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建筑“大家”谈
文/王新英
《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 年)》指出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利用乡村传统文化,传承传统建筑文化,使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融入乡村建设与维护。毫无疑问,乡村建筑遗产是乡村传统文化的重要实物载体,乡村振兴离不开乡村建筑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独特的地理环境、历史人文条件,使得东北乡村建筑遗产具有多元性、丰富性、景观独特性等建筑文化特征,在建筑设计、建材选择及局部处理手法等方面独具一格,是中国民族建筑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内容。
据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东北三省一区中辽宁省、黑龙江省及内蒙古自治区城镇化率均已超过全国城镇化率64.72%的基准线水平。在城镇化进程中,东北乡村建筑遗产曾经赖以生存的外界环境不可避免的发生种种改变,曾经民谣中“草皮房子篱笆寨”“窗户纸糊在外”的土(泥)砖石木结构东北乡村建筑被现代钢筋混凝土建筑逐渐取代,相当数量的东北乡村建筑遗产在此期间或受损或消失,保护形势严峻。如何有效的保护和传承特色鲜明的东北乡村建筑遗产,让其在当今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再次焕发勃勃生机,是一项具有现实意义的重要课题。一方面,我们需要有效保护东北乡村建筑遗产的历史记忆,使其免受破坏;一方面,我们也需要研究创新方式来传承东北乡村建筑遗产,使其焕发生机。
传统的建筑保护模式主要是通过图纸、文字、影像等形式进行记录,成果单一且难以准确客观反映建筑原貌。数字中国时代,以往传统的乡村建筑遗产保护理念与手段显然不再能够满足未来建筑遗产保护过程中学术研究与实践应用的现实需要,需要从保护理念与技术手段等方面创新。数字化技术的持续推陈出新,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全球趋势下,为乡村建筑遗产保护与传承带来新的机遇。自2017年开始《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国数字乡村发展报告(2019)》等文件相继从政策层面指出推进乡村优秀文化资源数字化、建立文物资源信息数据库,加强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等相关要求。可以说,数字化技术为东北乡村建筑遗产保护提供全新的可能,国家政策的出台促进了东北乡村建筑遗产数字化保护的发展进程。
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领域一直热衷于数字化技术革新及新型技术探索,现阶段国内建筑学界、文物保护界等领域专家学者、科研人员及从业者们已综合利用点云、BIM及GIS等技术开展乡村建筑遗产数字化保护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云南、山西、广东、广西、西藏等省、自治区的乡村建筑遗产数字化保护理论与实践研究均取得喜人成绩。聚焦东北乡村建筑遗产的数字化保护,近年来相关科研院所及高等院校研究者已相继开展满族、蒙古族、赫哲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达斡尔族等民族建筑遗产的数字化保护研究,研究成果集中在数字化保护的必要性、可行性、建筑信息数字化采集原则、路径及具体案例等方面,同时青睐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及混合现实等新型数字化技术在乡村建筑遗产保护中的应用探索,尝试通过构建网站、APP应用程序等新媒体平台等开展乡村建筑遗产数字化应用研究。
学术领域虽已开始较为深入的数字化技术在乡村建筑遗产保护与传承方面的应用研究,但对于东北乡村建筑遗产数字化保护问题还缺乏整体的分析和梳理。东北乡村建筑遗产数字化保护是指将乡村建筑遗产的时空、图文等信息转译为数字化信息并进行存储,以供未来保护规划方案制定、建筑修复施工及学术研究和文化交流等目的使用的过程。由于乡村建筑自身的不可再生性,利用数字技术凝固建筑的数据信息和文化属性资料,形成数字化信息档案,能够在乡村建筑遭受损毁破坏后成为未来修缮和复原过程中的重要参考依据,实现修缮或复原过程中的可逆性操作、避免“二次破坏”导致的建筑遗产原真性受损。
根据以往实践经验,开展东北乡村建筑遗产数字化保护,一方面数字化技术能够保留现有建筑历史文化信息,使其不至于因城镇化进程而消失;另一方面数字化能够实现乡村建筑遗产的有效传承,为城镇化进程中现代建筑设计提供建筑文化借鉴,避免“千城一面”的尴尬情况的出现。因此,东北乡村建筑遗产数字化保护并非止步于信息数字化与简单存储,而是需要实现多样化功能设定,此方面也是以往相关研究尚未深入涉及或忽略的研究内容。具体来说,是在将已经数字化技术处理和未来将持续采集更新的东北乡村建筑遗产的空间地理信息、模型数据、图文影像及建筑文化属性资料进行归档管理与高效存储的基础上,构建可实现检索、浏览、提取、复原、展示、交互及更新等功能的信息数据库,实现数字技术与乡村建筑文化的高度融合,在实现原始信息积累的同时又能够有效推动东北乡村建筑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东北乡村建筑遗产信息数据库,无论是对于今后指导修缮与复原工作,还是为后续研究积累基础材料、提供现代建筑设计借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东北乡村建筑遗产风格各异、千姿百态,建筑遗产信息复杂多样、建筑数据标准不一, 保护与传承工作复杂且艰巨,数字化保护无疑是最实用且有效的方法。从建筑遗产保护角度来说,城镇化进程中东北民居建筑遗产保护工作任重道远,通过数字化保护理念与技术,保存建筑数字化信息,建立数据信息库,对于传承民族建筑文化、保护民族建筑遗产有着重要的意义。从建筑文化传承角度来说,数字化技术在东北乡村建筑遗产传承过程中有其特有的技术优势,有利于提高东北乡村建筑遗产的传播覆盖面,有助于激东北发乡村建筑遗产自身生命力,使其在数字化时代可以历久弥新、不断传承。
王新英,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专家,吉林建筑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吉林省建筑历史与建筑遗产保护学会副秘书长。主要从事风景园林遗产与保护、建筑历史与建筑遗产保护、遗产数字化与创新应用研究;主持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多次荣获吉林省社科优秀成果奖、长春市社科优秀成果奖。
(本文经作者授权,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信息宣传部整理、编辑,更多精彩内容敬请期待下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