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说到清朝,尤其是清末,人们总会给其贴上落后、蒙昧的标签。晚清时期西方的摄影技术已经传入到中国,百年后的我们可以从当时拍摄的老照片里来了解晚清社会现状和人们真实的生活。
这组照片原为黑白照,后经图志不语使用AI技术上色。因个人技术拙劣,上色照可能略显失真,但图志不语仍然相信它们比黑白照片更能真实地再现清朝末年的社会面貌。
小巷里卖玩具的货郎
卖玩具的货郎在街边摆摊,他的吆喝声吸引来了几名孩童,孩童的父亲很是疼爱孩子 ,正蹲在地上抱着最小的孩子挑选玩具。
缠足的女童
这个小女孩年龄大概在5岁左右,虽然年龄很小但是却已经遭受缠足的摧残。她的双脚被两条白布紧紧地缠裹着,导致本来就不大的脚被缠的更小,这么小就要遭受这种非人般的痛苦折磨,真的很让人心痛。
日军斩首为俄军当间谍的中国人
日俄战争期间,占领奉天(今辽宁省沈阳市)的日军正在举起屠刀准备处死一名为俄军做间谍的中国人,在不远处的土丘上有一大批当地老百姓在围观。
四名身穿旗装的满族贵妇
这四名满族贵妇衣饰华丽,很显然她们的家庭背景非富即贵。不过她们的头饰、服饰和鞋子并不是很一致。值得注意的是她们每个人都是人手一把扇子,这是因为清末的上层人士觉得手拿扇子是一种彰显尊贵地位和文化水平的象征。
衍圣公孔令贻与洋人喝酒
孔令贻是孔子第76代嫡孙,1877年袭衍圣公。因儒家是中国封建制度的主流思想和意识形态,一些洋人为了更好地与中国人做生意(也可能是为了更方便的殖民中国),经常去曲阜拜会衍圣公。
剃头匠给顾客剃头
清朝剃头匠的生意特别好,很多人靠这个养家糊口,把全部的剃头工具挑在担子上,走街串巷,甚至有时候顾客也会找上门,此照片就是一名顾客找到剃头匠的家中,让剃头匠给其剃头。
甘肃玉门的大轮牛车
图为英国记者莫理循在甘肃玉门考察期间拍下的当地特有的大轮牛车,这种牛车的车轮直径将近两米。
三口之家合影照
这三口之家不管从家中摆设还是穿着,都给人一种非富即贵的感觉。女主人的样貌很是端庄秀丽,而且她的脚是大脚,并未缠足,这在缠足之风兴盛的清末很是少见。
洋医生在给妇女看病
哈格医生正在给一位妇女诊治疾病,表面上看,他的动作非常像中医的号脉,但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他右手把脉,左手拿着一块怀表,在数病人每分钟的脉搏跳动多少次。
几名青年在街头书摊上买书
上海城隍庙附近的书摊,几名青年正在挑选图书,因为他们都背对镜头,油光闪闪的大长辫子非常显眼,其中一名的辫子都快长到脚后跟了。
土财主坐在炕上数铜钱
1899年,山东某地,三名地主老财盘腿坐在炕头上,低着头认真地将零散的铜钱数好后串起来,桌上放着成堆的串好的铜钱。如此之多的铜钱,或许是他们从佃农手中收来的租金。
长城上扛枪的猎人
清朝入关后,明朝修筑的长城便失去了它的战略意义而被荒废,因为年久失修很多墙体甚至已经完全坍塌。两名猎人扛着枪站在长城上,其中一个猎人举目望向远方,期许着猎物的出现。
育婴堂收留的女童
晚清时期的福建,重男轻女的思想非常严重,这就导致一些女婴出生后就会被抛弃,更有甚者会被家人残忍的杀害。厦门一些慈善人士便集资设立了育婴堂,收养这些可怜的女婴,这些女婴一直都在育婴堂生活,直到有人肯收养她们。
大户门前两个佣人
一个大户门前,两个各司其职的佣人。提着篮子的那位可能是要出去采购物资,另一名佣人用扁担扛着两大堆柴草。
卖零食的小摊
一名老妇人在家门口摆摊卖零食,桌子上摆放的零食并不多,她的好姐妹坐在摊前聊着天,或许这一天零食卖不出去多少,东家长西家短的事情倒是知道不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