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的不断发展,国内的娱乐文化产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不断的进步。户外音乐节作为现代娱乐产业的一个重要的分流,从一颗种子到发芽,到长成参天大树,其发展轨迹可圈可点。
音乐节既是一种生活方式和文化资源,更是一种产业形态。这种复合的属性也推动着户外音乐节澎湃发展。本月的华谊兄弟研究院(ID:HB research)行业专栏,将对自带强文化娱乐属性的户外音乐节进行浅析,由此再结合案例观察户外音乐节的发展与模式,进一步探索多元化的商业模式与发展趋势,同时更透彻地认识当今户外音乐节的社会经济价值。
在上期文章中,我们主要介绍了音乐节的由来、概念定义,以及国外户外音乐节的发展历程,本期我们将主要介绍户外音乐节在国内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1►
国内户外音乐节的发展历程
较之国外,我国户外音乐节起步较晚。如果说2000年北京的迷笛音乐学校内举办的第一届——只能算汇报演出的“音乐节”来算,只有短短的二十二年。最早的迷笛音乐节是不收门票的,规模也很小,直到2002年音乐节才开始收取10元的门票,这也标志着中国的户外音乐节形成了雏形。然而经过十几年的发展,迷笛音乐节终成中国摇滚音乐节第一品牌。
在谈论中国第一次音乐节时常先入为主的认为是第一届迷笛音乐节,事实上从原创性、表演形式和参与数量上讲,“先入为主”一点没错。不过被媒体誉为中国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户外音乐节则是第三届在迷笛校园举办的音乐节,全国各地50支乐队倾情参与,每日观众是首届的三至四倍,盛况空前。
在中国音乐节尝试阶段里,具有代表意义的还有2002年8月的丽江雪山音乐节。海拔三千多米的甘海子阴雨绵绵,这场由孙冕牵头邀请崔健当艺术总监的音乐节被誉为中国的“伍德斯托克”。只是和1969年民间自发举行的伍德斯托克音乐节相比,雪山音乐节得到了丽江政府的大力协助,虽然场地混乱、规模远不如美国那场,但它是有历史意义的。雪山音乐节此时还谈不上商业性,然而它利用地方政府推动并扶持的优势让音乐节从北京辐射到大西南,对当地旅游业和打造城市名片起了积极作用。
而在2004年的贺兰山音乐节,各大媒体在提及时都会用空前绝后来形容。当然,“空前绝后”不是指乐队数量、实际观众人数、舞台规模等硬性指标,而是指阵容的华丽。崔健、黑豹、唐朝、眼镜蛇、左小祖咒、常宽、超载、张楚、指南针、何勇、汪峰、王磊、瘦人、王勇、布衣、二手玫瑰、子曰、苏阳。这场音乐节为期三天,策划人是黄燎原,到场的滚迷超过10万,凭借门票和周边产品的收入就盈利百万。从时间上来看,贺兰山音乐节大约是中国第一次盈利的音乐节,而迷笛真正盈利是在2007年,前七届都不盈利,前四届甚至都不收门票,丽江雪山音乐节也是办一场亏一场。
经历了萌芽和尝试之后,中国户外音乐节要从迷笛和摩登天空的合作开始说起。经过十几年的摸索,加上政策支持,户外音乐节在国内的市场前景被越来越多的人看好。2007年,第一届摩登天空音乐节的举办,为方兴未艾的中国音乐节增添了新的元素。此时的摩登天空和已经举办七届成为中国音乐节旗帜的迷笛相比,还不具备与其分庭抗礼的资格。但是,比起迷笛这样的纯文化主体,作为商业机构的摩登天空则更有优势。音乐节想要发展壮大必然要走向市场化,商业机构主导或政府联合商业机构举办的模式,还有消费群体的扩张势必会让音乐节的风格走向多元化。
如果说2005年开始连续三届的北京现代音乐节指引了中国音乐节国际化的方向,那么2007年迷笛和20808年第二届摩登天空的转亏为盈彻底把音乐节的商机和影响力放大到最大。2009年中国户外音乐节这个文化朝阳产业迎来了井喷的时代。
2009年,摩登天空的另一个品牌草莓音乐节的出现,使户外音乐节的竞争逐渐白热化。2010年,镇江长江迷笛音乐节因为四支国外大牌金属乐队的加盟,从而缔造了中国音乐节最辉煌的金属盛世,被《纽约时报》评为中国最好的音乐现场。趁热打铁的迷笛却在2011年接到通知,原本的长江迷笛音乐节改为摩登天空举办的长江草莓音乐节。而2012年的长江音乐节既不是草莓也不是迷笛,直接由镇江市政府主办。从此可以看出,虽然中国户外音乐节的商业化日益成熟,但整体规范还未统一,在音乐节巨大潜力和影响力的诱惑下,各种商业机构和推广自己城市文化的地方政府趋之若鹜。
中国户外音乐节从式微到繁华,已经延伸出了适合自己发展的套路,在给我们呈现优秀原创音乐的同时,也引导了年轻人新的生活方式、社会价值和人文关怀。实际意义上,更多的投入和关注,让音乐节越来越精彩,让小众音乐人越来越被大众认可,音乐市场越来越细分。
1►
国内户外音乐节的现状
从数量规模上来说,户外音乐节在近10年间快速发展,2016年后每年举办数量均在200场以上,同时,在演出面积、乐队规模、观众人数上,也在不断刷新纪录。
从地域和城市来说,户外音乐节辐射的地域范围更广,经济拉动效应更加突出。一方面,户外音乐节的举办地已经由最初的北上广一线城市,逐步拓展和下沉到二三四线城市。比如,草莓音乐节,最初几年主要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举办,而在2018年则奔向了西安、武汉、长沙、贵阳、昆明、重庆等全国16城,其中不乏东台、潍坊、兰州、海口等二三四线城市。
另一方面,户外音乐节的南渡趋势也较为明显。音乐财经和巢湖学院学报的相关数据显示,2016年南方音乐节的数量高于北方,分别占比59%和41%。而2018年北方音乐节市场份额占比28%,而南方音乐节市场份额占72%。
从音乐类型而言,呈现出从单一向多元,综合向垂直分化的特点。早期音乐节主要以摇滚为主,比如,迷笛音乐节和摩登天空音乐节;而后,综合性的户外音乐节逐渐变为主流,如草莓音乐节、泰山音乐节、春浪音乐节,以及转型后的迷笛音乐节等,涵盖了爵士乐、民谣、蓝调、摇滚朋克和流行音乐等各种音乐类型。比如,2014年长江迷笛音乐节共设立了九大舞台,其中,“唐”舞台主打金属音乐,“宋”舞台主打摇滚音乐,“元”舞台主打电子音乐,“汉”舞台引入京剧、昆曲等中国戏曲,民谣舞台主打民谣音乐,既满足了不同乐迷对于不同类型音乐的需求,也拓展了音乐节的受众人群。
近年来,小众文化集聚而成的新势力也冲击了原有的音乐节格局,户外音乐节开始呈现垂直化发展的特点。如,以电子乐为主的INTRO电音节、以民谣为主的山谷民谣音乐节、以嘻哈为主的YOLO音乐节、二次元风格的动漫游戏音乐节等遍地开花。
从表现形式来看,随着各类户外音乐节不断涌现,音乐节的泛娱乐化特质愈加凸显,户外音乐的衍生价值成为争夺的关键。各大音乐节积极寻求产业间的跨界和融合,打造“音乐+”的创意形式,激活各类独具特色的消费场景,丰富受众的视听和社交体验。比如,MTA天漠音乐节将音乐与“黑科技”、艺术装置结合,将天漠打造为星系乐园,用VR/AR体验、机器人点缀音乐时空;而长江国际音乐节融合了年轻人喜欢的娱乐元素,设立“烨侃电竞舞台”,为观众带来电竞表演赛,乐迷在现场还能跟王者荣耀国服大神同台竞技,音乐节的娱乐互动性大大提升。
参考资料:
①马亦辰,国内户外音乐节的现状与发展策略分析
②果酱音乐,关于中国音乐节的前世今生
③观研天下,2021年中国户外音乐节市场分析报告
④文旅中国,户外音乐节这十年,撬动了哪些经济?
*图片来源于网络
转载须知
本文系华谊兄弟研究院出品。转载须在文首署名华谊兄弟研究院(微信公众号:HBresearch)。如有侵权,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保留采取相应行动的权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