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现场
朱克柔缂丝《莲塘乳鸭图》(局部)
朱克柔缂丝《莲塘乳鸭图》(局部)
朱克柔缂丝《莲塘乳鸭图》(局部)
展览现场 清 缂丝花鸟图
展览现场 清 缂丝佛手花鸟图
缂是一种通经回纬的纺织工艺,沿着古老的丝绸之路传入中原,故有“缂丝”之名。因其织作耗时费工,堪称“寸缂寸金”。受宋徽宗推崇的院体画影响,缂丝技法由唐时纹样图案主用平缂、勾缂技法,转向与绘画生趣和意境相融的多种戗缂技法方向发展,形成不同流派,南宋朱克柔便是其一代表。朱克柔融合院体画艺于缂丝技艺,以纤细的合色花线(合花线)作调色,以缂丝技法来摹画水墨笔意,晕色效果自然天成,精工细作,后世赞其名为“朱缂”。
据于颖介绍,缂丝织造技术所做出的难以辨认的绘画效果甚至是比绘画更具有一种意犹未尽的体验,“因为它有丝丝光泽,画面在丝光变化之下,意境更为隽永秀逸,气韵灵动,使人真切地感受到丝之魅力,画之精神。”
朱克柔缂丝《莲塘乳鸭图》(局部)
本次展览展期极短,仅有短短16天。丝织品文物脆弱,对展出环境、温湿度有极高要求,为了《莲塘乳鸭图》的这次展示,上博方面也为其特制展柜进行陈列。出于文物保护要求,该展览将采取限时、限流、预约参观的办法。
“瑞色凝光:上海博物馆秘藏缂丝莲塘乳鸭图特展”布展(01:05)
对话|上海博物馆工艺部研究馆员、策展人于颖
澎湃新闻:去年上海博物馆举办了“丝理丹青——明清缂绣书画特展”。时隔一年,上博再一次展示了缂丝主题的展览,这次展示的意义是什么?
于颖:上次的展览是关于明清缂绣书画,呈现的不光是缂丝作品,还有刺绣作品,这一展览较集中呈现了上博馆藏的缂绣书画精品,以此希望观众亲近这一艺术品类。很多观众其实对这个品类并不熟悉,甚至分不清缂丝与刺绣的区别,所以我们把它们放在一个展厅里进行对比呼应,并作了一些3D动画,让大家了解到已经淡出日常生活的优秀的丝绣、丝织类工艺。
朱克柔缂丝《莲塘乳鸭图》
而这一次,则是在上博建馆七十周年之际,在这个有意义的时间点,把国宝朱克柔缂丝《莲塘乳鸭图》拿出来供大家赏析。此前,国家宝藏节目对《莲塘乳鸭图》做了故事的演绎,引起广泛关注,令全世界的人都惊叹这一织造技术所做出的难以辨认的绘画效果。这一效果甚至是比绘画更具有一种意犹未尽的体验,因为它有丝丝光泽,而绘画中没有这种丝绸光泽的变化。缂丝作品的颜色会随着欣赏角度的变化、光照强弱的变化而变化,以此更接近人们的肉眼所看到的真实生态环境下的肌理,这也是在欣赏角度上,缂丝和绘画最大的区别。
之前的展览是一次以明清时代为界限的艺术科普。明清时代以宋缂丝为标杆,宋缂丝以南宋朱克柔和沈子蕃两位名家为典范。随着《莲塘乳鸭图》登上国家宝藏,三年来不断有展示这件作品的呼声。所以这一次是呈现顶级国宝,展现丝织艺术巅峰之作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澎湃新闻:可否介绍下这次展览,以及展览呈现的缂丝的发展历史?
于颖:这次展览的开头呈现了缂丝技法的来龙去脉。古丝绸之路上一种“通经回纬”的缂织工艺沿途传播,唐末至宋初时回鹘人善织者始作缂丝,随之传入中原。它的结构其实很简单,但是织作耗时费工,这也是为何缂丝被称为“寸缂寸金”。
展览现场,(上)“通经回纬”技术示意图,(下)盛唐花卉纹缂丝残片
北宋缂丝紫鸾鹊谱包首,上海博物馆藏
北宋时期,徽宗皇帝的画稿也开始被织成缂丝。在展板上,我们可以看到宋徽宗的画押也是用缂丝制成的,非常精细。同时,也可以从展板上看到,起初的缂丝作品偏向图案化,较为古板,合色不够流畅。南宋时期,缂丝书画作为独立的艺术已然日臻佳境,逐渐有了名家,在作品上留下了款印。
当时的名家有朱克柔和沈子蕃,两者缂丝画风格鲜明,各有千秋。沈子蕃的缂丝画大气磅礴,苍劲有力,花鸟山水皆可,不拘于细节,大而化之。朱克柔则以花鸟见长,所缂之花鸟、湖石坡地等无不真实细腻,惟妙惟肖。画面在丝光变化之下,意境更为隽永秀逸,气韵灵动,使人真切地感受到丝之魅力,画之精神。明清后世皆以宋时的缂丝书画为高标,传承至今仍在追摹。相较而言,沈子蕃的技法容易变通,后人更容易学习。
展厅现场,庞氏家族的捐赠书
此外,展厅现场还有庞氏家族的捐赠书。1952年,庞元济后人庞维谨、庞增和、庞增祥联名捐赠朱克柔《莲塘乳鸭图》等六件宋、明、清代缂丝画作,附随亲笔小楷捐赠书一封,上面写到了对于缂丝的考据,并写道,“此种天壤瑰宝,不敢再自珍秘,亟宜献捐国家,公诸人民。”现在,我们还有更多的文献可以补证缂丝的发展脉络。
澎湃新闻:目前传世的朱克柔缂丝作品有多少件?
于颖:目前所知的朱克柔缂丝作品总共有7件,辽宁省博物馆有《山茶蛱蝶图》等两件册页,台北博物院有四件小作品,上博的这件则是尺幅最大最精的。
南宋朱克柔缂丝《牡丹图》,辽宁省博物馆藏
南宋沈子蕃缂丝《梅鹊图》,故宫博物院藏
澎湃新闻:从庞家捐赠《莲塘乳鸭图》至今,这件作品的光泽度是否有所减弱?
于颖:这件作品肯定是有过褪色的,底色因为纤维蛋白老化引起泛黄,加深;红色部分因为是植物染料,对氧气和光的敏感度较高,所以是较早出现褪色的现象;绿颜色的部分也会泛黄,没有原来那么鲜绿;石青部分也是。所以可以想像,整幅作品过去的颜色会更鲜亮。
澎湃新闻:展示这件作品的恒温恒湿标准是什么?
于颖:这件作品是在上海装裱,一直秘藏在江浙一带的。对于温湿度的数据要求是湿度60%,温度20摄氏度。
澎湃新闻:《莲塘乳鸭图》的传承是什么样的?目前,对于这件作品还有哪些地方有待研究佐证?
于颖:作品中绿头双鸭浮游于萍草间,尾有乳鸭相随,旁有白鹭一对,翠鸟、红蜻蜓和水黾点缀其间。从题材上表现的是富贵吉祥,成双成对。但从画面上部的没有成对的部分推测,这件作品可能还未完成或逸散了一部分。
朱克柔缂丝《莲塘乳鸭图》(局部),画面顶部
朱克柔缂丝《莲塘乳鸭图》(局部),“江东朱刚制莲塘乳鸭图”款
朱克柔缂丝《莲塘乳鸭图》(局部),钤“虚斋秘玩”、“莱臣审藏真迹”
文徵明的曾孙文从简记载了他所知的朱克柔,“朱克柔,云间人,宋思陵时,以女红行世,人物、树石、花鸟,精巧疑鬼工,品价高,一时流传至今尤成为罕购……”,可推测朱克柔是女性。目前,关于朱克柔的性别还无定论。
照理说,古代缂丝技艺拥有很高的含金量,是传男不传女的,包括在新中国成立之前的缂丝艺人也是家族一代代传下来的。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随着手工艺复兴,以及男女平等观念的增强,才有了女性从事缂丝技艺,现在从事缂丝的女性可能更多些。
澎湃新闻:《莲塘乳鸭图》的技法特色主要体现在哪?
于颖:《莲塘乳鸭图》缂丝技法主要有“合花线”配合长短戗缂、摻和戗缂和平缂等。纬线密度极高,一般在80~120根/厘米,局部可达140根/厘米。整幅画面所缂丝缕细密适宜,技法高超。与另外两件辽宁省博物馆藏品相比,《莲塘乳鸭图》中的花鸟的技法更加成熟,这可以从对于花鸟的描绘,对曲线的控制,对颜色渐变的掌握中看出。
朱克柔缂丝《莲塘乳鸭图》(局部)
朱克柔缂丝《莲塘乳鸭图》(局部)
澎湃新闻:展览的另两件作品与《莲塘乳鸭图》有哪些关联?又是如何展现南宋缂丝对明清缂丝所产生的影响的?
于颖:这次展示的作品皆为庞氏家族捐赠的缂丝作品,除了朱克柔缂丝《莲塘乳鸭图》,还有他们家族捐赠的6件中的另两件。我们从捐赠的缂丝中挑选了两件比较好的明清缂丝,希望展现出宋代缂丝画对于后世的影响力。
南宋流行的主题是花鸟主题,而这次选取的两件明清作品也是花鸟主题。从主题的设计到缂丝的稿本的宫廷院体风格都是一脉相承的。这里的稿本指的是作者在做缂丝前有一个画稿在自己脑海中,或是画出一个传世稿本。特别是在明清之际的缂丝作品中,几幅可能都是沿用同一个画稿,但在局部上会做一些改变。相较而言,南宋的作品是一种个性化的体现,翻本摹本会少一些。
澎湃新闻:展览有一部分也展示了当代工匠的复缂作品。
于颖:这一部分是请上海丝绸集团公司的工艺师对《莲塘乳鸭图》局部进行了放大3倍的复缂。观众可以翻转展板,观看缂丝作品的正反面,也是希望观众接近到缂丝工艺。
从模仿它,理解它,最后呈现它,对于手艺人来说,这个过程也是一种提升,取法中上。这也是这次展览的初衷,希望大家来感悟这几件精品。同时,我们希望在文物活化的过程中,非遗传承人能够有更好的学习,希望缂丝领域能够后继有人,蓬勃发展。
展览海报
此次展览展期持续至2023年1月1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