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体瘤是一种常见的颅内良性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10-20%,其临床表现多样,常累及全身各个系统与器官。包括垂体瘤在内的垂体疾病的诊疗,需要神经外科、内分泌科、检验科、影像医学科、放疗科等多个专业的协同合作,因垂体是调整机体代谢与内分泌功能的中枢,此处的病变往往会伴随激素异常与代谢紊乱,因此,垂体相关激素的精准检测对疾病的诊断、治疗评估与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日前,由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主办的“精准检测助力金垂体诊疗创新论坛”于线上成功举办,众多行业权威专家共聚云端,分享华山医院“金垂体”诊疗模式的建设经验,并围绕精准检测在垂体疾病诊疗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进行了深入探讨。
关明教授
大会主席、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检验医学科主任、中心实验室主任关明教授表示:“精准检测是垂体疾病精准诊疗的重要基石。近年来,依托国际首创的华山医院‘金垂体’诊疗中心,我院检验科在垂体疾病检测技术创新、检验结果解读与案例分析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希望借助此次论坛,增进临床与检验的交流协作,共同助力提升我国垂体疾病的诊疗水平,为更多患者带来获益。”
华山·金垂体
打造多学科融合诊疗新模式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金垂体”诊疗中心成立于2018年,作为国内最早开展垂体瘤多学科联合诊疗的示范单位之一,该中心打破了“以单一学科为中心”的传统疾病诊疗模式,整合了包括神经外科、内分泌科、妇产科、男科、影像科、放疗科、检验科等顶尖学科资源,成为诊治垂体疾病数量国际最多、诊疗设备国际前沿、医疗质量国际领先的中心。
王惠英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医务处处长王惠英教授指出:“现如今,医学学科发展正朝着整合医疗、多学科融合医疗的新方向迈进,多学科相互促进、相互依赖、共同发展。我院‘金垂体’多学科融合诊疗新模式正是基于此而打造,为患者带来一站式全程医疗服务。”
赵曜教授
“金垂体”诊疗中心负责人、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虹桥院区副院长赵曜教授强调:“‘金垂体’模式的‘融合’创新是在MDT多学科诊疗模式之上的升级迭代,在这一创新探索与实践之路上,汇集了来自不同专科的集体智慧,而其中,检验科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希望通过充分联动检验与临床等多学科,检验能够在垂体疾病诊疗中发挥更高价值,以‘精检验’赋能‘金垂体’的持续发展。”
精准激素检测
助力垂体疾病精准诊疗
作为人体的高级中枢,脑垂体分泌的激素调控多处靶器官,一旦出现激素分泌异常,将给全身多系统造成影响,需借助多学科优势制定完整的诊疗策略。会上,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张朝云通过解析典型病例,介绍与梳理了“金垂体”诊疗模式的工作流程,并分享了激素检测在垂体疾病诊疗管理中的应用经验。
张朝云副主任
包括肾上腺激素、甲状腺激素、性激素及生长激素类等在内的激素检测,能够为临床判断疾病状态、评估手术疗效等提供重要参考依据。张朝云副主任指出:“以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为例,相较于波动较大的生长激素(GH),IGF-1血清浓度相对稳定,其不仅可作为生长激素相关疾病筛查诊断的常规检测,在垂体疾病患者的术后随访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每三个月定期监测IGF-1的水平,可助力临床评估患者肿瘤是否全切干净或复发、正常垂体功能是否受损、激素替代治疗剂量是否合适。因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将直接影响临床对病情的判断及对后续治疗的调整。”
蒋浩琴副主任
由于激素检测过程相对较为复杂、干扰因素较多,如何实现精准检验是“金垂体”诊疗模式下不可忽视的关键挑战之一。对于如何应对实验室检测方面的挑战,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检验医学科副主任蒋浩琴强调:“为了给垂体疾病诊疗提供‘最强助攻’,实验室应开展更多垂体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前沿检验项目,生长激素、皮质醇等重要激素项目的报告范围需满足精准诊疗需求,并通过检验流程的优化与打造,以实现检测能力的持续优化。同时,还应充分重视巨分子蛋白、异嗜性抗体和钩状效应等检测干扰,注意检测各环节影响因素的识别,重视化验单之外的信息,对结果进行综合的解读和判定。”
与此同时,在患者诊疗过程中,激素检测结果的一致性和可比性也是需要尤其注意的。由于同一激素指标存在年龄、性别、生理病理状态的差异,检测的参考范围也有所差异。建议采用具有不同性别与年龄段参考范围、变异系数(CV)较低的检测,为临床提供更精准、有效的诊疗依据。
据悉,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检验医学科所采用的IGF-1检测针对不同年龄段的男性与女性提供了相应的参考范围,且经过大样本人群的验证,其CV值在5%以内,18分钟即可提供检测结果。同时,其基于世界卫生组织(WHO)2010年更新推荐的IGF-1测量标准进行了标准化升级,确保正确赋值浓度与高质高效的检测结果。
胡尧副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检验医学科免疫组组长胡尧介绍道:“为了更便于临床解读患者的IGF-1检测报告,我院检验科在IGF-1检测报告上增加了IGF-1指数,即检测值和其对应参考范围上限的比值,有助于临床更直观地监测IGF-1水平变化,更易于临床评估疾病进展及治疗情况。”
持续创新探索
应对复杂诊疗挑战
检测技术的不断探索创新、新兴信息技术在实验室的应用,为精准检验的发展变革持续赋能,也为“金垂体”模式下的精准诊疗带来持续动力。
蒋浩琴副主任以甲状腺血清学检测为例介绍了数字化工具在检验科的应用经验,她指出:“基于甲功模式的复杂性,约有1%-10%的甲功检测结果需要特殊的跟踪和个性化的解读。此外,不同平台的检测结果不一致,以及患者的生理因素、病理因素、分析前干扰因素对检测结果造成的影响等,都为甲状腺血清学检测结果的解读带来挑战。甲状腺血清检测辅助软件(TSTF)这一数字化工具的应用,能够帮助我们更高效地进行结果解读,为甲状腺功能异常的垂体疾病诊疗助力。”
此外,在高泌乳素血症的鉴别诊断中,除了生理性、病理性和药物性导致泌乳素(PRL)升高之外,还要排除巨泌乳素血症。胡尧副教授介绍:“由于目前无法检测巨泌乳素,鉴别真性高泌素血症与巨泌乳素血症成为临床实践中面临的挑战。针对这一困境,我院检验科研究了泌乳素单体的创新检测方法,并首次建立上海地区两性人群泌乳素单体的参考区间,为高泌乳素血症的精准诊断助力。”这一检测技术获得了第34届上海市优秀发明选拔赛“优秀创新项目”银奖,也已成功申报上海市医疗技术临床应用新项目。
为了更好地赋能垂体疾病诊疗,罗氏诊断积极创新探索,其拥有Elecsys生长激素系列检测(IGF-1、IGFBP-3)和全面覆盖甲状腺功能、自身抗体、肿瘤标志物的Elecsys甲状腺血清检测整体解决方案。此外,首推的甲状腺血清检测辅助软件(TSTF)能够全面展现检测结果的影响因素,智能匹配罗氏特定人群参考值,为检验与临床提供甲功检测结果深度分析和参考。
权威专家对话
共促垂体疾病诊疗未来发展
本次论坛也邀请到了来自各大医院检验科的权威专家各抒己见,共同基于华山医院“金垂体”诊疗中心经验,深度探讨垂体疾病诊疗管理未来发展。
崔巍教授
主持嘉宾、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检验科主任崔巍教授表示:“顶尖的垂体诊疗中心离不开顶尖的检验团队能力的大力支持。当前,内分泌检验在整个检验领域的发展相对薄弱,如何围绕临床需求,进一步优化激素指标的精准检测是关键,这需要检验与临床各学科的共同努力。”
杜鲁涛教授
主持嘉宾、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检验医学中心杜鲁涛教授表示:“华山医院的‘金垂体’模式为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标杆,实现了从‘以标本为中心’到‘以患者为中心’的转变,使精准的检测技术为临床提供有效、可靠的支撑,值得全面学习。
李冬教授
主持嘉宾、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检验科主任李冬教授表示:“检验对于临床诊治非常重要,如何让检验人员完全融入到相关疾病的诊治当中,我们还需要付出更多努力与实践。”
李贵星教授
吴晓燕主任
陈兴英副主任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实验医学科李贵星教授、上海市青浦区中医院检验科吴晓燕主任、嘉兴市中医医院检验科陈兴英副主任围绕垂体疾病相关激素检测的精准检测话题进行了交流探讨与经验分享,并指出检验科应积极加深与临床沟通,携手推进垂体疾病诊疗水平的提升,为患者带来更多获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