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是唯一一个将海军陆战队列为独立军种的国家,但后者的地位还是充满了尴尬。名义上拥有独立作战的能力,实际上还是被长期看做海军的小弟,也被称之为“第二陆军”。
根据《环球网》的相关报道,“第二陆军”近期在训练时又发生两栖战车沉没的事故。看似只是训练时的失误,实际上是他们对于自身发展定位不明造成的。
一、新锐两栖战车
发生沉没事故的是新型ACV两栖轮式装甲车。这款车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事故了。2021年,一辆ACV在航渡训练的时候发生侧翻,出现严重人员伤亡,导致后续的训练被叫停。2022年的9月,又是ACV出现侧翻,一个大浪将装甲车直接拍成了底朝上。
算上这次,短短两年时间内同款车型出现3次事故,这已经不能用人为因素来解释了。
ACV装甲车是海军陆战队近几年重点发展的新装备,要求能够装载10名海军陆战队员进行两栖作战。要求在浪高4米的情况下,以5至6节(约合每小时10公里)的速度至少前进5.5公里。这还不算完,ACV在陆地上的机动能力要优于M1A1坦克。
为了达到美军的要求,BAE公司拿出了一套比较成熟的方案。他们魔改了意大利依维柯公司在2009年推出的SuperAV轮式装甲车。
除了SuperAV原本30吨战斗全重、8×8轮式布局外,改装版的车身换成了更利于海上航渡的深V型车体,车尾安装两具螺旋桨,在海上的最大速度每小时可以突破11公里、航程22公里。从数据上说完全符合美国海军陆战队的要求。
以上所说的ACV战车,型号为ACV-P,主打运输能力。除了“P”型装甲输送车外,还有ACV-30步战车(安装一门30毫米火炮)、“C”型指挥车,以及“R”型带有回收功能的后勤车。
ACV系列的服役让美国非常兴奋,因为这是海军陆战队时隔50多年第一次大规模换装两栖步战车。
二、模糊的定位
多次事故暴露了ACV两栖战车的不足。
首先速度慢,与服役50多年的前辈AAV7相比,较慢的速度(AAV7时速达到了13.5公里)会导致航渡用时变长,遭受打击的概率会变高。
其次是承载空间小。还是与AAV7相比,ACV携带作战人员的数量少了一半。减少一半的运载量意味着需要部署两倍的两栖战车,也就是调用比以前多两倍的两栖登陆舰,这种后勤压力不是一般的大。
最后就是隐患多。两栖战车应该是为两栖作战为设计目的,可AVC是在陆地装甲车的基础上改装的。这种嫁接式的手法多多少少都会带来一些问题。比如原来的乘员舱就没有想过会有海上逃生这一项,因此在航渡出现危险时,几乎没有应对策略,这也是几次事故都造成严重人员伤亡的原因;
还有生生按上去的螺旋桨传动系统频繁爆发故障,这也是原本就没有预料到的事情。
看到这里有人会问了:ACV如此之糟糕,为什么还要用呢?
首先,性能优秀的AAV7不能再用了,这款装备已经服役了50年。2010年,美国海军陆战队的高层才开启了淘汰老式装备的计划。大家都期待可以用上比AAV7更先进的装备;
其次,最初替代AAV7的并不是ACV,而是LAV25轮式步兵战车。后者的陆地作战能力优秀,无论是防护力、火力和输送能力,都是同行优等生。可LAV25的“水性”不佳,只能满足简单的航渡条件,风浪一大就无法下水。
海军陆战队要求战车拥有出色的航渡能力,这才导致LAV25下马,可匆匆上马的ACV又无法完全满足条件。
三、自身的短板
对于两栖步战车的糟糕选择,也凸显了美国海军陆战队对于自身定位模糊的问题。
一般来说,海军陆战队就是“第二陆军”,是海军在陆地作战的延伸。可美国的不一样,他们是与海军地位相等的独立军种,可以独立实行两栖作战的军队。
但美国海军陆战队的高层还是没有摆脱“海军小弟”的身份,海上运输重点依赖于海军,自己则着重发展陆战装备。因此负责肩负两栖登陆的AAV7战车才会服役了50年之久。
2014年美国海军陆战队为自己的角色定位重新进行规划,要求承担传统的两栖作战任务,而且是高强度的两栖登陆任务。AAV7才开启了退役之路。
LAV25的昙花一现说明当时他们还在关注传统的陆上作战能力,直到ACV战车才发生了改观。可ACV频繁出事后,该款战车只允许在受保护的水域训练,这让大家对于ACV在高海况环境下的抢滩登陆能力产生质疑。
其质疑的背后,还是对于美国海军陆战队发展定位成谜的疑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