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图:陈安茗山水画作品
(文字资料来自于网络)
陈安茗简介
陈安茗,原名安明,北京艺韵阁书画院院长,北京正心正举应用科学研究院山水人文艺术中心主任,文化部中国山水画创作院院士,北京凤凰岭书院中国画创作院院士,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华诗词网、中华诗词论坛高级顾问和导师。作品入选第九、十届全国美展等国家级展览,多幅山水画作品被中央直属机关重要机构收藏,作品入编《当代美术全集》第二卷,出版有《陈安明美术作品集》《贵有古意·山水画作品集》《师古图今·中国画名家档案陈安明卷》《高等美术院校教学范本·陈安茗山水画作品集》等个人画集。
1,江从西南来95x95cm
【每周画题】陈安茗山水画(039)山水画的文质彬彬
论语·雍也》:“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按字义,文,文采;质,质朴;彬彬,杂半之貌。南宋朱熹《论语集注》:“言学者当损有余,补不足,至于成德,则不期然而然矣”。清刘宝楠《论语正义》:“礼,有质有文。质者,本也。礼无本不立,无文不行,能立能行,斯谓之中。”孔子此言“文”,指合乎礼的外在表现;“质”,指内在的仁德,只有具备“仁”的内在品格,同时又能合乎“礼”地表现出来,方能成为“君子”。文与质的关系,亦即礼与仁的关系。于此一则体现了孔子所竭力推崇的“君子”之理想人格;另一则反映了其一以贯之的中庸思想:即不主张偏胜于文,亦不主张偏胜于质;当不偏不倚,执两用中,而做到过点且属不易。“子曰:‘虞夏之质,殷周之文,至矣。虞夏之文,不胜其质;殷周之质,不胜其文;文质得中,岂易言哉?”(《礼记·表记》)
2,江上寄巴东故人96x112cm
典藉里的文与质
《画禅室随笔》:北苑画杂树,但只露根,而以点叶高下肥瘦,取其成形,此即米画之祖,不在斤斤细巧,最为高明。
《潜溪诗眼》:惟陶彭泽(渊明)体兼众妙,不漏锋芒,故曰质而实绮,臞而实腴,初若散缓不收,反复观之乃得其奇处,夫绮而腴与其奇处,韵之所从生,行乎质与臞,而又若散缓不收者,韵于是乎成 --- --- 是以古今诗人,唯渊明最高。
《竹谱详录》:竹之为物,非草非木,不乱不杂,虽出处不同,盖皆一致。密而不繁,疏而不陋,冲虚简静,妙粹灵通,可比于全德君子矣。《论语 颜渊篇》: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犹犬羊之。《四书集注》:彬彬犹班班,物相杂而适均之貌。《韩非子 难言篇》:繁于文采则见以为史,以质信言则见以为鄙。《淮南子 谬称篇》:文者,所以接物也,情系于中而欲发外者也。以文灭情则失情,以情灭文则失文,文情理通,则凤鳞极矣。
3,山居68x68cm
山水画里的文
从古到今,中国人对山,犹其大山,无比地崇敬。视为天与地的连接、神仙居住的地方,有生命有灵气的地方,是至高无上、崇高无比的权力与地位的象征,是静穆的阳刚。而把水看作是智慧的化身,是润泽和蕴育世间万物生灵的生命之源,是流动的阴柔。水的阴柔、山的阳刚,水的动、山的静,恰恰符合了中国古老的道家阴阳哲学。老子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的“道”在美学上的体现就是一种含蓄朦胧、玄远静穆之美,也是“大象无形”之美赋予山水画无限生机。恽南田一段高论能帮助我们对山水画与“道”密切联系的理解与感悟,作为画家“须知千树万树无一笔是树,千山万山无一笔是山,千笔万笔无一笔是笔。有处恰是无,无处恰是有,所以为逸。”恽南田的不是树、不是山、不是笔正是山水画“道”的境界,“天人合一”的境界。
南朝山水画家、理论家宗炳在其著作《画山水序》中说:“圣人含道映物,贤者澄怀味象。至于山水,质而有趣灵,……夫圣人以神道法,而贤者通;山水以形媚道,而仁者乐。”宗炳认为:山水的形象中蕴含着“道”,而“道”映于物,需要贤者静气、净心去感悟和体味。与宗炳同时代的王微在《叙画》中也如是说:“本乎形而融灵……止灵亡见,故所托不动。”王微同样认为,神和灵是与形不可分割的整体,神无所见,所以托于山水的具体形式上,王微所说的“灵”指的也是“道”。老子《道德经》论水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老子认为水虽柔弱,但水恩泽万物而不争利,天下万物以水为至柔,但水能以弱胜强、以柔克刚。这些高论充分体现了道家“阴柔之美”的美学核心思想。这在董源、巨然、“二米”、黄公望、王蒙山水画作品中轻松萧散的笔致线条、简远平淡的意境得到了明显地体现。
4,烟花山青68x68cm
山水画里的笔墨形质
中国画的用笔源于中国书法,书法艺术的用笔理念及点画笔致对传统中国画的根深蒂固的影响是极其奥妙的。所谓“以书入画”实际上就是讲笔、线、点、画的质量与涵养。东汉书法大家蔡邕论书云“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若迫于事,虽中山兔毫不能佳也。夫书,先默坐静思,随意所适,言不出口,气不盈息,沉密神彩,如对至尊,则无不善矣。”又云“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势出矣……”。南齐谢赫在其著作《古画品录》提出的“六法”中的“骨法用笔”,以及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中“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黄宾虹的“平、圆、留、重、变”,都说明了“书画同源”的理念相通的含义。书法艺术技巧中的起笔、收笔、中锋、侧锋、顺锋、逆锋、藏锋、露锋、散锋、方笔、圆笔、拖笔以及转折、提按、疾涩等等笔法,在勾、皴、擦、点、染的基础上,大大地丰富了国写意画的点画笔线形质。
“墨者,高低晕淡,品物浅深,文彩自然。”墨色的浓、淡、干、湿的层次变化是依靠用笔来体现的,“笔为之骨,墨为之肉”,骨肉相生,才具有鲜活的生命形象。而焦墨、浓墨、重墨、淡墨、清墨“墨分五色”的丰富意味,是依靠水份的作用。黄宾虹说:“墨法之外,当立水法”,水多则墨淡,水少则墨重,可见墨有水则活,水有墨则现,水墨交融,两者难以分开。水与墨衍生出了中国写意画的丰富墨法:浓破淡、淡破浓、干破湿、湿破干、水破墨、墨破水、墨破色、色破墨以及积墨、渍墨、晕墨、泼墨、冲墨、宿墨等。墨法的妙用对于作品的审美情趣和精神品格起到重要作用。
正因为中国山水画具有特定的、不可替代的文化属性和鲜明的民族文化个性,因此在悠久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为我们积淀了丰厚的精神财富,也形成了独特的绘画表现技巧。历代先贤大师乃至当代的大家,无一不强调用笔用墨之道,而笔墨作为中国画绘画语言的根本,是传统中国画艺术核心的基本组成部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画家的实践及理论阐述,建立起了完善的独特面貌及文化内含的笔墨形态,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体系的重要系统,体现了对传统中国画形态发展的价值和意义。
5,万丈泉70x137cm
山水画的文与质的关系
黄宾虹说“师我不如师古人,师古人不如师造化”是要求我们画到一定程度后, 反其道而行之, 回到生活中去。外师造化, 中得心源。当我们回到生活中,画面会更有特点,因为生活化,以至艺术语言变得非常质朴、纯真。然而,反过来说,画面有太多这样的东西,文又不够了,若不注意修为,就变成了“文”的反面——“野”。所谓野调无腔指野过头了成粗野。粗野过头了, 则又没有文采, 就变成了粗俗。现在自称自己是“文人画家”的人太多, 而古之文士都不自称自己是“文人”, 而自谓之“画者”,而“书写“又是分内事, 没有自称“家“的。子曰:“文胜质则史,质胜文则野”就是这个意思。
“文”和“质”是互补的,互相生发、互相影响的。它需要画家把握各方面的尺度和文质的双重关系。我们研究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这些大师们的画,能看出他们不仅在技法上炉火纯青,而在修养上也很深厚,他们所有的用笔都强调书法笔意。更何况他们的“文”又很深,他们研究古文字、古印玺、古篆刻、金石等,所以他们的笔墨取向和文采的走向要比别人来得深厚。绘画不仅是一种视觉艺术,还是一种形象思维和艺术家的情感和情绪的表达。这种“表达”的方式和手段就是通过绘画的“形式语言”来表述的。“形式”之样式是表象的,而“语言”之意蕴才是心象的。古人云:“言,心之文也;服,身之文也”。也就是说,言、语言、言行举姿可能体现了你的内在文心,文化修养,文化素质;服、服饰、服装样式可能体现了你的外在文采、文化品位,文化风格。人类社会的文明本质是以推进高尚素质的文德、美德,以及先进思想和有先进价值的文化精神,也就是我们通常讲的“人文精神”。 “文”是精神层面的东西,乃形而上之道。“质”是物质层面的东西,乃形而下之器。精神依附于物质而高于物质。文质就是精神与物质合二为一的美学。文通理、理通法、法通道。昔人云:以文修为而致于理;以理致法而行于道。既“文以载道”是也。
【陈安茗山水画作品艺韵阁书画院展】
6,溪虚云傍花70x137cm
7,万里沙70x137cm
8,轻舟70x137cm
9,帆过谁家70x137cm
10,海色晴看雨70x137cm
11,春题湖上70x137cm
12,陌上100x50cm
13,湖上春来70x137cm
14,春江风水48x178cm
15,泉清鳞影70x237cm
16,风波不动影沈沈70x237cm
17,陌上秋风48x178cm
18,汉江山色(手卷)35x270cm
19,出深山230x70cm
20,楼观苍海70x231cm
21,瀑布48x178cm
22,山下泉48x178cm
23,七里滩122x244cm
24,十万里军声半夜潮97x178cm
25,一千里色中秋月97x178cm
26,恰是扁舟堪入处110x217cm
27,青林上雨色122x244cm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