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少青,男,汉族,中共党员,大专,副研究馆员。原任康平县文物管理所所长,康平县政协第五、六届政协委员。
康平县地处东西辽河汇流的平原之中,南邻群山,接壤法库;北枕流沙,毗邻内蒙;东濒辽河水,隔界昌图;西带丘陵,地连彰武。总面积二千一百七十三平方公里,山水情秀,白沙如海,沃野田畴,草原无际,可谓风景独好!自古以来,康平地方资源丰富,气候温暖,为康平人开创发展康平的历史。提供了物质条件。
远古时代
(距今约10000年前)
在远古时代,虽然没有康平这个名字。却有了这片肥美的土地。当地球跨入第四代更新时代,冰期消逝,大地转暖,康平地方已有了动物活动:东升乡吴家河畔发现“猛犸象”、“四不象鹿角”化石;卧龙湖(原名西泡子)沿边发现“马鹿角”、“狍角”化石,这是一万年以前的动物遗骸。据《辽宁史迹资料》载:吴家河畔发现的“四不象鹿角”化石,“上有明显的人工刮削和砍凿的痕迹,当是人类用过的骨科或骨器。”
猛犸象肩胛骨化石(东升乡杨家园子出土)
动物化石在康平境内出土,有力证实了远古时期——旧石器时代,康平地方水草丰盛,气候适宜,有了人类与动物生存繁衍的自然条件。
鹿角化石(胜利乡修理窝堡出土)
新石器时代
(距今约7000年至3500年)
新石器时代,康平已有人类居住,截止目前已发现20处遗址,分布在沙金、二牛、小城子、海州、北四家子、两家子乡。
打制亚腰石铲(胜利乡修理窝堡出土)
从发现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的特征分析研究,归属为新乐、红山两个文化系统,可分为海州乡王树门前、胜利乡修李窝堡沙场、沙金台乡马架子山、二牛所口乡四家子、小城子镇赵家店村白沙沟地点、二牛所口乡张家窝堡、小城子镇赵家店村苇塘地点、馒头山地点、沙金台乡五汗朝老、沙金鹿场、沙金台村西坨子、小城子赵家店村墓地这12种文化类型,大体分为四期文化。
直腹罐(二牛乡四家子出土)
一期文化:距今约七千年至六千年。以王树门前、修李窝堡沙场、马架子山文化遗存为代表,是康平目前发现新石器时代的初期文化遗存。为史前文化传入发生的历史阶段。
二期文化:距今约六千年至五千年。以四家子、白沙沟地点文化遗存为代表,是康平发现新石器时代的早期文化。由红山文化的影响,促进了史前文化发展的历史阶段。
三期文化:距今约五千年至四千年。以张家窝堡、苇塘地点、馒头山地点、五汗朝老文化遗存为代表,是康平发现新石器时代的中期文化遗存。由遗存的特点看出新乐与红山文化相互影响融合演变的历史阶段,促进了史前文化发展成为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四期文化:距今约四千年至三千五百年。以沙金鹿场、沙金台村西坨子、赵家店村墓地文化遗存为代表,是康平发现新石器时代的晚期文化遗存。是史前文化向着青铜时代发展过度的历史阶段。
在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出土文物有陶器、石器与细石器。陶器有直腹罐、盘、钵、罐、壶、碗、高足钵、圈足盘等。这是历史先民的生活用具。石器有斧、铲、锄、刀、棍棒头、磨棒、磨盘等,这是历史先民劳动生产与碾米的工具。细石器有镞、刮削器、雕刻器、尖状器、石叶、石片等,这是历史先民进行狩猎、切割、钻孔与刻划等活动用具。这些文物出土证明了康平原始社会的公民们过着定居、从事农耕与狩猎的生活方式。表现出一、二期文化遗存处于母系氏族公社的历史时期。三期文化遗存,比照一些考古资料,推断处于母系氏族公社过渡到父系氏族公社的历史时期。四期文化遗存表现出向青铜时代过渡的历史时期。
新石器时代,康平的先民在陶器上饰以印纹、划纹与黑彩花纹图案(即红陶施黑彩花纹称彩陶)标明康平的祖先已从事了工艺美术的创作活动,说明对生活有了美的的追求和美好向往。
有关人种问题,目前尚难搞清。据金毓黻先生论述:“凡奉天、甘肃、河南所出之器物,皆属于仰韶期,”“均似现代华北人,谓亚洲嫡派人种,”(《东北通史》)。据此,新石器时代的康平人当是华夏民族,而移居东北定居康平地方的一支,是开发康平最早的先民。
石磨盘(沙金乡马架子山出土)
你若喜欢,请点个在看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