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雾满山飘,盘龙江水绕,乱石缝中安了家,远离母亲在前哨,全是那弹坑和树梢。……啊,祖国,可爱的祖国,你可知道战士的心啊,一四O就是我第二故乡……”
充满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歌声仿佛还在吟唱,创作这首歌的人已经离我们而去,他就是毕业于铜陵市第三中学的一等功臣崔跃勇烈士,被《解放军报》赞誉为一代“风流儒将”。
1985年1月17日,年仅23岁的他倒在了老山前线,倒在了这片承载着他深深眷恋的土地上。
他曾是少年,在琅琅书声中立下保家卫国的伟大志愿,虽万死而不辞;他曾是青年,投笔从戎,回首桑梓,毅然决然踏上了远赴前线的征途;他曾是战士,沉着指挥,负伤前行,以自己的血肉之躯捍卫祖国的尊严。
如今这一切都已化作云烟,与岁月一同消散。然而流逝的只是日升月落的时间,对人民英雄的景仰怀念追思是永不消散的。崔跃勇烈士以自己的鲜血诠释何为党员,何为青年,革命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的精神永垂不朽,像一盏明灯,自过去照向未来,光照千古。
对于这样一位家乡的英雄,人民的楷模,为他塑像是一件足以自豪的事情。受铜陵市第三中学及同学会的委托,铜陵铜官府文化创意股份公司承担了这一责任。
这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虽然有照片可供参考,但毕竟照片过于平面化,只能展现人物特定角度的样貌,且由于年代久远,照相技术有限,难以还原人物真实的神态。对于负责泥塑的师傅来说,这是极大的挑战。
事实上,为了尽量真实客观地还原出崔跃勇烈士的样貌,表现他英勇无畏、乐观坚强的革命主义精神,铜官府前后设计了两版造型。
第一版造型更偏向于学生时代,拿着书本阔步向前,昂扬向上的少年书生气体现得淋漓尽致。然而,在和崔跃勇烈士母校及同学会的共同商议后,大家一致认为,塑造雕像是为了体现他为国献身的崇高精神,而非仅仅表现他在校时是个好学生,因此更宜采用着军装挎枪的姿势,以此来凸显军人身份,强调保家卫国,也能更好地激发学子们的爱国之情。
故而,铜官府设计了第二版造型。在确定了主要神态后,又多方搜集崔跃勇烈士各角度的照片,力求能够真实还原出他的样貌。在制作过程中,泥塑师傅先制作了一个较小的模型,再根据模型放大比例,填充细节,制作成较为完整的泥塑模型。
泥塑模型制作过程中,铜陵市三中及同学会给予了极大的支持,特别是崔跃勇烈士的恩师和同学亲自到场指导。
泥塑模型究竟制作得像不像,这一点需要真实见过崔跃勇烈士、熟悉他的人来判定。哪里需要修改,是眼窝太深、下颌太前还是背带的宽度不对,这些细节问题都得到了一一回答,崔跃勇烈士的恩师及同窗提出了宝贵的修改意见,铜官府也一一采纳,进行了修改。
不仅如此,在这个过程中,大家还请到了崔跃勇烈士的母亲到场。英雄母亲已经年近九旬,老人家身体硬朗,耳聪目明。
她仔细凝视着雕像,仿佛在看久未归家的孩子——当时前线战事吃紧,老山离家千里之远,想来也的确是一别成永诀,有血有肉的孩子踏上征途,再归来时已是烈士,连最后一眼都无法望到。她端详时的神情令在场的人无不动容,场面感人至深。
没有人比母亲更了解、更熟悉自己的骨肉,也没有人比她更思念自己的孩子。
对于母亲来说,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平平安安呢,可是祖国需要他,千千万万的人民需要他。她是一名党员,她的孩子也是一名党员,她明白,党和国家需要他,而他也已经做出了自己的抉择,“筑成铜墙壁,为国死无怨。”
在得到英雄母亲和同窗们的认可后,铜官府已将泥塑制成了玻璃钢模型,正在翻制铸造模具,浇灌铜水进行铸造。欲知成品如何,还请继续关注~
为崔跃勇烈士制作铜像,本身就是一种红色文化教育。红色文化浓缩了党的百年奋斗历史,见证了党的初心使命,彰显了党的性质宗旨,体现了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
用红色文化铸魂育人,无论是市三中师生及同学会,还是铜官府的全体工作人员,都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了思想上的升华,将红色基因浸入心扉,永志不忘先烈们的英勇牺牲,时刻牢记肩上使命。
历史不能忘记,军人的英勇牺牲行为永远值得尊重和纪念!
愿英雄母亲身体健康,愿崔跃勇烈士英魂长存!
愿每一位学子都能体会到市三中和同学会的良苦用心,热爱学习,立志报国,向崔跃勇烈士致敬,以英雄学长为榜样,不断奋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