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西方通过对大量俄军巡航导弹残骸上的标记进行分析,得知了这些导弹的生产月份都位于开战后,这让西方以为俄罗斯因制裁而无法批量制造高精度武器的说法不攻自破。按照西方观察家们的逻辑,近10个月的严厉制裁,俄罗斯蒙受了巨大损失,芯片进口理应受到剧烈冲击,进而导致导弹的产量严重下滑。显然,这样的结果让西方大失所望。
按照西方调查机构给出的数据,这批导弹的生产月份覆盖了7~11月,都比较“崭新”。据统计,开战至今,俄罗斯已经向乌克兰发射了数千枚导弹,发射密集度也是高开低走,但是由于俄军近期对乌克兰的重要设施进行报复性打击,导弹的打击频率再次走高,但总体相较初期也是呈现下降趋势。于是,部分西方媒体便跳出来嘲讽俄罗斯,称其显然是因为制裁而无法稳定获取到导弹制造所必需的芯片,导致导弹的储量严重不足。俄罗斯军工企业要想维持导弹生产,就只能去拆洗衣机和电脑上的芯片了。
虽然西方这次的调查结果狠狠地打了自己的脸,但是我们也从中看到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俄军已经用上了刚出场的导弹。稍微接触仓库管理的人都知道,原则是先进先出,即会优先处理生产日期靠前的产品,避免存放过期。那这也说明,俄军装备库中大概率是没有战前生产的导弹了,不然没法解释为什么11月才出厂的导弹就出现在了乌克兰。由此可见,俄军的确面临导弹供不应求的问题,后方军工单位的产量跟不上前线部队的消耗量。
即便俄军还能维持导弹的生产,如果产量跟不上,同样是一个老大难问题,而且我们还不知道俄罗斯新生产的导弹中,有多少零部件是来自于开战前的存货。假设上述问题存在且比较突出,那么俄军导弹告急只是时间问题。毕竟,芯片行业一直是俄罗斯的短板,这次西方在俄罗斯的远程武器爆炸后的残骸上就发现了很多西方生产的芯片,如KH-101超远程巡航导弹上,就有美国企业生产的芯片和处理器,还有欧洲的模拟设备和电子原件。
一旦西方继续断供,俄罗斯短期内找不到替代品应急的话,形势将十分危险。
俄乌冲突已经进行到300天了,随着俄军的导弹攻击持续进行,之后俄军的导弹消耗量将继续扩大,如果芯片的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那对俄军的打击势头来讲,将是沉重的打击。俄军总不能再将希望寄托在廉价的自杀式无人机上吧,那东西虽然性价比高,但是打击效果和精度显然无法和导弹相比拟,何况如今美国都将更加先进的防空导弹系统提供给乌克兰了,俄军再想搞无人机偷袭已经是难如登天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