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名鼎鼎的万贞儿拥有着一段传奇的人生。她是一个宫女,却成为了后宫唯一的宠妃。她大皇上17岁,却让朱见深为她一生痴情。江湖传言,万贞儿屡次毒害朱见深的子嗣,这是道德的沦丧还是人性的扭曲?众所周知,万贞儿的所有权力都来自于朱见深的宠爱,一旦东窗事发,即便能仗着朱见深对其的感情,也不可能留下她的性命,那她为什么要仅去毒害朱见深的子嗣呢?不妨让我们一探究竟。
《宫心计》----杨怡版万贞儿
万贞儿要毒害朱见深的子嗣?这可能是一个因果倒置的产物。
《明史》中有这么两段记载:
"时万贵妃专宠而妒,后宫有娠者皆治使堕。柏贤妃生悼恭太子,亦为所害。"
"掖廷御幸有身,饮药伤坠者无数。孝宗之生,顶寸许无发,或曰药所中也。"
从这些文字来看,有因有果,有理有据。事实也是如此,不过让我们梳理下这个逻辑关系:皇帝年青这个没有错,成化六年朱祐极出生时,朱见深年仅22岁;后宫嫔妃无出也是一个事实。但从这两个结果就一定能推,万贵妃毒害朱见深的子嗣吗?
我们看下明朝之前各位皇帝(太子)的长子或长女的情况:
朱元璋:长子朱标,当时朱元璋27岁;
朱标:长子朱雄英,当时朱标19岁;
朱棣:长子朱高炽,当时朱棣18岁;
朱高炽:长子朱瞻基,当时朱高炽21岁;
朱瞻基:长女顺德公主,当时朱瞻基21岁;
朱祁镇:长女重庆公主,当时朱祁镇19岁;
再对比下朱见深,22岁时,有过万贵妃所生的皇长子,和贤妃柏氏所生的朱祐极两个子嗣,时再正常不过的事了。
并且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当时万贵妃十分得宠。朱见深21岁、万贵妃38岁那年,皇长子夭折。可能是担心万贵妃的丧子之痛,朱见深对万贞儿更是寸步不离。内阁首辅彭时就上过份奏折,大致的意思就是劝朱见深要"雨露均沾",不要独宠万贵妃,好得也给国家留个后。但是朱见深没有理会,依然陪伴着万贵妃。
《宫心计》----朱见深和万贞儿
那么从这个角度出发,另一个推断就出现了,朱见深可能是因为疏忽了"雨露均沾",才导致后宫嫔妃鲜有怀孕。
那么再看下朱祐极夭折这件事。江湖传言是万贵妃毒害了朱祐极,导致朱祐极夭折。那么我们看下之前明朝几个皇子的情况。
朱杞:明太祖朱元璋第九子,年仅一岁。
朱楠:明太祖朱元璋第二十六子,早夭。
朱高爔:明成祖朱棣第四子,早夭。
德安公主:明仁宗朱高炽第四女,早薨。
所以我们不难看出,在当时幼儿早夭也是一件正常的事。要说朱祐极的早逝是因为万贵妃的毒害,这个理由十分牵强。
万贵妃有能力让朝野上下,宫廷内外都闭嘴的实力吗?
以上万贵妃是否毒害朱见深的子嗣,仅仅是一个推测,并不能完全排除万贵妃没有下毒手的可能。那么紧接着又一个问题就出现了,如果这一切真的都是,万贵妃真的有这个能力堵住悠悠众口?
《大明风华》----朱棣
从这些事例我们可以得出,要隐藏秘密的两个必要条件:一、这是一次性买卖,不可能重复发生;二、隐藏秘密需要天下间唯一强大的权力——皇权。
那么万贵妃对于这两个条件,她都不具备。
首先万贵妃屡次迫使妃子流产,这根本不可能。这些嫔妃也是人啊,又不是木头,不知道反抗。连朱祐樘生母纪氏在怀孕后都知道要去躲避万贵妃。那么其他妃子呢?要知道当时虽然万贵妃恃宠而骄,但有一个人她是不敢得罪的,那就是周太后。朱祐樘被相认之后,就是养在周太后身边,被周太后保护。
所以当时,当有嫔妃怀孕后,最好的办法就是寻求周太后的庇护。如果万贵妃真的毒害了这些妃子是事实,那只能说这些嫔妃,放在现代的穿越剧里活不过三集。
那么再看看万贵妃手中的权力。中国历史上,除了皇权,政治力量一般分为三种:外戚、宦官和文臣集团。到了成化一朝,这宦官的力量又多了一支分支,专门替朱见深制作春药的一派,另外加上修仙一派。一共五种力量。其中代表人物如下:
外戚:万贵妃
宦官:汪直、尚铭
文臣集团:万安
春药班底:梁芳
修仙势力:李孜省
这名单里,汪直、梁芳可以说都是从万贵妃手底下培植出来的,和万贵妃关系匪浅。《明史》中有这么一个记载:
"佞幸钱能、覃勤、汪直、梁芳、韦兴辈皆假贡献,苛敛民财,倾竭府库,以结贵妃欢。奇技淫巧,祷祠宫观,糜费无算。"
而文官代表人物万安,也千辛万苦的找到了一条和万贵妃沾亲带故的关系。万安自称,万贵妃的弟弟的老婆的母亲的妹妹是他的妾。
而李孜省则是由梁芳挖掘出来的人物。
如此一来,万贵妃占有了这五股力量,这样看起来万贵妃的权力很强大。但是事实却不是如此。
《成化十四年》----汪直
汪直、梁芳、李孜省和万安,看似和万贵妃很亲密,但是私底下各有各的小九九。汪直要功名,主见很大,万安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地混日子,梁芳贪财,李孜省不仅爱钱,还迷恋权势。所以万贵妃和他们亲密虽亲密,但是想完全指使这些人,是不可能的。
而且最关键的是,到了明朝,无论有多少种政治力量,都必须依附于皇权之下。朱见深只是放任了这些力量的存在,不等于受制于这些力量。从之后朱祐樘登基后,肃清朝政,很轻易的就瓦解了这些尾大不掉的"力量",由此可见,这五股政治力量是无法与皇权抗衡的。所以万贵妃并不具有封住众口,不让这些声音出现的权力。
担心被害,藏匿朱祐樘?
为什么朱祐樘在出生后,不告诉朱见深,反而是生长在偏僻的安乐堂?对于这个问题,如果从担心受到万贵妃的迫害这个角度出发是可以解释的。但是这是先有"果",再推断出一个"因"。那么对于这一个"果"还有没有别的角度可以去解释呢?答案是有的。
成化年间有个叫尹直的官员在《謇斋琐缀录》有所叙述:
"纪后有娠,万妃恚而苦之,上令托病处安乐堂,以痞报,而属门官照管。既诞皇子,密令内侍谨护。"
从这段文字来看,朱祐樘长在安乐堂,是朱见深担心万贵妃不开心才下的旨意。而不是什么担心万贵妃毒害纪氏,纪氏被迫将朱祐樘放在安乐堂。
《回到明朝当王爷》----朱祐樘
父子相认,万贵妃居然能安枕无忧?
太子朱祐极薨后,在成化十一年的某一天,朱见深对着镜子非常伤感地说:"我还没有儿子啊!"这时候,太监张敏见时机成熟,便对宪宗说:"陛下,您已经有儿子了。"朱见深很惊讶,站一旁的太监怀恩也向朱见深证实了这件事。就此朱见深和朱祐樘相认。当时朱祐樘已五岁。
这一段情节,可以说是万贵妃毒害朱见深子嗣的最大的一个BUG。我们去掉那些旁枝末节,看看已经知道的事实。
一、朱祐樘刚出生那会,张敏没有遵从万贵妃的命令去杀害朱祐樘,反而是将朱祐樘悄悄的带到安乐堂养了起来。
二、朱见深内心十分渴求一个儿子。
三、张敏、怀恩怀着必死的决心,将朱祐樘的事告诉了朱见深。
那么看到这么三点,如果是一个普通人会怎么想?我有儿子,为什么之前不告诉我?为什么要藏起来,其中有什么原因?
朱见深盼子心切,是否会为了孩子,而去惩罚毒害自己子嗣的万贵妃?
《成化十四年》----贾静雯版万贞儿
张敏、怀恩既然已经决定赴死,为什么没有将万贵妃毒害后宫的事告诉朱见深?连死都不怕了,还在乎万贵妃毒害自己?而朱祐樘在当太子之后,不多久张敏便吞金自尽了。(据一些文献记载,张敏死于成化二十一年,和《明史》记载几乎相差十年。)
如果万贵妃真那么心狠手辣,这些问题是不可能解开的。那么由此反推,只有万贵妃没有毒害过朱祐樘才能解释,为什么在父子相认后,万贵妃依旧是那个深受朱见深宠爱的万贵妃。
事实上,据《宪宗实录》中描述,朱祐樘被朱见深相认,完全是因为"天怒",原文如下:
"因乾清宫门灾,上欲显示於众"
乾清宫走水,朱见深认为这是上天要他公开朱祐樘,这才有将朱祐樘接回宫的一出戏。
而纪氏被万贵妃害死,更是子虚乌有。据《商文毅疏稿》记载,当时纪氏已是病重,极可能是接进宫后,不治身亡。原文如下:
"题为国本事。臣等仰惟皇上至仁大孝,通于天地,光于祖宗,诞生皇子,聪明岐嶷,国本攸系,天下归心。重以贵妃殿下躬亲抚育,保护之勤,恩爱之厚,逾于巳出。凡内外群臣以及都城士庶之门闻之,莫不交口称赞,以为贵妃之贤,近代无比,此诚宗社无疆之福也。但外间皆谓,皇子之母因病另居,久不得见,揆之人情事体诚为未顺。伏望皇上勅令就近居住,皇子仍烦贵妃抚育,俾朝夕之间便于接见,庶得以遂母子之至情,惬众人之公论,不胜幸甚。臣等职居辅导,偶有所闻,不敢缄黙,谨具题知,伏候圣裁。"
为什么万贵妃会被抹黑?
从上述推断来看,万贵妃毒害朱见深子嗣的事,极有可能是假的。但是为什么《明史》上还白纸黑字的这样记载着?
这个"功劳"恐怕是要归功于后世的士大夫们了。因为这些人不待见万贵妃。
首先、万贵妃和朱见深的感情不符合士大夫们的"爱情观"。万贵妃的年纪几乎可以当朱见深的母亲了,朱见深还如此着迷于万贞儿,令人费解。所谓"物极反常则为妖",为了一个老女人,不愿意"雨露均沾",几乎害得国家无后,士大夫们肯定是不答应的。
《成化十四年》----贾静雯版万贞儿
其次、成化年间,皇帝的不作为,导致奸邪小人横生,朝堂是乌烟瘴气,而这些人又都和万贵妃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这样一来,后世士大夫们肯定也是把这个锅给万贵妃按上了。
第三、一些时间上的问题,也给了人们以想象的空间。并且"有史可依"。古有燕啄皇孙,现有万毒皇孙。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啊。而这种"张冠李戴"构陷他人的做法,对于士大夫们可谓是得心应手,屡试不爽。
最后、在《明宪宗实录》并没有记载万贵妃逼有孕的嫔妃打胎,毒害皇嗣,害死纪氏,最多也就是数落万贵妃专宠、奢侈、所用器物僭越了她的级别、提携娘家人、勾结外臣企图干涉朝政。而到了清修《明史》的时候,才出现这些跌宕起伏的情节。而这样抹黑明朝的皇帝,抹黑明朝后宫,其实是服务于清廷,只有明朝这样混乱不堪,才彰显因失德而失天下。这才突出了清朝继承大统的正确性。
也难怪,乾隆看了这段历史之后,满怀激情的写了一篇《驳明宪宗怀孕诸妃皆遭万妃逼迫而坠胎》。不由得感慨下,"好人"要是做起"坏事"来,真比坏人更坏。
附《驳明宪宗怀孕诸妃皆遭万妃逼迫而坠胎》:
出自《乾隆御批通鉴》卷十一《自明仁宗起至明武宗止》驳明宪宗怀孕诸妃皆遭万妃逼迫而坠胎
宪宗偏宠万妃,任其妒毒而不能检制,几成炎刘燕啄之祸,柔暗实无可辞责。但宫闱事秘,流传又岂口尽凭?如所称'后宫有妊,皆遭潜害',则此前之佑极,生于成化五年,何独无恙?且其何察必严,又何独于纪妃以'病痞'相蒙?而宫婢钩治,亦肯代为容隐?至皇子既生,即使张敏溺毙,敏纵欲护救,亦必潜匿外廷,密为保育,又安敢仍留附近安乐堂之他室?吴后复往来哺育,竟不虑万妃之稍有知觉乎?且佑极故在,而敏惊称知'上未有子',出于何意?且佑极旋即立储,又岂能隐秘不使万妃知之?记载家传闻异词,往往从而缘饰,不足深信类此多矣。史家记万妃之事,皆谓其骄妒横行,至于后宫有妊尽遭药堕。今以宪宗封建诸子证之,知其说殊不足尽信。盖宪宗偏宠万妃及妃之恃宠骄妒,固当时情事所有。若谓其专房溺惑,则后宫必进御无期,何就馆之多,竟尔绳绳相继?如是年及孝宗初受封,共有十人,其最幼者乃宪宗第十四子,而所云饮药堕胎者若尚不可胜计,其生不为不蕃。万妃果妒者,岂能挺贯鱼及众而诞生成立者,如是多乎?总之宫闱事秘,传闻已不可凭,或由众人深嫉万安之假附乱政,遂饰为无稽之言以归万妃。记载家耳食滋讹,于成化间事,几不啻汉成时昭阳祸水,而不顾其迹之矛盾,亦可怪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