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陈振芳
“40岁以上的蓝领劳动者占比约50%,蓝领平均年龄超过中国劳动年龄人口的平均年龄。”
日前,中国新就业形态研究中心发布《中国蓝领群体就业研究报告(2022)》(下称《报告》)给出上述数据,进一步指出中国蓝领群体存在“老龄化”,劳动技能短缺等两大问题。
蓝领劳动者年龄分布中,50岁以上年龄组占比最高,达到28%。31-40岁、41-49岁年龄组蓝领劳动者占比为分别22%和20%。24岁以下年龄组占比为30%。同时,90、00后年轻群体进入蓝领工作岗位的意愿不断降低。
中国劳动年龄人口的平均年龄为38.8岁,蓝领劳动者群体的平均年龄更高。随着中国劳动年龄群体不断老化,蓝领群体的平均年龄将继续增加。
当前中国蓝领群体正在经历代际转换,改革开放后进入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初代蓝领劳动者,逐步退出劳动力市场,出生于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新生代蓝领群体,“接棒”成为劳动力市场主力军。
以制造业工人和生活服务业员工为主体的蓝领劳动者群体,仍然是中国就业群体的主要组成部分。2021年,中国蓝领劳动者群体规模达4亿人以上,在中国7.47亿的就业人口中占比超过53%。
蓝领用工岗位结构方面,制造业蓝领占比为76%,服务业为24%,制造业蓝领投递简历的数量是服务业的3倍多,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始终是蓝领就业主力军。
蓝领群体也存在较为严重的技能短缺现象,不仅基础技能与通用技能短缺,特殊技能、专业技能短缺更为严重。
《报告》调研显示,一些学历较低的年轻蓝领劳动者,因为缺乏数控机床操作技能而无法上岗,只能长期在简单的组装岗位就业。
“招工企业所提供的蓝领岗位一般以初中学历为底线。”《报告》指出,中国初中学历的蓝领劳动者占比过半,其次为高中/职高/中专/技校,占比34.7%,大专及以上蓝领占比仅为8.8%。
“有一定学历年轻人的就业观念、就业意愿已经发生变化。他们更喜欢时间自由、环境自由的工作,而不是进入工厂。”《报告》显示,数字经济催生出网约配送员、物流快递员等“新蓝领”劳动者。这些“零工”经济正撑起大市场,接纳了大量蓝领工人。
当前全球产业链重构速度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不确定性增强,对蓝领群体就业也产生一定冲击。
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丁守海在《报告》发布会上指出:“国内劳动力市场上目前存在低、高技能劳动力需求旺盛,中等技能劳动力需求减少的现象。”
近一年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连续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 (2022-2035 年)》等多份文件,从资本、人才、产业等领域进一步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支持,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薪资待遇是蓝领工人最为重视的求职因素。《报告》调研显示,“大部分蓝领劳动者的月均收入水平集中于5000-8000元,5000元以下比例为9.1%,万元以上比例为15.2%。”
“司机”、“配送仓储”、“建筑装修”从业者的平均月均工资收入较高,依次为8263元、7960元和7552元。第三产业中典型职业的蓝领劳动者月均工资高于第二产业蓝领劳动者。
《报告》提到,获得收入之外,蓝领劳动者还有着工作和生活质量、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方面的需求。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