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建泉先生作品『江山图画』
金陵风骨 祥瑞华滋
——罗建泉的山水画艺术
尚辉:《美术》杂志社社长兼总编,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主任
罗建泉是继新金陵画派之后江苏第二代山水画家,他师承新金陵画派代表人物张文俊先生,并在继承新金陵画派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了深入的写生与创作,他的作品既有传统文人山水画的笔墨语言,又具现代审美趣味,他走出了传统与出新并重的山水画创作之路。
罗建泉认为,艺术要有正义感,艺术家是一个时代的精神灵魂和引领者,时代需要有秉持天地精华的正气,需要积极的时代精神和正能量引导社会的进步,在日益变化万千的时代,尤其需要艺术家抱扑守拙,以天地精神、乾坤正气规范自己的价值、操守,有所贡献于社会、民族和国家,从而不断引发出画家本人艺术人生的灿烂和辉煌。
罗建泉先生作品『江山万里尽朝辉』
罗建泉是新时期涌现出来的金陵画派著名画家。他的山水画作品,大都表现的是南方山水,塑造了南方大自然的新形象。在他的笔下,层峦叠嶂、茂林幽谷、堤岸汀渚、山涧溪流,无不透露着清新、葱郁、苍润的生命力量。这种力量正是山水之精神,而这种精神正来源于“师古人、从造化”和把握自然物象的能力。当代中国画家在弘扬现实主义精神的过程中,首先要有执著追求真、善、美理想的观念,绝不被人生路中的假、丑、恶所吓倒、所扭曲、所吞噬;二是要有高尚的人品和达观自信的人生态度;三是要有艺术强者的意志和刻苦耐劳的敬业态度;四是要有辩证的艺术思维方法,善于分析和解决艺术实践中出现的各种矛盾问题,不断排除形而上学的局限性和惰性,永远保持鲜活艺术感受和艺术生发力;五是要有广博的思想修养和艺术修养。
罗建泉先生作品『山水清气天地大观』
纵观所有优秀的大画家,都在强调这样一条审美规律,在人类艺术发展史上,人类追求真、善、美统一的审美价值取向和审美理想,是一条健康的发展主线。
当人类定义造型艺术为美术,它就毫无疑义地具有真、善、美的精神指向。人们渴望的美术的境界是富有新的内涵的真善美。无论美术在当今安空前良好的文化环境里取得了怎样的自由,正面表现真、善、美依然是它最主要的着眼点。
罗建泉先生作品『天开图画即江山』
真、善、美是美学上的一种理想精神的整体性概括,既可以分别从生活之真,首先之善、形式之美进行不同层次的剖析,要强调形而上或者形而下、内美与外美的统一,强调笔墨当随时代,以新的形和新的色创造新时代的艺术。
中国山水画,无论在艺术实践上,还是绘画理论上都臻于完美的高度,形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充满着东方哲学精神的艺术体系,中国山水画从诞生之日起就以自然万象为背景,充满思辨的力量和意会的魅力,是建立在中国人的自然观与社会审美意识基础上的一个包括了大千万象特征和人类文明灵魂的丰富世界。
罗建泉先生作品『江山锦绣』
解读罗建泉的山水画系列作品,可以看到其作首先体现的是自然崇拜意识,他的作品中所营造的空间是的空间是广袤无垠与浩瀚无边的,能体现出对大自然的崇拜敬畏之情,加上主观处理与个性手法的表现,获得了深沉、浑然的“天地大美”的浪漫气息,成了一种雄健精神与力量的象征。
一是面向自然,走近自然,用一颗静默的心灵去感受天地之大美,去营造那种单纯、朴素、浑厚的氛围,在蕴含着一种古风中表达独特的情感意向,审美向往与艺术追求。
二是浪漫主义的复归,罗建泉的山水画,不是客观地再现生活,而是主观地表现生活,是强调对山水的主观感受而非客观真实的再现。那些苍茫的群山,飘动的云烟都是经过心灵过滤并呈现主观色彩的意象。因而,在灵动的笔致下能体现出最深沉的情绪,营造出诗意的感觉,在一种想象中把主观表达推向一种境界。
罗建泉先生作品『山水清音』
三是追求自在之化境的理想境界,要达到以写心为实质的中国绘画之崇高境界,非长期艰苦修炼不可。就如同马拉松赛跑,须有足够的毅力和耐力,不可能速成。罗建泉把黄宾虹与齐白石衰年变法而入化境作为楷模,对中国画发展作了宏观的思考,加深了对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认识。作为中国文化重要一部分的绘画应该怎么走,自己该怎么办?为提升自我,罗建泉坚持多方面深入修炼研究,练书法、画山水。更远离功利的烦扰,只是想探索中国画的包容量到底有多大,自己到底能接受多大的挑战。近年来的创作开始呈现出明显的特点:一是风格日臻稳定成熟;二是作品意境更加高古;三是老题材用新形式表现,融入现代审美情趣,更赋以诗的意境。
罗建泉先生作品『江山如画』
此外,罗建泉在师古人、师自然、师造化的基础上致力于山水画的创新并赋予其作品以时代风神。
艺术的创新离不开对传统艺术精神的传承。中华民族对善与和平的理解和追求,就是未来中国画的新的艺术精神。犹如道释文化中回归自然、淡泊于世的思想是传统中国画的艺术精神。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新的艺术精神是时代、全人类的需要和我们固有文明的结合,具有了世界和民族的双重性。
罗建泉先生作品『雅情山水间』
艺术自从走出自娱自乐的初始阶段之后,就成为有目的文明行为,其最终目的应该是善意的、功利的、社会的。新的艺术精神是现代社会往健康道路上发展的必需品,是当今人类调和自然及自身过程中的价值取向。艺术特殊的作用方式,决定了她存在的前提必须是个性化的,个性化的内涵是由其文化内在的价值判断所决定的。社会的需要和个性的文化自然结合,才是任何民族艺术存在于现代社会的价值前提。未来的中国画也不能例外,在精神空间的表达上,它必须超越传统中国画艺术精神地域性的局限;但又是用民族文化的视角思考,并参与解决当今全人类共同的问题。新的艺术精神具备了这两者的功能,使未来中国画具有了世界和民族的双重性。
罗建泉先生作品『春漫』
罗建泉作品中所呈示出来的时代性的艺术精神区别于传统中国画的艺术思想,但又发轫于自身传统文化,是传统文化在当代的必然选择和应用。有目共睹,近百年的中国画,一直艰难地维系于气若游丝般的道释思想,使中国画家用文不对题的传统笔墨追求着时代精神,其结果必然是缘木求鱼。不符合甚至与现代社会背道而驰的艺术思想,使当今的中国画只能在历史的光环里苟且偷生。新的艺术精神符合时代所需,区别于传统中国画的艺术思想,但我们文化中富有的思想资源又是新的艺术精神的本质内容,决定了新的艺术精神是传统文化在当代的必然选择和应用,传统文化中的优良因子得到发扬光大。
正是基于对当代中国画艺术精神的准确把握,从而激发了罗建泉的创造欲,把他引领到了一个可以尽情施展才能的广阔空间,最大限度地张扬他的激情与创造力,并形成了其作天马行空般的原创性,他不再受任何传统语言模式的羁绊,使千年相传的中国画独有的笔和墨真正地、彻底地得到解放。
罗建泉先生作品『朝晖』
罗建泉的山水画,景物繁密,一笔一画刻画得一丝不苟,蕴涵着清正、磊落的人格精神。其实,这正是他的立身姿态的象征。在中国儒家学者看来,天下的难事,必定开始于容易;天下的大事,必定发端于细微;圣人永远不会自以为大,所以才能取得平凡人所不能取得的成就。罗建泉的山水画就是在遵循中国传统儒学观念的基础上创作出来的。
对于现代山水画来说,抛掉笔墨与笔墨组合这一水墨画的基础语言形式和语言单位,就会出现精神和语言本身的贫困。笔墨在千余年的士人文化语境里积淀了中国精神与中国智慧,即它已不只是形式,也成为融会着心物和形神的精神了,笔墨是否已经被古人所用尽?应该说前人创造的笔墨与笔墨规范高度成熟,但不能说对笔墨已经用尽,如果只重复古人,就不能适应现代需求。
罗建泉先生作品『踏雪寻梅』
传统笔墨是一个广大的体系,博大精深,它给予我们的既有限制,也有资源和再创造的无限空间。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和艺术规律,是整个中国画界的使命。中国画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兼容并蓄,不断注入新的表现手段,才能在21世纪不断进行笔墨革新,以适应当代的审美需求。绘画中最宝贵之处在于生活气息,感人之处在于生动的反映生活,融汇中西,把握时代审美特征,探索个性艺术语言,才能不断推出具有鲜明时代特性的佳作。
罗建泉先生作品『清气满乾坤』
许多现代画家在继承先师那种严谨雅致的风格基础上,强化瞬息之动,即时之情,采用墨出无法而意向定法,整体严谨而局部纵姿的规则,通过干湿冲激,相互浸化,浓淡调合,冷暖相济的处理,将偶然性与必然性连为一体,将偶有所得和偶有所感融注一道,尽其淘滤生活印象的积蓄,捕捉自然的浮光掠影,从而扩大了艺术创作对现实生活的容量。当然绘画艺术光新不成,要有时代感,应当大胆尝试,但必须用得恰当好处,不论用任何手法来创新都是好的。在传统艺术中,物质始终是手段的手段,即使是对笔墨物质性高度尊重的文人画中,水墨性依然是实现文人规范的造型和绘画用笔的手段。
罗建泉先生作品『溪山卧游』
美是客观存在的,客观存在却不都是美。艺术里的现代或传统都可能是美的,关键在于艺术中的蕴含,表现艺术家的情感,尊重传统但并不为传统所囿,尤其不标榜自己继承了传统因而排斥现代,尤其不为自己风格已经现代便蔑视传统。艺术作品主要在于它们从不同程度、角度触及人类某些共同的、本质的、最为深邃的东西。
总之,罗建泉的画有万木葱茏之美。而这“葱茏”不仅是对大自然和画家个体生命力的赞颂,还有对国家繁荣兴旺的赞颂。从这个意义上说,罗建泉画画,缘自他对中国文化的热爱。
罗建泉先生作品『江山图画』
罗建泉用笔从容稳健,刚柔、虚实皆处理得恰到好处,似金声玉振,颇见精神。他的山水画具有鲜活的生命力,这是其绘画值得我们品味,而且品味越久,感觉韵味越绵长的一个原因。
自然山水原生态的美感和画面最后的美感效果固然很重要,但罗建泉的山水画创作所注重的并不仅仅局限于这两方面。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创作,探索出一种能滋养、孕育“艺术生命”的独特艺术语言。
总之,罗建泉画中的山石、树木犹如水洗般明净,让我们看后心灵犹如浸入太古冰湖般感觉无比清凉。罗建泉的美学思想,正是他那精理入于意象、峻气化为华彩的绘画创作最为宝贵和最值得重视的方面。
罗建泉艺术简介
罗建泉,字少泉,1962年出生于江苏宜兴,别署:金陵少泉、晚红轩主、阳羡散人。南京大学金陵艺术学院教授,中央美院客座教授,清华美院客座教授,国家一级美术师,决策中国智库高级研究员,中国美术大家,一带一路国礼艺术家,中央国家机关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江苏金陵画院院长,中国画院常务理事,金陵画派国画大家张文俊入室弟子,李可染大师再传弟子,其山水画深受李可染、傅抱石、张文俊等大师影响并受教于钱松嵒、亚明、魏紫熙等大家,当代金陵画派的代表人物。
作品在日本,美国,俄罗斯,韩国,法国,英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北京,重庆、四川、山东、福建、湖南、浙江、江苏、天津等地举办20多次个人画展,作品作为国家国礼赠与多国领导人,应邀为人民大会堂,钓鱼台国宾馆,北京饭店,金陵饭店,中国大饭店,陶都半岛酒店,日本东京都议会,圣彼得堡文化宫,夏威夷州政府,巴黎艺术中心等作画。作品多次荣获国内外大奖,作品被人民大会堂、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北京工艺美术博物馆、首都博物馆、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孔子美术馆、李可染美术馆、等多家博物馆,美术馆机构等收藏。作品入选《中国美术选集》《新中国美术图鉴》《新中国艺术大师选集》《中国当代翰墨大家》《中国美术大家》《金陵画派名家名作》《大国大家大作》《百年巨献.百年大家》出版《金陵文脉翰墨大家》《金陵风骨承古开今》《新中国当代美术图史》。著有《一卷诗书入画来》、《寄情山水》、《少泉漫笔》、《中国山水画笔意》、《金陵画派的继承与创新》、《晚红轩随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