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2月12日,冷风阵阵的北京城正在经历一件百年来未有的大事,这件大事便是著名的“宣统退位”。由于国内革命浪潮的兴起,清廷最终失去了对国家的掌控权。那一年之后溥仪的人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估计很少会有人知道,其实溥仪并不是醇亲王唯一的儿子,溥仪还有一个同父异母的弟弟,这个弟弟的名字叫做爱新觉罗·溥任。
相比于溥仪漂浮不定的一生,溥任的一生就相对安定了不少,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里,或许溥任这样的人生才更加值得人们羡慕和向往。
不同于溥仪很早便被慈禧太后钦定为清廷的皇帝,溥任一出生并没有受到太多的关注。毕竟当时清廷已经行将就木,哪里还有人会将心思放在一个尚在襁褓之中的婴孩,或许也正是因为这样的一个不关注,才造就了溥任淡泊名利的性格。
虽然大清已经不复存在,但是由于特殊的身份,溥任在物质生活方面并没有受到过多的苛待,在很小的时候,溥任便展现出了对读书的热爱。在当时那个到处都充斥着革命思潮的年代里,西方思想是整个社会的主流,但是溥任却对四书五经之类的书籍展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平日里不但会自己研读,一有空还会将自己的所学跟父亲一起探讨。或许也是看出了这个孩子不是从政的料,醇亲王也并没有苛责溥任,而是让他按照自己的想法学习。
一个清廷遗老,学的又是被当时人们看不上的老掉牙的东西,因此很多人认为溥任也是一心想要恢复大清的守旧派,但事实真的是人们预想的那样吗?
1931年11月10日,溥仪在日军的保护下来到东北成立了伪满州国。在临出发前溥仪找到了自己的弟弟溥任,希望他可以跟自己一起去东北建立一个崭新的大清朝。然而溥任却言辞犀利的拒绝了他,其实溥任早就已经看穿了事情的本质,所谓的伪满洲国不过是日军的阴谋罢了,溥仪一旦去了东北便会彻底沦为日军统治东北的傀儡。
只是奈何无论溥任怎么劝说自己的这位哥哥,溥仪最终还是没有听从他的意见,毅然决然的去了东北做他的皇帝梦。最后故事的结局我们也都清楚的,溥仪到了日本之后不久便彻底被日军所控制,彻底失去了自己作为皇帝的尊严和话语权。
从此之后,溥任便走上了一条跟哥哥溥仪全然不同的道路。既然无心从政,那么便安心做一个教书先生吧,能在动荡不安的年代里面偏安一隅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在知道了儿子的志向之后,醇亲王也没有丝毫的阻挠,反而是帮助溥任一起将王府边上的净业寺旧址改造成了一个学堂。
曾经高高在上的皇家王爷就这样成了一位普普通通的教书先生。在溥任的学堂里面,大部分的学生都是附近一些上不起学的穷人家孩子。后来随着学堂名声越来越大,来这里上学的孩子也变得越来越多,后来溥任一个人实在是忙不过来,不得已之下便雇佣了几位老师来一起维持学堂的工作。
时光就这样在每天充实的工作中一点一滴的流逝了,世间的所有纷争和动荡仿佛都与学堂里那位垂垂老矣的教师无关一般。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到来了。当时按照政府的整体规划,醇亲王府作为重点保护文物要被收归国有,除此之外溥任一手创办的学校也要收归国有。听到这个消息后,溥任直接将自己所创办的这所竞业小学直接上交给了国家。
学校虽然捐给了国家,但是溥任却“自私”的希望自己还可以继续担任学校里的教师,面对着这位老者的请求,周总理亲自给出了准许的批示。于是就这样,溥仪在他最爱的教师职位上一干就是十多年。
2015年4月10日,已经97岁高龄的溥任在一个温暖的午后安详的离世了。为了纪念溥任对教育事业做出的突出贡献,他的骨灰被安置在了八宝山革命公墓之中。即便是到了数十年后的现在,没到溥任的忌日依然还会有许多的学生前去祭拜他。或许相比于他的哥哥溥仪波澜壮阔的一生,溥任的一生显得平淡无奇,但这样的平淡无奇又何谈不是一件美事呢?名、利皆为相,并不是人生一世最根本的追求,切不可被名利所困而着了相。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