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明确“创新更多适应家庭财富管理需求的金融产品,增加居民投资收益”。
金融机构是居民资金与金融市场的重要链接点,为居民创造价值也是其商业可持续的基础。因此,创新更多匹配居民需求的金融产品,金融机构责任在肩。
通过居民财富效应
对内需形成刺激作用
12月1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十四五”扩大内需战略实施方案》,针对制约扩大内需的主要因素,围绕“十四五”时期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主要目标,明确重点任务。其中提出“创新更多适应家庭财富管理需求的金融产品,进一步丰富资产管理产品,增加居民投资收益”。
中航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董忠云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对于居民部门来说,扩大内需主要对应的是扩大消费,消费的提升可以通过阶段性加杠杆来实现,但从源头来说还是在于收入水平的持续增长。随着近年来居民收入水平的逐步提高,居民部门除了劳动收入之外,资本收入也成为越来越重要的一项。
“投资理财收益能够对居民收入形成重要补充,从而提升居民消费能力。”董忠云进一步介绍,但目前我国居民部门可选的金融产品依然相对有限,同时针对不同的财富管理需求,居民可享受的个性化投资理财服务也较为有限。因此,作为扩大内需的重要一环,创新更多适应家庭财富管理需求的金融产品,进而增加居民投资收益,有望成为后续资本市场和金融机构的重要发展方向,相关鼓励政策也有望相继落地。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通过增加更加高质量的、适应家庭财富管理需求的优质金融产品供给,能够稳步增加居民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推进共同富裕,进而通过居民的财富效应对内需形成刺激作用。
创新更多金融产品
适应家庭财富管理需求
创新更多适应家庭财富管理需求的金融产品,金融机构责任在肩。
明明建议,可从四个维度打造产品:波动小、收益稳定的理财产品;更多种类可供选择的ETF产品;能够对冲通胀或市场波动风险的金融产品,如美国的TIPS;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公募REITs并逐渐扩容到商业地产。
具体到券商层面,董忠云认为,资管产品是为投资者提供财富管理服务的重要抓手,而目前资管产品在多样性和灵活性上相对于公募基金仍有差距,未来资管产品可通过创新手段在两方面进一步提升:通过纳入更丰富的底层资产和金融衍生工具,加强金融产品在风险收益配比上的多样性,以满足不同投资者个性化的投资需求;考虑进一步降低券商资管产品的投资门槛,在产品申赎、转让等方面为投资者提供更多的选择,同时考虑进一步降低产品交易费用,提升投资者对券商资管产品的认可度。
结合扩大内需战略目标,接下来创设更多创新金融产品、抢抓大资管增量机遇等,金融机构还需多维度夯实“基础设施”。对此,明明认为可从三方面发力:一是加强与广大投资者,尤其是普通投资者的沟通和调研,了解其普遍需求,以此作为金融产品创新的基础;二是学习和借鉴国外的创新产品,做好金融创新人才的培养与储备;三是划清金融创新的合规和风险界限,避免金融创新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
在董忠云看来,创新来自机制和人才的相辅相成。一方面,金融机构要优化管理机制,提高创新在公司经营目标和企业文化中的权重,形成有利于创新的管理和运营机制,为金融创新提供土壤。另一方面,金融机构需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特别是加大投研人员的培养与引进。拥有强大的投研能力,是做好金融产品创新,为投资者提供良好的风险收益产品的基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