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7月初,遵照中央军委指示,华东野战军将全军部队一分为三,各自寻求战机对当面之敌发起攻击,以此策应中原野战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力图粉碎国军重兵集团对山东解放区发动的“重点进攻”。
在这期间,由于分兵后的部队过于分散,虽也取得过一些胜利,但华东野战军自身却损失很大,在山东和华中根据地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七月分兵”,是华东野战军军史上的一个极其重大的事件。本文仅就华东野战军1947年“七月分兵”的整个过程,进行平铺直叙,不带观点,力求中立,捋一捋这段至今已逾七十年的历史。
“七月分兵”,发生在孟良崮战役刚刚结束的两个月后。1947年7月初,奉中央军委命令,华东野战军一分为三:
第一部分:由叶飞的1纵和陶勇的4纵组成。叶飞、陶勇率领这两个纵队越过临蒙公路,挺进鲁南。
第二部分:由何以祥的3纵、王建安的8纵、宋时轮的10纵组成。华东野战军参谋长陈士榘、政治部主任唐亮,率领这3个纵队向鲁西泰安、大汶口挺进。
以上分别挺进鲁南、鲁西的这5个纵队,史称“华野外线兵团”。
第三部分:由陈毅、粟裕、谭震林指挥韦国清的2纵、王必成的6纵、成钧的7纵、许世友的9纵、陈锐霆的特纵,在位于鲁中的沂水地区与敌人周施,试图牵制敌军,伺机将其分割歼灭。
由陈粟谭指挥的这5个纵队,史称“华野内线兵团”。
“七月分兵”后,华东野战军内线兵团和外线兵团为了打破敌军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与敌人进行了多次作战。
虽也歼灭了大量敌人,但由于分兵导致兵力太过分散,大部分战役都打成了消耗仗,甚至造成华东野战军四次战斗失利,代价极为惨痛。
回想分兵前的一年时间里,从1946年7月13日至8月31日,当时还叫作华中野战军,在司令员粟裕的率领下,在苏中地区同12万敌军展开激战,连续取得宣泰、如南、海安、李堡、丁林、邵伯、如黄路等7次战役的胜利,歼敌5万余人,史称“七战七捷”。
再到1946年12月的宿北战役、1947年1月的鲁南战役、2月的莱芜战役、5月的孟良崮战役等等,这些一个接一个的大胜战,一场连一场的歼灭战,全都是发生在1947年“七月分兵”前的一年时间里。
而“七月分兵”后,兵力薄弱的叶飞1纵和陶勇4纵,虽然在7月上旬攻占了费县、峄县、枣庄。陈士榘和唐亮也率领3纵、8纵、10纵攻占了津浦路大汶口至万德段,逼近兖州、徐州,直接威胁到敌人的大后方。
但敌军位于鲁中山区的邱清泉整编第5师等7个整编师马上西援,使得正在围攻滕县的叶飞1纵,瞬间就陷入了被敌人前后夹击的险境之中。
攻击滕县,叶飞原来拟定的作战计划是两日内攻克。但敌整编第20师死守待援,拼命抵抗,1纵从14号打到16号,整整打了3天还是攻不下滕县。
7月17日,进退不得的叶飞,不得不紧急向陶勇的4纵求援。
与叶飞1纵并肩挺进鲁南的陶勇4纵,此刻正在围攻邹县,同样因为自身兵力单薄,17日与敌血战一夜,未能攻克。
陶勇明白,为了救援叶飞1纵脱离险境,只有迅速合兵一处,集中攻击一点,并且马上拿下滕县,才能避免陷入敌军的前后合围。
7月18日,无奈的陶勇只得命令4纵停止攻击邹县,紧急南下支援1纵攻击滕县。但由于邱清泉等部驰援滕县的前卫部队已愈来愈近,对叶飞1纵的合围之势即将形成。
叶飞、陶勇合兵后只得放弃攻打滕县的战斗计划,一场攻城仗瞬间就变成了一场突围仗……
1纵、4纵历经13天苦战,部队边打边退,一层又一层地突破敌军围追堵截,另一边的陈士榘和唐亮也率领3纵、8纵、10纵前出接应。
战至8月1日,叶飞、陶勇所部终于在济宁附近同陈唐部队会合,脱出险境。
从攻城仗转为突围仗的这半个多月里,1纵、4纵付出的代价非常惨重,减员超过三分之一,重装备在突围过程中几乎全部丢光……
这是“七月分兵”之后的第一次严重失利,都说福无双至,祸不单行,接下来的日子里,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的严重失利,也接踵而来了!
南麻、临朐两次战役的失利,再次将“七月分兵”后,华东野战军在各个攻击方向上均是兵力单薄,无法对敌军分割包围的弊端暴露无遗。
南麻地处鲁中山区腹地,三面环山,是沂河几大支流发源地,临朐也有一条弥河穿城而过,水网非常密集。进入7月中下旬,南麻、临朐又接连数日暴雨,使得整个区域陷入一片泥泞。
南麻战役前,华东野战军原本的计划是集中韦国清的2纵、王必成的6纵、许世友的9纵,合围敌整编25师,一口吃掉黄百韬。
但黄百韬一眼就看穿了华野的作战计划,并察觉到华野部队在兵力调配上并不宽裕,于是让自己的整25师与黄国梁的整64师紧紧贴在一起,丝毫不给华野机会对整25师进行分割包围。
走在最前面的是敌整9师,稍后的整25师和整64师紧紧靠一起,三个师呈三角箭头向前开进。
华野内线兵团的兵力不够,既没有能力将这三个师一口吞下,也没有办法对其实施分割,逐个歼灭,只得放弃原定计划,继续寻找战机。
而胡琏的整编11师在7月8日占领南麻后,遵照南京国防部制定的“固守南麻,吸引解放军,以收内外夹击之效”的作战计划,一直驻扎原地,并没有任何将要机动的迹象。
粟裕灵机一动,将歼灭胡琏的整11师,作为了战役目标。
7月17日晚,也就是正在外线作战的叶飞、陶勇所部,攻击滕县、邹县失利的当晚,华野内线兵团对胡琏的整11师发起了攻击。
胡琏利用战前紧急建好的环形防御工事固守待援,大雨中,华野2纵、6纵、9纵的炸药爆破无法实施,而陈锐霆的特纵又因为暴雨滂沱,道路泥泞,重炮根本拉不上预设的攻击阵地,使得华野部队的攻击能力大打折扣。
而此时,眼见胡琏被围,敌整9师、整25师、整64师调过头来,马上扑向华野大军。华东野战军负责打援的部队是成钧的7纵,而仅仅一个7纵又怎能挡得住敌人的三个整编师……
整9师,整编前番号是第2军,整编后辖3个整编旅,美械装备,全师30000余人。
整25师,整编前番号是第25军,整编后辖3个整编旅,日械装备,全师27000余人。
整64师,整编前番号是第64军,整编后辖3个整编旅,杂械装备,全师24000余人。
而固守待援的胡琏整11师更是不容小视,整编前番号是第18军,整编后辖3个整编旅,美械装备,全师34000余人。
眼看十余万敌军即将对华野攻击部队前后合围,外线部队叶飞、陶勇所经历的险境又将再一次重演,粟裕只得命令部队撤出战斗……
华野在撤出战斗的过程中非常被动,7月22日被胡琏的整11师和来援的整9师前后夹击,损失巨大。
该役,华野伤亡14000余人,韦国清的2纵伤亡3000余人,王必成的6纵伤亡2000余人,许世友的9纵伤亡最大,约5000人,担任阻援任务的成均7纵和渤海军区,各自伤亡2000余人。
敌军损失不到9000人,整11师伤亡5000余人、整9师、整25师、整64师伤亡合计4000余人。
历时5天的南麻攻坚作战失利后,华东野战军4个纵队本来向北转移到临朐的西南区域,正准备进行休整时,却侦察得知李弥整编第8师的一个旅刚刚到达临朐,还没来得及构筑防御工事。
刚在南麻吃了败仗的华东野战军,为鼓舞士气,决定让刚从南麻撤下来的2纵、6纵、9纵攻击临朐城,成均的7纵仍然担负阻援任务。
于是,“七月分兵”之后的第三次重大失利接着就来了……
临朐三面环山一面临水,本就易守难攻。而且天气情况和南麻攻坚时一模一样,连日暴雨不断,弥河河水暴涨,逾出河堤的洪水将陈锐霆的特种兵纵队挡在了临朐西南方向,华东野战军的重炮部队如上次一样,再次无用武之地。
和南麻战役一样,临朐战役同样打了5天,战至7月30日,韦国清的2纵第5师14团攻入临朐城内的7个连,因后续部队未能及时跟进,被敌军两个团包了“饺子”。
14团副团长宋延年在战斗中牺牲,部队苦战3小时后伤亡殆尽,除数百名伤员被俘外,余部全部牺牲。
而此时担负阻援的成钧7纵,仍然因为兵力不足,根本无法挡住敌人整9师、整25师、整64师的轮番进攻,阻援阵地被突破后,敌军很快就将兵临城下。
千钧一发之际,华东野战军只得再次停止攻击,全军撤出战斗,向诸城方向转移。
历时5天的临朐战役,华野总计歼敌8000余人,其中2纵、6纵、9纵歼灭临朐城内守军6000余人,7纵在阻援战斗中歼敌2000余人。
该役,华东野战军伤亡11000余人,2纵4师12团,以及担负阻援任务的7纵19师56团在撤退时,500多人被俘。
自华东野战军“七月分兵”后,无论是外线作战的叶飞和陶勇、陈士榘和唐亮,还是内线作战的陈粟所部,三仗三败,大片根据地丧失。
华东野战军外线、内线的作战部队在短短不到30天的时间里,战斗损失超过25000人,这是从华中野战军诞生,到现在的华东野战军为止,从未发生过的,接二连三的重大失利。
而敌人也从7月份的这三场战斗中,找出了“七月分兵”后华东野战军的弱点,认为分兵后的华野已经不是对手,对国军根本构不成威胁。
于是,敌人便不再受陈粟部队的牵制,将原先留在该地区的5个整编师,调走了4个师,只留下了整75师继续与陈粟内线兵团纠缠。
整9师、整11师、整25师全都被调往大别山地区,用来进攻正在跃进大别山的中原野战军。
本来华东野战军“七月分兵”的战略目的,就是为了牵制敌军,以内线、外线兵团同时在整个鲁中、鲁南、鲁西对敌人发起攻势,以此来减轻敌人对中原野战军的压力。
结果,华东野战军却因为分兵导致了自身力量薄弱,三仗打下来,让敌人窥探到了弱点,不仅无法牵制住敌军主力,反而让敌人将原先留在鲁中、鲁西南的主力部队移往大别山。
华野的“七月分兵”,实际上是加重了中原野战军的压力。
南麻临朐战役结束后,南京国防部已不再把鲁中、鲁西、鲁南的华东野战军视为主要对手了,一门心思就只专门对付大别山的中原野战军。
这就让华东野战军似乎寻得了一个机会,随着整9师、整11师、整25师被调走,驻扎在距离鲁西南仅几百公里,位于通许地区的敌整编75师,孤零零的就摆在华东野战军眼前。
但结果却是,华东野战军想将其分割,整75师却不上当,3个旅紧紧抱成一团。想围歼,又怕吃不掉,担心再次打成消耗战。
粟裕最终还是没有把握打好这一仗,但北线除了整75师之外,又实在是无仗可打。陈粟遂向中央请求,华东野战军即刻南下,配合陈赓部队消灭敌人整编第3师。
华东野战军南下后,于12月25日在祝王寨、金刚寺配合陈赓部队歼灭了赵锡田的整编第3师。但随后马上又在确山战役中,再次因为兵力不足吃了大亏。
12月29日,华野3纵对敌人整编第20师控制的西关、北关以及城南的制高点6563高地发起攻击,虽相继成功占领,但分兵驻守后,兵力不足的情况再次体现得淋漓尽致……
3纵正面是敌人整20师的多轮反扑,背后是敌人整4师、整9师、整11师,一共3个整编师的来援之敌,华东野战军再次面临腹背受敌的窘境,不得不再次撤出战斗,唾手可得的胜利,再次失之交臂。
自1947年华东野战军“七月分兵”之后,这是第四次在敌人的前后围攻下,因兵力严重不足,而造成的战斗失利。
此后,直到1948年6月豫东战役发起前,华东野战军在大半年的时间里,几乎没有再发起过大的战斗。
华东野战军“七月分兵”的初衷,是为了打破敌军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以内线兵团、外线兵团同时发起的作战,试图歼灭或牵制敌军,配合中原野战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力图在减轻中原野战军压力的同时,为我军即将发起的反攻赢得时间。
这一战略布局的起因,是因为敌军重兵集团对山东解放区采取“重点进攻”后,中央认为:敌人既然在正面集中绝对兵力,我军便不应再继续集中兵力与其正面相抗,而应改取分路出击其后方的策略,对其牵制、分割、甚至寻机歼灭。
中心思想就是:华野分兵,内外线同时出击的战略部署,哪怕在战术上失利,但只要能够牵制住敌军,确保中原野战军顺利跃进大别山,在战略上也是一个伟大的胜利。
“局部的牺牲,是为了保证全局的胜利!”这一点很好理解。
但华东野战军“七月分兵”后,在内线外线接连遭遭失利的情况下,是否真正达成了牵制敌军主力,配合中原野战军跃进大别山的战略企图了呢?
这一问题显而易见:华野南麻、临朐两次战役失利后不久,南京国防部将原先一直留在鲁中、鲁西、鲁南的5个整编师的其中4个,统统调往大别山地区与中野作战。中原野战军面临的压力反而更大了。
“七月分兵”最终所达成的战略意义该怎样定论?
这也是时至今日,史学家们一直讲不清楚的一个悖论,更是广大军事爱好者长久以来争论的一个焦点话题。
此外,“七月分兵”后,进入鲁南的1纵、4纵,经过连续半个月的突围作战,战斗减员与非战斗减员非常严重。
1纵辖下的3个师,除第1师外,另外的两个师各自仅辖一个团和一个半团。4纵的每个师都由原先的3个团缩编为两个团。
加上内线作战部队的减员情况,华东野战军内线、外线各纵队的战斗减员及非战斗减员总数高达5万余人,这是华东野战军自组建以来从来没有出现过的损失情况。
“七月分兵”造成了华东野战军的兵力过度分散,这也是导致华野内线和外线作战部队在接下来的各次作战中,一次又一次失利的根本原因。
华东野战军“七月分兵”,本想将山东战场上的主动权掌握在我军手中,调动并扯散国军对山东“重点进攻”的各个作战集团,以达到各个击破的目的。
然后,“七月分兵”后不仅未能扯散敌人的进攻集团,反而首先将自己的部队扯散,造成了各次战役中兵力严重不足,攻城部队打不赢守军,阻援部队挡不住援军的尴尬境况。
最终华东野战军只能被迫撤离经营了多年的沂蒙山根据地,在军事上和政治上都造成了极为严重的负面影响。
华东野战军整个7月份作战的失利,直接导致了后来在胶东保卫战初期,我军一直处于被动局面。
胶东地区被国军占领之后,我军关内部队和关外的东北野战军的交通联系彻底被敌人切断,这一恶劣的情况一直延续到1947年底,整整持续了5个月。
综上所述,这就是华东野战军1947年“七月分兵”后,所出现和引发的一系列实实在在的真实情况。
事隔七十多年,虽然正史早有定论。但时至今日,对于华东野战军“七月分兵”的利与弊,各大军事院校仍将其视为一个课题进行研究,从未间断。
诸多军校的学子们,更是以这一事件,作为自己毕业论文的选题,从各个角度阐述自己的观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