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周,各个城市陆续进入感染的高峰期。
不过也是预料之中。
李兰娟、张文宏、杨子峰这些专业人士都曾研判,在放宽防疫措施后,疫情可能会在1个多月内达到高峰。
因感染人数暴增,“我阳了”成了最近的热门话题。
无论是明星、博主,还是素人。
都在网上分享,自身的感染情况。
因为每个人体质不同,所以症状也大不相同。
有的人感染后,不是抗原测出来,自己根本不知道。
有的人则发烧到近40度,肌肉酸痛,床都下不了。
而这样的热度下,一些网友开始造起了段子。
“转发这个郭襄,一辈子都没有阳过。”
因为在小说《神雕侠侣》中,郭襄喜欢杨过,却得不到他。
而杨过与“阳过”谐音,借此来祝福自己。
还有转发明星杨迪。
其含义,就是“阳敌”。
为了避免阳性,网友也是绞尽脑汁。
这种现象,倒挺好。
毕竟这些段子,是大家乐观对待生活的体现。
在逐步放开的日子,不少人都被焦虑、紧张的情绪所折磨。
幽默,不妨是化解它们的一剂“良药”。
不少人看完后,也是会心一笑,消解掉一些对疫情的恐惧。
不过,随着各种段子不断更新,一些令人恶心的烂梗也出现了…
有人开始转发这样的内容——
“各位朋友,请控制自己阳的时间。
如果你12.17以后阳,会错过圣诞节;如果你12.20-1.1阳,会错过元旦节;如果你1.15-30阳,会错过春节。
所以最佳感染期是12.9-17,以及1.2-1.14期间,请务必好好规划。”
言下之意,就是鼓励大家早日感染,别耽误去玩。
支持这种想法的人,比比皆是。
看到这种提倡“早点阳”的言论,真的很无语。
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小汤山方舱医院医疗专家李侗曾表示:
“尽管感染新冠病毒后,在一定时间内会获得针对该毒株的免疫力,但并不代表不会再次感染。”
就在昨天,钟南山院士也明确表示,“早阳早好”的观念不可取。
可见,支持这种想法的人,有多愚昧。
新冠病毒再弱,也是病毒。
它对人体的危害,不可忽视。
然而,把无知当智慧的人,屡见不鲜。
有人站出来化身“病毒专家”,建议去感染“优质毒株”。
第一眼看这个词,还满脸疑惑。
无论是奥密克戎,还是德尔塔。
都是以可怕、凶狠著称,何谈“优质”?
看了这张图才明白,原来在感染后,出现半天低烧、嘴巴干、无任何不适。
这就是他们眼里的“优质毒株”。
而且,想感染它还不容易,需要花费1000块。
放在前阵子,打死也不敢相信。
防了三年的病毒,居然能卖钱。
最离谱的,还得是“初阳权”这个新词。
来源很明显,就是女生的初夜权。
现在这个词,俨然已经成为了浪漫。
在网上,甚至出现“初阳权交给心仪的人”这样的词条。
有人还将它当成恩爱的象征。
除了这些,还有说没感染新冠的人,好好审视自己的社交能力等等...
段子的制造方向,渐渐偏航。
从一开始的“积极防护”,到现在“鼓励早阳”。
原本缓解焦虑和恐慌的玩笑,如今竟演变成了恶俗无底线的段子。
看到这一幕,心里真的很难受。
这是我们艰苦抵抗了3年的疫情,不是全民福利。
我们要清楚,当前毒株虽然威力较低。但症状还在,风险也还在。
鼓励早阳,就是拿健康去赌博。
再者,这些言论,可能还会成为别人的刺刀。
难道他们,忘记了前三年的痛?
新冠病毒的背后,有着多少日夜奋战于前线的英雄?
有着多少不顾一切抗击疫情的普通人?有着多少逝去的生命?
患有渐冻症的张定宇院长,走起路来都十分艰难。
但每天,依然拖着身躯,巡查着在个个病房。
在感染人数暴增的日子,他经常凌晨2点躺下,4点就得起床。
不少医护工作者,一样辛苦。
值了一天班,累到在凌晨回家的巴士上,就昏昏欲睡。
在武汉金银潭医院,一位医生因为休息不足,在工作过程中摔倒在地。
再看看普通人。
来自五湖四海的工人,为了早点建好方舱,选择就地过日子。
干累了,就找个角落休息。
睡醒后,继续拼了命地干。
从没有一句怨言。
当年,他们拿着血和汗,来守护住这条疫情防线。
如今有人却不以为然,以“阳性”狂欢。
他们看到后,心里会是什么滋味?
看到了这里,再次回想那些“鼓励早阳”段子,还好笑吗?
真的一点都不好笑。
虽然现在支持放开,人们的生活走向正常化。
但抹杀不了,“阳性”曾经是多么可怕的名词。
背后,尽是人们的心酸、无奈和泪水。
而且“鼓励早阳”,还有一点很可怕。
这会危害到老人群体,尤其是有基础病的。
如今,随着感染人数的剧增,各地医疗机构都承受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北京市的120急救电话呼入量,达到常态的6倍。
短短一天,就达到3.1万人次。
在门诊门口,也是排满了人。
鼓励早阳,对医护人员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昨天,钟南山院士也表示:
因为中国人口基数大,短期内大规模感染,会影响正常社会秩序,而且容易导致新的变异株出现。
前阵子,香港医疗专家梁子超也发表意见:
“晚阳肯定比早阳好,病毒在社区流传时,最后感染的人群,通常是最安全的。”
所以,千万别被“鼓励早阳”的舆论带偏。
也千万别成为,制造荒诞的始作俑者。
玩笑应该适度,言论要有边界。
一个人的影响,或许不痛不痒。
一群人跟风,就会让恶形成。
如今疫情传播依然迅猛,做好防护,能躲就躲,才是最理性的做法。
点个【赞】+【转发】,一起杜绝这种风气再传播。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