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人是如何从一个婴儿那么小长到后来那么大的。小孩子根本没有对自己做什么,包括父母,也做不了什么——十月怀胎的时候也一样,隔着肚子,更是做不了什么,可是,胎儿就自己长成了。再比如花开,花“知道”什么时候开,什么时候谢。有一种力量,在促进所有变化的发生,只是,譬如阳光、四季、发育、乃至呼吸,这样的事情,在人看来是太理所当然。有一种力量,或者叫东西,或者叫“意志”,它贯穿着我们的生命,一切的生活,整个世界
再比如,人的本然“自由意志”,应该不是为了悔恨、失落,甚至不是为了试错,可是,那些折腾,或恶果,总是没有办法避免的。人也并非愿意悲观,然后,在某个阶段,却会心甘情愿地悲观,乃至悲观主义成为一些人的,温暖的,家园
再比如康德说过:自由不是想干啥就干啥,而是不想干啥就不干啥。我们可以不把这个作为自由的全面定义,但是他至少说出来了一些东西。譬如阿邦,按理说,人是怎样都能继续活下去的,可是,如果现在让他放弃苹果,他是无论如何也做不到的,即便他自己也不是没有产生过放弃的想法,可是,不可能放弃,看起来,这条道,是一定要走到黑的,没有其他可能。而free will的话,应该比较是那种四面八方都可以走吧
再比如人感冒了,不吃药 也不打针,过段时间,自己也会好,称为免疫系统或自愈。
再比如人的精神、心理,遭遇各种人生问题、烦恼、恐惧、纠结,这些东西也像感冒一样,它自己会有想开的时候、放下、释怀的时候,这也是一种自愈。
就是说,人之长大、感冒之自愈、烦恼之自解脱,这里面,即便我们做了一些事,其实与那个自愈体系相比,也都是“言不及义”的。但是在“归功”这件事上,我们却只归结于我们做了什么、没做什么,看了医生,或者吃了什么药(其实作为医生 是明白这一点的 他不会忽略人体的自我免疫、自愈系统 作为医生 也明白 人类对很多疾病 是无能为力的 医学 是无能为力的 )
我们会把许多功劳,都归结为一些非常具体的原因,看得见的东西。
但是,真正在起作用的,很大一部分,来自我们看不见的东西,或者说我们认为理所当然、因而忽略了的东西。
当形成如此的惯性思维的时候,我们便会习惯性地 ,在面对问题的时候,一定要做点什么事,一定要找点什么帮手或者工具,才能比较心安地去应对,否则我们便会感觉无依无靠。这就是“身外之物”之所指向。我们完全忘记了即便没有任何外物,我们也拥有本然的一个免疫系统、自愈系统,或者说一个可以自我化解、自行化解的心灵功能。这些东西,是常常被忽略的。我们并非一无所有——甚至人体自免疫系统,比一切外在医药都要来得更加强力,外在的医治,也必然要依靠本然的免疫系统的支撑与配合,才会发挥出其激发作用。所谓药医不死病。我们并非一无所有。但是以外物的尺度来看,我们手上如果没有任何东西,没有任何医药、没有任何工具、没有任何思想、哲学、知识、学问,我们便好像是一无所有的——因而,一切都显得无法进行,我们便卡在那个地方,久久不能前进。有时候,事情忽然好转,我们也不知道为什么,反正问题好像没了,人就算了,也不多想,继续忽略——忽略,不思考那个真正起到作用的东西是什么。因为看起来,也许自己完全就很绝望,然后什么也没有做,什么也做不了,但是事情自己就好转了。我们在当时,也会感到很神奇,但是很快,便抛诸脑后。因为新的问题又络绎而来,忙于招架。我们积累了应付各种问题的经验,于是那个印象越来越坚固,就是说,我们手上必须有点什么,才能招架得住。所以我们渐渐变得非常保守,我们从不直接、“裸奔”地去面对问题,如果没有穿好铠甲、带足装备的话,我们是绝对不会出征的。
不经战争,无以知和平
不溺无明,无以开智慧
不受痛楚,无以享幸福
我好奇另一个问题:你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是蕴含着某种规律的吗?是否包含周期性的循环?
如果站在相似性上看,我不认为是循环,我认为人性基本不变,所以历史只是换服化道而已,其他都一样。包括思想、哲学、政治、文化,都属于服化道的一种,也许这些算是内衣吧
主导历史或社会的,永远是人,或者说心灵结构、心理问题
这也可以说是文学之所以流芳百世的原因,因为,其实还是那波人…所以五千年下来,今古依然相通
这几千年,人类并没有发生“基因突变”,或者某种飞跃
但是如果拉开尺度,十万年,二十万年,是可以看到“人类”发生过突变的
现在依然是农业时代啊。比如美国的国本,红洲作为实业根基,基督教作为精神根基。只是我们生活在信息时代,以为现代人已经从泥巴里走出来了,其实,人类身命,依然系于土地。如果说文明要有什么飞跃,那么最近的一步,应该是食物与土地的脱钩
怎么说呢。像这大妈这样的群体,你可以强制他们,或者推动社会风气转变,来“迫使”他们就范(因为他比较随大流),一种形式上的从守,但是你很难让他理解“琵琶”。因为这不是一个“点”的问题,不是一个琵琶或一本书的问题,而是他根本还没有进入这个领域。所以你可想而知,他们俩的日常生活矛盾,会就琵琶这个点展开很多,但从体量与深度来看,这个其实是两种『文明』之间的战争。这是面和体的不相容。
越是深邃的东西,越是少有人至,所以,比如说,一本很生僻的书,如果两个读者相遇了,那么一定是一切尽在不言中了。所以,看起来,仅仅是那一本书,但其实,以点带面,已经说明了心路历程之间的某种广泛的重合
所以『纯粹』会有两种,一是完全不care梦,一是完全不care现实
这两条路,都是通的
庄周梦蝶,其实是在表达『通』
路通到哪里呢
通到“梦与现实相通”
都渴求方法论。比如两种文明冲撞的时候怎么办呢?
我想,冲撞其实就是问题的主体
就是问题的根本性质
青年时期我完全不care 现实
结果被打脸了
所谓试错
所以啊 要趁早接受“问题是无穷无尽的”的现实啊
咋个打的
发现梦解决不了问题?
我悟了。
这个就像我当年裸辞 我觉得等待着我的 大概会是理想状态吧
终于有时间好好地整理一下我自己
然鹅 我却比以前更加迷茫 而且辞职之后 又多出来一项生存压力这种东西
这个更的迷茫 是我措手不及的
要么你的梦中得真有点什么东西,能够支撑你脚步不虚,而那样的东西又是来自现实的
dei
我在那段时间 完全没有支撑
如果是上班的话 还会有一种产出感 价值感
多多少少 有个节奏 常性在
可是我辞职之后 就感觉顿然踩空了 拿自己没有任何办法
最后没办法 我想着 总要“做点”什么事吧
所以有一年 我开始抄写 学习诗经 每天一篇 跟上班一样 比上班还勤
所以现在回头看的话 我并不觉得那是一种荒废 而是说 在我那种踩空的状态中 我看到的 其实都是自己的真实——茫然、无措、空洞
恩 这个就叫做上班也不对 不上班也不对
所以如果常规一点 没有顶住的话 人很有可能还是会继续回去上班 然后再度厌倦
也可能再度裸辞 再来面临落空
这样 自己对于理想与现实的理解 就会逐渐丰满起来
这种进进出出 来来去去
所以最后 并不是上班或者不上班 重点并不是这两个
而是你在这种切换来去之间 获得了某种感悟 好像看透了一些东西一样
你就会发现 上班或者不上班 其实不是问题的重点
或者说 你会更加了解你自己 顺带地 你也就理解了上班是什么 不上班又是什么
理想是什么 现实又是什么
这些东西 在之前 更多只是自己的两个概念而已 我们并不理解它们
但是在这种切换 或者说试错中 我们完成了自我确认 或者说 看到自己真正的兴趣或方向
你已经看到了?
还不是很明确。
如果要说比较肯定的部分,那么就是,我不能指望问题的终结或熄灭
然后 因于此 我可以比较投入到问题中 而不是在问题的外围 跟它打情绪仗
也就是说 真正进入问题 而不用过多纠结于 啊 怎么会有这样的问题
啊 怎么又?!!!!
也就是 我似乎有点明白 耐烦 这两个字 是多么意味深长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