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北京御宝嘉和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承办单位:
北京众艺美术馆
晟艺轩(北京)文化有限公司
协办单位:
辛民艺术中心/北京燕赵书画院
张东美术馆/中国新彩墨艺术研究院 中国艺术研究出版社/王依民美术馆
古墨清香书画院/收藏市场观察栏目
大巢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北京润格宝
北京翰墨春秋艺术中心/香港画院
开幕时间:2022年12月15日下午3点
展览时间:2022年12月15日-17日
地 点 : 北京宋庄众艺美术馆
媒体支持:人民网、今日头条、新华网、搜狐、腾讯、十点解读、快报、国学频道、教育频道、优酷、一点资讯、爱奇艺、乐观、土豆、知乎、抖音、微信视频号、美篇、中国书画网报等。
苏童
山东日照市人
毕业於临沂大学美术专业
研修於西安美院山水画专业和天津美院工笔人物画专业。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
苏童的意笔化工笔
文/郭宝郭
画家的苏童,本是雕塑家的苏童,“转行”绘画由工笔切入,后主攻写意。跨维度、跨形式、跨手法……苏童拒绝守而不攻,一条路走到底。仅就工笔而言,苏童也是不停的摸索、嬗变,在变中求进。“变”是胆识与激情的喷涌,是创造力与艺术生命的勃发。
无疑,美术史也正是一部嬗变史。明、清两代的工笔人物画与宋代相较,造型上更加趋于客观的“准”,并且,明代画家曾鲸开创了“墨骨”法,并融入了些许西画的光影元素。
对此,明末画家、学者姜绍书给予“磅礴写照,如镜取影,妙得神情”的赞叹。
对于“准确”“再现”的呈现客观物象,在某些时期或某些人的认识中,这是绘画的进步。当然,如果从描摹物象的“技术”层面衡量,无疑是一种进步,然而,从主观心性的展露及其意象造型的“艺术”层面,无疑是一种退步。
就当下而言,工笔的技术性似乎已趋于极致,基本赖于工匠性的操作所支撑,甚至无所不用其极:造型愈发符合“生理解剖”;线性愈发趋于“机械制图”;图式愈发精于“摆布设计”……凡此种种,几无艺术趣味与生机。
“匠心独运”已然被“匠手制做”所取代,概念化、工匠性似乎成为工笔画的至高范式标准。
艺术与社会其它领域一样,从来不乏随大流或跟风者,而反观,一个画家如果具备艺术独立思考与领悟力,便显得极为关键,且难能可贵。
显然,清醒而明晰的大局观,是捋出事理头绪,确立前行方向的前提。如果纵观苏童的作品并予以相互对比,就会清晰感知到,他的不同阶段的作品呈现着不同的面貌,他的实践体验历程,正是他的求变路径。
总的来说,苏童经历的是从“我手写我眼”到“我手写我心”的一个个质变过程。在画面理性预设的统摄下,苏童放任心性的自由挥写。
造型走向宽博;肌理质地逐渐粗粝,或厚重或绚烂;力求工笔的笔墨性与书写性,以及工笔的意笔化……在画面整体掌控的前提下,因情利导,顺势而为,不囿于一格一式,不拘于故技成法。
如果说苏童的工笔脱离了“工笔”,不如说是对工笔的“松绑”,或者说是某种程度的消解。至此,苏童的作品似乎给出了一个关于“工笔”的悖论及其实证:工笔,不只是“尽精微”……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