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吴尊友:春运可能使疫情更复杂!多地预测高峰即将到来!原始毒株回来了吗?久咳不止怎么办?权威专家解答

0
分享至

来源:证券时报官微综合新华社、中国新闻网、上海发布

上海市常态化核酸检测点免费检测服务延长至2023年1月7日

12月30日晚间,据上海发布消息,按照国家和本市疫情防控有关要求,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决定:全市常态化核酸检测点免费检测服务,延长至2023年1月7日。各区要科学设置采样点位,继续为有需求的市民群众做好核酸检测服务。上述措施将根据疫情形势和防控要求动态调整。

此前,上海曾多次延长常态化核酸检测点免费检测服务。根据国家卫健委12月26日公告,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更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2023年1月8日起实施“乙类乙管”。

防疫新阶段首个双节将至

中国如何答好“人员流动”这道题?

据中国新闻网报道,在出台二十条优化措施和“新十条”进一步优化措施后,中国决定自2023年1月8日起,将新冠病毒感染调整为“乙类乙管”。跨区域人员流动迎来更多便利条件,民众出行意愿加速提升,双节期间客流总量或出现大幅增长。

以近期在网上流传的“‘阳康’们涌向三亚”话题为例,相关报道称,近来三亚酒店入住率明显提升,一些酒店多次出现满房情况。也有当地民宿老板表示,春节期间的房源已全部订出。

在此背景下,如何使长期低负荷运行的交通运输快速适应客流变化、畅通运转,确保民众安全顺利出行,是双节期间“人员流动”这道题的第一问。

另一方面,当前中国国内新冠病毒感染疫情仍处于高位运行,多地预测疫情高峰即将到来。随着感染者数量快速增加,一些地方正面临巨大的医疗救治压力。

12月29日下午接受媒体采访时,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表示,所有传染病的流行,只要有人员流动,就会传播扩散。人员流动得越频繁、越快、距离越大,其传播速度就越快,传播就越频繁。

如何避免大规模人员流动可能导致的疫情扩大等问题,是双节期间“人员流动”这道题的第二问。

如何科学谨慎作答双节期间“人员流动”这道题?中国多个层面已经开始动笔。

在官方层面,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通知,部署2023年元旦、春节期间有关工作,其中提出,适应客流变化做好运力供给,加强热点区域、线路、时段的客运保障,优化运输衔接和旅客换乘,强化道路疏堵保畅,减少旅客出行拥挤和聚集。

交通运输部也印发通知,要求各地对乘客不再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和健康码、不再开展落地检,不再实施测温。12月29日发布的通知再度明确,自明年1月8日起,取消乘客出入客运场站、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测温要求。

2023年春运将从1月7日开始,交通运输领域自1月8日起实施相关优化调整措施。有观点认为,这是在最大程度降低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为民众双节出游、返乡提供便利的及时、务实之举。

中国多地也在提前部署,利用当前这段“窗口期”,积极应对双节期间人员流动可能带来的疫情防控压力。

吴尊友表示,中国的春运会有大量人员流动,叠加冬季呼吸道传染病风险,使疫情可能更加复杂。各地都在认真做好关于疫情信息的监测、分析、研判,最大限度削弱流行高峰带来的影响,将疫情对工作、生活的影响降至最低。

对于普通民众,力所能及之举仍是保持个人防护措施。北京市疾控中心近期提示,元旦、春节返乡途中乘坐飞机、火车、地铁、公共汽车等交通工具时,要全程规范佩戴口罩,注意手卫生等个人防护。

感染者增多是原始毒株回来了吗?高危人群咋预防?——国家卫健委组织权威专家解答防疫热点问题

据新华社30日报道,近期有网民反映,随着新冠病毒感染者增多,重症患者也在增加。原始毒株回来了吗?出现“白肺”有没有后遗症?高危人群该如何预防?国家卫健委组织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于凯江、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主任何英利、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马晓春回应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

问:有网民表示,新冠病毒感染者越来越多,很多人因为救治不及时,拖成了肺炎。怎么认识这个问题?

于凯江:国家在及时出台优化措施时,同步进行了相关部署。落实分级诊疗工作,充分发挥城乡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积极作用,对其职责和定位进行了明确。特别是三级医院要重点收治高龄、患有基础疾病等高风险人群,扩充发热门诊和急诊,扩容重症资源,尤其是重症床位、医疗力量,重点满足急危重症患者的诊疗需求。

目前个别患者出现就医晚的情况,为避免这一问题,建议出现感染症状要做好居家健康监测,如果出现连续三天以上高热、呼吸困难等转重的情况,一定要及时就诊。

问:近日,部分新冠病毒感染者在诊疗过程中发现了肺炎,甚至肺部CT呈现“白肺”现象。有网友认为,“白肺”与感染新冠病毒原始毒株或德尔塔毒株有关。这种观点是否正确?

于凯江:目前我们监测到的新冠病毒主要是奥密克戎变异株亚分支BF.7和BA.5.2,没有监测到早期原始毒株和德尔塔毒株。这与接种疫苗也没有关系,目前的临床结果和国内外文献都显示,接种疫苗后发生重症的概率会显著下降,不接种疫苗发生重症的风险则会增加。

何英利:不仅仅是新冠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等多个病原体都可能引发肺部炎症,加之北方冬季气候寒冷,出现肺部感染的风险增高,并非所有的“白肺”都是新冠病毒导致的。

问:如果出现“白肺”,临床上采取什么治疗措施?预后如何?有无后遗症?

于凯江:临床采取的措施主要有三种:一是给氧治疗,包括有创机械通气、无创通气;二是俯卧位通气;三是免疫调理、营养支持。这些方法都能帮助病人尽快恢复,多数预后良好。

马晓春:从这三年的临床观察来看,无论是从肺功能还是从影像学的吸收上,多半患者恢复得都很好,肺部有明显残留损伤的情况极其少见。

问:此前,奥密克戎毒株主要感染上呼吸道,以轻症和无症状为主。现在一些老人因新冠病毒感染导致肺炎,甚至出现死亡。该如何解释?

何英利:总体来讲,目前医院住院患者中,重症患者数量较以前有所增多,主要是由于感染基数大所致。奥密克戎本身导致重症的风险并没有增大,但感染的患者基数增多,相应的重症患者也成比例地增加。

马晓春:一些高龄老人,患有心肺疾病、糖尿病、脑血管病的老人,以及需要长期透析或肿瘤晚期患者,本身就是脆弱人群,感染之后会使病情加重。这部分人群应该是我们重点保护的人群。

问:有网友提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属于新冠高危人群,极易发展成为肺炎。该如何预防,万一感染怎么治疗?

于凯江:患有肺部疾病的人群,在疫情流行期要更加注意个人防护,减少聚集,做好日常消杀,尽可能避免感染新冠病毒,居家健康监测要更加科学严谨。如有吸烟等不健康行为,要尽快戒烟,减少对呼吸道的不良影响。

马晓春:高危人群感染新冠病毒后,如果持续高烧、气短、呼吸困难,特别是血氧饱和度降低明显、基础病有所加重,都是需要高度警惕的,可能是损伤加重的征兆,要尽快到医院救治。治疗时可进行高流量吸氧、无创通气,服用化痰平喘药物,便于尽早康复。

感染新冠病毒,久咳不止怎么办?

据新华社30日报道,咳嗽是感染新冠病毒后的常见症状之一。为何感染新冠病毒后会出现咳嗽咳痰的症状?感染后咳嗽不停怎么办?如何治疗?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中心副主任杨汀、北京协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徐凯峰教授、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苏楠回答了公众关心的这些热点问题。

问:为何感染新冠病毒后会出现咳嗽咳痰的症状?

答:不单是新冠病毒,许多呼吸道病毒感染都会出现咳嗽咳痰的情况,这被称为感染后咳嗽或者感冒后咳嗽,主要是由于病毒损伤了气道黏膜,黏膜下神经暴露导致平滑肌反应性增强,容易出现气道收缩。有些人表现为干咳,用对症的止咳药即可。有些人表现为有痰,一般可用化痰的药。

问:感染新冠病毒后咳嗽不停怎么办?

答:咳嗽按照病程分为急性咳嗽(小于3周)、亚急性咳嗽(3至8周)和慢性咳嗽(大于8周)。亚急性咳嗽最常见的原因是感染后咳嗽,其次为慢性咳嗽的前期阶段,也有少部分人是迁延性感染性咳嗽。

新冠病毒感染后咳嗽也是亚急性咳嗽的一种。新冠病毒感染之后,轻症患者留下的咳嗽少量痰可以持续3周至8周。

感染后咳嗽多表现为刺激性干咳或咳少量白色黏液痰,检查胸部X线片无异常,肺功能也正常。感染后咳嗽通常具有自限性,对症止咳治疗即可。

问:感染新冠病毒后的咳嗽如何治疗?是否需要使用抗生素?

答:轻微的咳嗽症状无需治疗。咳嗽症状影响生活时,建议就诊,可使用缓解咳嗽症状的药物,也可考虑含有皮质激素的吸入剂治疗。如果既往有哮喘或咳嗽变异性哮喘病史,可按照哮喘使用含有激素和支气管扩张剂的复合制剂吸入治疗,或是增加平日的吸入激素剂量,待咳嗽控制后再恢复至原有剂量。如果药物治疗效果不佳,需要到医院进一步评估咳嗽的原因、调整治疗方案。

新冠病毒感染属于病毒感染,无需使用抗生素。但在某些情况下,如老年患者尤其是合并新冠病毒性肺炎的老年患者,或咳痰增加或颜色变深,合并细菌感染的风险增加,可以考虑使用抗生素。

问:反复咳嗽的患者有哪些注意事项?

答:吸烟患者必须戒烟。高血压患者需要检查使用的降压药中是否有药名含有“普利”的药,这是一种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可能导致咳嗽症状加重。既往有呼吸疾病的患者,如哮喘、慢阻肺和肺纤维化等,需要向医生了解治疗方案是否需要调整。有心肺疾病基础的患者需要自备指氧仪,动态了解血氧饱和度的变化。

责编:张骞爻

校对:陶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杨幂被偷拍私处,照片一夜传遍全网,网友炸了:不要低估人性的恶…

杨幂被偷拍私处,照片一夜传遍全网,网友炸了:不要低估人性的恶…

二胡的岁月如歌
2024-06-30 18:10:18
中专“数学天才”姜萍,该散去了

中专“数学天才”姜萍,该散去了

刁博
2024-06-30 16:51:56
U18女篮半场被澳大利亚碾压!张子宇低开高走,攻守+战术辣眼

U18女篮半场被澳大利亚碾压!张子宇低开高走,攻守+战术辣眼

篮球资讯达人
2024-06-30 18:50:06
巴菲特最新遗嘱:去世后不再向盖茨基金会捐赠,1300亿美元资产留给儿女打理

巴菲特最新遗嘱:去世后不再向盖茨基金会捐赠,1300亿美元资产留给儿女打理

界面新闻
2024-06-30 13:23:32
有公积金的恭喜了!24年7月1日执行!住房公积金提取限制取消!提取方式也变了!

有公积金的恭喜了!24年7月1日执行!住房公积金提取限制取消!提取方式也变了!

会计人
2024-06-30 11:07:18
毛主席的这张照片实在是太美了,碧海蓝天,黄沙飞鸟

毛主席的这张照片实在是太美了,碧海蓝天,黄沙飞鸟

小影的娱乐
2024-06-28 12:55:26
纪念胡友平,要像天津和网易一样正常一点

纪念胡友平,要像天津和网易一样正常一点

观人随笔
2024-06-30 09:21:21
为什么有人会认为洗牙是牙医的骗局?网友:很少刷牙,绝不洗牙

为什么有人会认为洗牙是牙医的骗局?网友:很少刷牙,绝不洗牙

荷兰豆爱健康
2024-06-29 13:02:30
爱达·魔都号乘客落海,同船者称邮轮曾转圈搜救!已停靠日本

爱达·魔都号乘客落海,同船者称邮轮曾转圈搜救!已停靠日本

南方都市报
2024-06-30 13:15:04
保安女儿高考700分,得知老板儿子只考400分后在家偷办升学宴,闯入三位不速之客当场愣住了

保安女儿高考700分,得知老板儿子只考400分后在家偷办升学宴,闯入三位不速之客当场愣住了

职场火锅
2024-06-30 13:53:48
余琦事件越扒越深!4000万买美国使馆车牌,单位“三不”姿态装睡

余琦事件越扒越深!4000万买美国使馆车牌,单位“三不”姿态装睡

大风文字
2024-06-29 12:34:42
浙江5地进入全国前20!最新空气质量状况出炉

浙江5地进入全国前20!最新空气质量状况出炉

浙江发布
2024-06-30 16:52:11
阿根廷俱乐部为迪马利亚提供装甲车进行保护

阿根廷俱乐部为迪马利亚提供装甲车进行保护

星耀国际足坛
2024-06-30 16:20:57
关于接受梁耀峰同志辞职请求的决定

关于接受梁耀峰同志辞职请求的决定

掌中邯郸
2024-06-30 13:42:56
Jessie Vard 泰国爱尔兰的混血麻豆 坠入人间的天使

Jessie Vard 泰国爱尔兰的混血麻豆 坠入人间的天使

国际艺术大观
2024-06-29 00:15:42
突发讣告!他因病去世,年仅49岁

突发讣告!他因病去世,年仅49岁

鲁中晨报
2024-06-30 16:23:11
三伏天将至,若不差钱,这5种食物要多吃,消暑养阳轻松过三伏

三伏天将至,若不差钱,这5种食物要多吃,消暑养阳轻松过三伏

阿龙美食记
2024-06-28 16:28:58
尼泊尔人从珠峰8000米“死亡地带”运回4具遗体 登山专家:在极高海拔搬运遗体非常危险

尼泊尔人从珠峰8000米“死亡地带”运回4具遗体 登山专家:在极高海拔搬运遗体非常危险

封面新闻
2024-06-30 07:14:10
3人组织失足女卖淫,还实行考勤管理,分工巡逻望风,获利颇丰

3人组织失足女卖淫,还实行考勤管理,分工巡逻望风,获利颇丰

汉史趣闻
2024-06-30 17:31:04
最新披露!我维和部队遭围追拦截真实紧张场面

最新披露!我维和部队遭围追拦截真实紧张场面

鲁中晨报
2024-06-30 09:15:05
2024-06-30 20:44:49
证券时报e公司
证券时报e公司
证券时报旗下专注上市公司产品
19893文章数 401235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民进党民代:大陆可从个人看过的情色片掌握政治立场

头条要闻

民进党民代:大陆可从个人看过的情色片掌握政治立场

体育要闻

“意大利很弱”,不再是错觉了

娱乐要闻

白玉兰明星反应精彩 胡歌获奖唐嫣激动

财经要闻

A股上半年人均亏损1.2万 你亏了多少?

科技要闻

Meta低头,库克认错,XR设备还不相信高端

汽车要闻

小鹏MONA M03 7月3日首发 15万紧凑级

态度原创

健康
游戏
时尚
本地
艺术

人类为何至今无法攻克渐冻症?

《合金装备3:重制版》将提供原版滤镜 供怀旧玩家使用

你有多久没读完一本小说了?

本地新闻

冷知识:东北雪糕才是最早的网红雪糕

艺术要闻

穿越时空的艺术:《马可·波罗》AI沉浸影片探索人类文明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