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纪念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诞辰82周年之际,《光明日报》客户端刊登了辽宁省雷锋研究会会长张仲国、辽宁石油化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韩锦伟撰写的文章《以雷锋为榜样 弘扬“五种精神”》。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在全社会弘扬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勤俭节约精神,培育时代新风新貌。雷锋精神与“五种精神”内涵是高度契合,一脉相承的,本文论述了雷锋精神与“五种精神”内在逻辑,并就如何发扬“五种精神”,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熠熠生辉,进行了阐述。现将文章转载如下。
以雷锋为榜样 弘扬“五种”精神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在全社会弘扬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勤俭节约精神,培育时代新风新貌。这“五种精神”是鼓舞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动力源泉和宝贵财富。雷锋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五种精神”内涵高度契合,一脉相承。坚持以雷锋为榜样,弘扬“五种精神”,对于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坚定理想信念、赓续红色血脉、汲取前行力量,以实际行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贡献力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弘扬劳动精神,就要像雷锋那样崇尚劳动、热爱劳动
马克思主义认为,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是指人们为了实现自身全面自由发展而进行的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和对象世界。劳动开创未来,奋斗成就梦想。劳动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是一切成功的必由之路,也是一切梦想的坚实基石。劳动是主动的,是积极进取的,是光荣崇高伟大的,劳动光荣、创造伟大是对人类文明进步规律的重要诠释。
劳动是雷锋精神的鲜明特征。崇尚劳动、热爱劳动是雷锋快速成长进步的重要因素,雷锋说“世界上最光荣的事——劳动。世界上最体面的人——劳动者。”回顾雷锋的职业历程,无论是学生时期,还是当农民、工人、解放军战士,雷锋从来都是以最严格、最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在劳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精神境界,以钉子的“挤劲”和“钻劲”,使自己快速成为工作上的“顶梁柱”和“多面手”。
弘扬劳动精神,要像雷锋那样崇尚劳动、热爱劳动,树立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新劳动的理念,积极掌握所从事领域的基本知识、核心技术和创新趋势,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不计较个人名利得失,安于在平凡岗位上作一名普通劳动者,用劳动幸福谱写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时代新篇章。
二、弘扬奋斗精神,就要像雷锋那样艰苦奋斗、勤俭创业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党用伟大奋斗创造了百年伟业,也一定能用新的伟大奋斗创造新的伟业”。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使命,始终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在栉风沐雨、攻坚克难中开创了辉煌事业。百年砥砺前行、百年奉献牺牲、百年沧桑巨变、无不向世人证明,艰苦奋斗是我们党克敌制胜、一往无前的精神动力。
奋斗是雷锋精神的力量源泉。雷锋身上具有艰苦奋斗、勤俭创业的可贵品质,雷锋在日记中写道:“我愿做高山岩石之松,不做湖岸河旁之柳。我愿在暴风雨中——艰苦的斗争中锻炼自己,不愿在平平静静的日子里度过自己的一生。”这是雷锋自我砥砺、不懈奋斗的铮铮誓言。
弘扬奋斗精神,要像雷锋那样艰苦奋斗、勤俭创业,我们要坚持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始终为人民不懈奋斗、同人民一起艰苦奋斗,努力在攻坚克难中奋勇前进、开拓进取,不断跨越新的“雪山”“草地”,攻克新的“娄山关”“腊子口”,带领中华儿女走上伟大复兴的光明大道。
三、弘扬奉献精神,就要像雷锋那样乐于助人、公而忘私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指出,治国有常、利民为本、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就要立足于奉献。奉献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徳。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明确自己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高理想和远大目标。这些质的规定性,决定了奉献是我们党的精神底色。
奉献是雷锋精神的本质内涵。雷锋同志说过,“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在雷锋短暂的一生中,他不怕苦不怕累,在各种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干一行爱一行,始终坚持为党、为祖国、为人民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热血,最终成长为一名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他无私的奉献主义精神和感人事迹传遍了全国,成为人们心中的道德楷模。
弘扬奉献精神,要像雷锋那样乐于助人、公而忘私,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需要千千万万个脚踏实地、默默耕耘的奉献者。我们要涵养“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品格,在披荆斩棘中努力做到“特别能奉献”,用理想支撑奉献、用忠诚诠释奉献、用奋斗书写奉献、用淡泊彰显奉献,争做新时代的雷锋传人,成为雷锋精神的具体实践者和发扬光大者。
四、弘扬创造精神,就要像雷锋那样锐意进取、守正创新
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不仅发展了中国,也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中国人民的创造精神正在前所未有地迸发出来,推动我国日新月异向前发展,大踏步走在世界前列”。创造性是中华民族主观能动性的集中体现,是推动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不竭动力。创造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核,贯穿于中华民族发展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创造是雷锋精神的时代价值。雷锋虽然只是小学毕业,却一步一步成长为全国人民学习的道德楷模,在于他具有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奋进意志。雷锋在创新中谋实招、出绝活,他带领全班战士总结规律,改进车辆性能和操作方法,创新性地制作了模拟驾驶台,使大家进一步熟悉了汽车构造和油耗保养方面的知识,带动了全班战士汽车驾驶水平提高,真正做到了弄懂、钻研、吃透,成为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先进典型。
弘扬创造精神,要像雷锋那样锐意进取、守正创新,我们要积极顺应时代发展趋势,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机遇,用新眼光看待新事物,用新办法解决新问题,用新思路谋求新发展,用新理念促进新跨越,创造有利于社会、有利于人民的崇高价值,让创新创造始终贯穿于我们的一切工作,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五、弘扬勤俭节约精神,就要像雷锋那样吃苦耐劳、克勤克俭
勤俭节约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和优良传统。勤俭节约影响的不仅仅是个人的道德修养,更关系到国家、民族、政党的兴衰存亡。勤俭节约始终是凝聚党心民心、激励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共同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是我们党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一个重要法宝。当年,美国记者斯诺在延安,看到我党领导人,吃的是粗糙的小米饭,穿的是用缴获的降落伞改制的背心,住的是简陋的窑洞,他感慨地称赞这是共产党人身上的“东方魔力”,并断言这种力量是“兴国之光”。
勤俭节约是雷锋精神的深厚底蕴。雷锋经历了旧社会到新中国的历史跨越,他从“苦孩子”成长为“好战士”,就在于他深知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因此他倍加珍惜、倍加节俭。雷锋有一个 “节约箱”,把平时捡到的碎铜烂铁边角料、螺丝钉、牙膏皮、破手套等等,都装在里面,修车、修工具时能用上的就用上,尽量为国家节约开支。雷锋穿的袜子,补了又补,始终不肯扔掉。吃苦耐劳、克勤克俭的优良品格和优秀品质在雷锋身上得到了生动体现。
弘扬勤俭节约精神,要像雷锋那样吃苦耐劳、克勤克俭,“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我们无论走多远,勤俭节约,吃苦耐劳的品质永远不能丢,要开源节流、量力而行,精打细算、严格把关,让有限的财力、物力和人力发挥出最大效益,要保持勤俭节约的本色,牢固过紧日子的思想,才能以好作风、好形象融入到时代发展中去,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落到实处。
(作者:张仲国 韩锦伟 ,系辽宁省雷锋研究会会长;辽宁石油化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