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永不消逝的红五星

0
分享至

12月12日一大早,吉安市安福县钱山乡新民村81岁的李利葆和往常一样,来到离村子不远处的虎龙坪。他驻足英烈墙前良久,之后转身踏着短木铺成的简易台阶拾级而上。

路旁,散布着几片无名烈士墓群。墓群是李利葆和其他几个村民找寻到的。看到墓上长高的杂草,他躬身上前,用手拔除。

“马上就到冬至了,到时候,很多人都会上山祭扫,我把墓群周边杂草再清理一下。”李利葆自言自语道。

攀上山顶,站在一枚硕大的红五角星前,望着远处的武功山脉,李利葆依然心情激动。

英烈墙上,镌刻着239名革命烈士的名字,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流淌着一段永垂不朽的火热青春。而更多的烈士则没能留下姓名,只留下一个个无名墓前篆刻的五角星。

时光荏苒,烈士们的事迹依然激荡在这片他们战斗过的热土上,而李利葆和其他钱山乡人一道,为了寻找红色遗存而奔走,用红色守护书写让红色血脉世代赓续的故事。

◎文/全媒体记者 戴平华 全来龙 全媒体首席记者吴强 ◎图/陆文青 宗浩

虎龙坪山顶红五星闪耀

红色寻访,一路艰辛

鲜花祭英烈

开启寻访之路

照亮钱山的第一缕阳光,透过笼罩武功山脉的云层,铺满山下连片的村庄和田野,这座偏远乡镇像是被镀上薄薄的一层金,散发着宁静与祥和的气息。

11月8日清晨,钱山乡虎龙坪战斗遗址群旁,村民李利葆和陈雪勇坐在半山腰的一处凉亭聊天。

眼前,湘赣独立三团团长刘启明的坟冢位于高处,俯视着在那次战斗中浴血牺牲的无名战士们。战士们的坟冢一座挨着一座,墓前摆放着黄菊,仿佛在无声地述说着那段历史。

“如果刘团长有后人,应该会来虎龙坪看看吧?”

“哪有子女,这些烈士都二十出头,很多当时都未婚。”

他们脑海里,开始想象1934年9月的那场战斗。

1934年下半年,中央红军主力开始长征。湘赣边游击队在与党中央失去联系的情况下,坚持三年游击战争。钱山乡作为湘赣边三年游击战主战场,无数红军战士在这里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团长刘启明率湘赣独立三团在钱山虎龙坪高地狙击从莲花路口尾追至钱山的国民党军,奋勇抵抗了一整天。

两挺马克沁重机枪是独立三团仅有的重火力,每打一个多小时就要用水冷却。最终,红军部队因伤亡较大被迫撤出战斗,而团长刘启明因一发炮弹落在身旁,壮烈牺牲,被就地安葬在山上。

虎龙坪战斗在钱山乡老一辈人中口口相传,这段红色故事和战斗中牺牲的战士,渐渐淹没在山岭林木之间、隐入历史烟云之中。

1941年出生的李利葆,从小上山砍柴时就听长辈说过虎龙坪战斗的故事。“钱山哪里有红军墓、哪里有红军遗迹,我也大概了解一些。”

虽然过去多年,李利葆并没有淡忘这些故事,他常常站在山下久久凝望。他心中深埋着一个愿望——上山看看。

2020年,他等来了一个时机。当地政府推进乡村振兴,想挖掘红色资源。这一年,他和一些村民开始行动。

上虎龙坪本没有路,李利葆和陈雪勇等几位村民,尝试用锄头和柴刀开路。

陈雪勇记得,从新民村后上山,要用柴刀劈开大量的荆棘,一边开路,还要一边沿着山体凿出一个个土台阶,那些灌木上的倒刺很容易就穿透衣裳把皮肤刺破。

后来,靠着村民们自发筹措的一点捐款,他们雇来挖机,拓宽平整出了一条上山的小路。

最先要找的是刘启明坟冢,他们整整寻找了3天。

这条用柴刀和人力开凿出的土路,也拉开了钱山乡村民自发寻找、守护红色遗迹的序幕。

从“刘杨题”出发

在钱山乡,虎龙坪山脚下哨棚里红军墓群是村民们众所周知的一处红色遗存。10余座清理规整的烈士墓依山就势而立,镶嵌在青山绿水间,坟冢墓砖上篆刻的五角星朝着西南方向,连绵的武功山脉尽头是“家”的方向。

1930年1月,彭德怀率红五军由宜春到钱山浒水岩,主要任务是筹措军饷、休整队伍。红五军在钱山乡新民村三缄公祠设有红军医院,从前线转移下来的伤员在红军医院救治,有些伤员因伤势过重经抢救无效牺牲,遗体就安葬在红军医院附近的哨棚里。

“牺牲烈士中有很多湖南浏阳籍战士,为免遭国民党反动派报复,取‘浏阳’谐音,其中一座坟头的砖上刻有‘刘杨题’三字。”钱山乡保太村村民陈雪勇说。

“小时候,上山砍柴放牛,看到那些墓砖上,都刻着五角星。”村民贺燕翎清晰记得,许多坟墓很简单,坟头前只竖着一块墓砖。

正是“刘杨题”的故事,激发起钱山人对那段革命历史的情感,召唤起像陈雪勇这样的一群人,去挖掘更多当地不为人熟知的红色故事。

2020年8月,在安福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钱山乡文物资源调查组成立。安福县博物馆原副馆长何财山作为指导,李利葆、陈雪勇、李金凡等当地村民作为主要成员,开始对本乡红色遗存、革命故事进行系统挖掘。

陈雪勇和李利葆就在钱山,他们一起负责对红色遗迹进行实地调查确认,每天在挖掘小组的微信群里向大家通报进展。

陈雪勇此前在深圳打工,2019年回乡后,找寻红色遗迹成了他的主要工作。

李金凡是红军后代,在县城中学教书,周末大都会回钱山乡,主要负责对红色文化挖掘小组搜集到的信息联系专家进行考证。忙完两天,骑上摩托车,他要连夜赶回县城,以免影响第二天的教学。一个多小时的路程,风雨无阻。

76岁的李燕琪身患喉癌,不能说话,但他懂得操作电脑,负责将大家收集考证后的资料整理成册。借助电子喉发出的机械音,可以听出李燕琪的话语:“整理的每一份资料,都是对钱山红色历史的铭记。”

“我们不图钱、不图名,只为把钱山的红色资源挖掘整理出来。”李利葆话语朴实,短促有力。

事实上,挖掘之路,充满艰辛。

钱山乡曾隶属萍乡市莲花县管辖,相关材料都保存在萍乡市,挖掘小组成员常常自费前往查阅资料。一些有关红色遗存的线索藏于深山老林之中,车不能至,陈雪勇和李利葆等人经常跋山涉水。

“他们的家人也常常私下对我说,不要带着老人进山,怕身体吃不消。”陈雪勇说,他理解李利葆和李燕琪家人的担心,遇到一些长途跋涉的寻访,他便自己去。

陈雪勇的手机里,有一张照片,他和几个人挽起裤脚,蹚水进山找寻遗址。虽然辛苦,但是大家都觉得挺值得。

一切都是无偿的,个人还需要投入大量时间、金钱,最艰难时团队仅剩4人,但乡亲们坚定的支持给他们增添了无穷的力量,支撑着他们一步步走到现在。

共同守护

钱山乡新民村贯公祠,曾是红军医院所在地,系江西省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祠堂内张贴着几张捐款的红榜。

为确保挖掘工作顺利开展,李金凡曾尝试着写了一封倡议书,村民、乡贤为此捐资2.56万元。李利葆至今还记得,省地质局265大队负责人亲手把4000元现金交到他手里。据统计,寻访期间,自发捐款的钱山村民有47人,提供线索的多达200余人。

为了获得更多的挖掘线索,挖掘小组建立了红色文化交流群,开设了抖音号,得到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村民的积极响应。

在寻访过程中,有艰辛也有欣喜。

据1982年江西省民政厅整理的《安福县革命烈士英名录》记载,红十七师政治委员徐细元,1934年在钱山乡观形村牺牲,但埋骨之处一直未能找到。

2021年3月,在寻访过程中,村民肖涤凡无意间告诉陈雪勇,徐细元的家人也曾到当地寻找。这一信息坚定了挖掘小组成员的信心,他们将有关徐细元的寻访信息制作成短视频进行发布,村民们积极转发。

“我知道安葬徐细元烈士的地方,可以带你们去。”观形村村民李涛之看见视频后,激动不已,立刻联系了红色挖掘小组。

据李涛之介绍,1934年3月24日,徐细元不幸牺牲后,他父亲、共产党员李降生和另外一位红军战士含泪将其安葬于该乡汤家龙形里瀑布水潭边。1998年,李降生临终前,郑重地叮嘱李涛之:“一定要保护好徐细元墓地,如果有人问起,你一定要带人家去。”

2005年,当地修建水电站时,准备修一条简易公路,要从徐细元墓边过。李涛之闻听后,在徐细元墓前坚守了3天,保护了墓地。

红色挖掘小组带领专家组来到徐细元墓前进行调查,经确认无误后,李涛之老泪纵横:“我终于完成了父亲的心愿。”

年少离家,一朝永别,隔世的“相见”总让人泪流满面。

2021年7月,在省、市、县三级检察院联合杭州军事检察院在吉安召开的“湘赣边三年游击战”革命遗存保护行政公益诉讼系列案公开听证会上,徐细元烈士家属徐海平用哽咽的声音发言,语毕起立深深鞠躬。这一结果,他们一家足足等了87年。

“他们调查落实的方式,全部是采用第三次文物普查的工作方式,可以说是对钱山那段红色历史的尊重和敬畏。”何财山说,按照规范化的文物普查方式去进行挖掘,对挖掘小组的工作要求很高,“在没有报酬,仅有少量工作经费的情况下,他们还是凭着对钱山红色文化的热爱坚持下来了”。

让何财山感到欣慰的是,经过这些年的努力,挖掘小组在钱山乡寻访到红色文化遗存39处,有5处6个点共计82座革命烈士墓通过了专家组认定。

代代传承

离哨棚里红军墓群不足200米,是一面钱山英烈墙,白墙黑字镌刻着239名革命烈士的名字。不远处那条弯弯曲曲的山路,拾级而上,成为瞻仰烈士的“精神之路”。

2021年,安福县退役军人事务管理局等部门拨付专款用于钱山乡红军烈士墓群等纪念设施的修缮,其中有部分资金用于修路。

“由于资金有限,暂时没办法进行水泥硬化,我们就想了个办法,就地取材,砍下山上的小松树,约12根木头一个台阶。”李利葆说。

上山的路好走了,来的人也多了起来。

李利葆说,得益于虎龙坪战斗遗址的改造,让村民有了重温革命历史的机会。现在,每天都有村民上山走走看看,他也常常为慕名而来的参观者讲述那段浴血战斗的岁月。

让李利葆欣慰的是,曾有个学习团来祭拜这些无名烈士,他孙子怕他辛苦,主动提出自己来当向导解说。“放心,我都知道!”孙子的话,让他萦怀许久。

挖掘之后,还要传播。一直活跃在当地的钱山乡农民剧团,围绕湘赣独立三团团长刘启明烈士的战斗故事,请县剧团编导了情景剧《血染虎龙坪》,将这段历史搬到了山下、搬上了舞台。

农民剧团团长李武伟讲起排演这些红色剧目时深有感触,此前,剧团排演了不少像《一面特殊的红旗》《血染虎龙坪》等红色剧目,它们已经成为安福县文化传播的一张名片。

今年秋季开学,钱山学校把去虎龙坪战斗遗址瞻仰作为学生开学的第一堂红色教育课。来自油市村的七年级学生欧阳雨薇,对当年油市村村民掩护红军撤离的故事自豪不已,“我们村里的那条小河、那片草垛,都发生过红军的战斗故事”。

“我们都是红军后代。”陈雪勇说,随着红色遗存的相继挖掘,这些年,当地村民已经将永远留在钱山乡的这些烈士当作自己的亲人,每逢清明、冬至和春节,都会去祭拜。

铭记历史,是为了更好地前行。

近年来,钱山乡依托对红色遗存的挖掘整理,以湘赣边三年游击战为主线,统筹规划、整合资源,串联红军医院遗址、虎龙坪战斗遗址、列宁小学、红军纪念墙、烈士墓群等现场教学点,形成“一山一村一岭一坪一馆一小道”为主轴的红色研学路线。这张闪亮的“红色研学”名片,现如今吸引着各级党政机关、众多培训机构、企事业单位慕名前来追寻先辈足迹。

如今的虎龙坪还承载着钱山人更多的期待,修缮提升工程还在继续。

注视着眼前这一排排无名墓,无论是李利葆,还是陈雪勇,都像注视着逝去的亲人。

攀上山顶,远处是苍茫的武功山脉,山顶的一处平地上,铺设了一颗巨大的红五星,在阳光的照耀下分外夺目……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大江网
大江网
江西新闻网
26742文章数 14970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