得到印证:“宋氏祖先原本在一河之隔的安谷宋祠内进行一年一度的祭祀,然而,在某一年祭祀中,由于突然涨水,十几位宋氏族人被洪水夺去了生命。面对失去亲人的悲痛,宋氏祖先决定(在龙窝村)修建自己的祠堂。”
展板还介绍,除了安谷镇、水口镇,乐山历史上还有青龙宋祠等。水口镇龙窝村人于跃华介绍,在撤乡并镇以前,龙窝村90%的人均姓宋,剩下的人则或多或少与宋氏存在关联,他的祖母也为宋氏。溯源“乐山宋氏”祖先,乃是元朝三品监察御史宋元泰,其人物塑像现今依旧立于水口镇宋祠内。
可见,从湖广移民而来的“宋氏”,早已在乐山开枝散叶、人丁兴旺。
从“家族纽带”到“见证历史”
水口镇宋祠后院
祠堂建筑一旦落成,便有了相应的“使命”,宗祠的功能也从“家功能”,延伸至“社会功能”。
“祠堂的基本功能主要是祭祀与团聚以及训子育贤。”汪建介绍,传统的中国社会,“家国同构”,宗族观念尤为兴盛,祠堂可作为同族人凝心聚力的重要文化活动场所。与此同时,同族人也会定期向祠堂义务资助,让这一独立的建筑体,成为宗族私塾育人、临时借宿外来同姓族人的场所。此外,随着宗族的发展,族人会以祠堂名义添置土地、置办产业,其收入所得除将用作祠堂运转,还开展宗族内的慈善救济,比如救济同族中的贫困人家,资助士子京考等。
相比之下,安谷镇宋祠还承担了更为艰巨的任务。据《安谷镇志》记载,抗日战争时期,故宫博物院等单位的逾百万件文物前后经南迁、西迁,终至安谷“六祠一寺”,在乐山民众的保护中安全度过了近八年,留下了“功侔鲁壁”的佳话。因此,安谷镇宋祠又被喻为“战时故宫”。不仅如此,安谷镇宋氏还将房屋租借给原故宫博物院乐山办事处负责行政事务的欧阳道达,其“典守精神”流传至今。
水口镇宋祠戏台
记者在水口镇宋祠看到,祠堂主体建筑均为木质结构,古朴雅致,院内天井铺以石砖,宽阔洁净,戏台正上方的八卦样式“吊顶”保存完好,厢楼墙面的人物彩绘清晰可辨,台脊处的“二龙绕顶”,凭栏处的石狮、石麒麟、石貔貅等,雕刻精巧细致。
水口镇宋祠戏台正上方的八卦样式“吊顶”
从“旧时学堂”到“文旅地标”
“小时候,宋祠书声朗朗,就是在这,我完成了文化启蒙,度过了愉快的童年时期。”龙窝村人宋树文今年64岁,他站在宋祠外,指着墙壁上模糊的暗影向记者介绍,“这里原是一幅精美大气的海兽图。”
宋树文在水口镇宋祠念过小学,对宋祠有着深厚的情感。
水口镇宋祠台脊的“二龙绕顶”,雕刻精致
据于跃华回忆,新中国建立后,水口镇宋祠一度作为粮站,后又办过小学、初中,最多时有7个班,可容纳师生上百人,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才停止办学。
2008年,受5·12汶川大地震影响,水口镇宋祠万年台沿壁出现裂痕,抢险性维修保护随即展开;2013年底,宋祠维修一期工程启动,维修内容包括戏楼整体落架、屋面捡漏及电线更换穿管等;2017年,宋祠维修二期工程顺利推进,戏台两侧的南北回楼得到保护和修缮;2021年,相关部门筹备实施宋祠三期维修工程。
水口镇宋祠厢楼墙面上的人物彩绘,清晰可辨
今年,以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西藏为背景的电视剧《西进西进》在乐山取景拍摄,水口镇宋祠正是剧中的“军队临时驻扎地”。
除了拍摄所用,水口镇宋祠还有何功能?“宋祠是我们这里最具有代表性的古建筑,我们围绕乡村振兴,深度挖掘其文旅价值。”于跃华的描述已成现实。
水口镇宋祠大门门额雕有麒麟、梅花鹿、青鸾等瑞兽,寓意深刻
近年来,专项资金注入水口镇产业发展,位于宋祠外的坝子,已从烂泥地转变为水泥广场,成了村里人排练舞蹈、锻炼身体的绝佳场所。不仅如此,村里的风景大道等基础设施也逐步完善。围绕龙窝村的农耕文化,村集体经济注册成立乐山龙窝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流转土地发展观光农业,种植黄花风铃木等,提升全村风貌。“这两年,村里还举办了农技文化节,大家伙儿比拼插秧、捉鱼技能,接地气的系列文艺节目就在宋祠上演。”于跃华表示,“接下来,我们将根据宋祠的维修进度,以宋祠为核心,继续打造研学项目,助力水口镇文旅融合再上新台阶。”
水口镇宋祠依旧是那个宋祠
但其社会功能再次迎来转变
未来的宋祠还将有哪些新的叙事注脚
人们拭目以待
审 核:王 巍
签 发:程 洋
官方网站:www.henglvwang.cn
内容来源:无限乐山
图片来源:无限乐山
版权声明:文中图片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涉及版权争议,请留言或联系我们。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