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包罗万千,其中的一个分支,便是俗话。俗话经过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口口相传,流传至今。古往今来,坊间流传的俗话,不计其数,不胜枚数,这些俗话,很多是取材于生活,作用于生活的,对古人的日常生产生活,起到了一定的指导意义。当然,由于古人生存的时代背景所限制,有些俗话属于封建糟粕,并不符合时代发展的需求,而绝大多数俗话,还是比较受用的,尤其是那些涉及到为人处世的俗话。
今天要讲的这句俗话,叫“男占三八必发,女占三八必寡”,这句俗话是什么意思?还受用吗?
第一、俗话中的“三八”
三八这个词,本没有贬义,广义上,它指代的是“三八妇女节”,在旧时,闽南一带则将“三八”说成骂人的话,而且当年人们是来骂外国鬼子的。清末时期,清政府腐败无能,面对列强的侵略,一味地签订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而闽南福建的厦门、泉州一带,被列为通商口岸,许多外国鬼子开始在这一带横行霸道,每个月的三日、八日,外国鬼子便成群结队,或开着车在马路上横冲直撞,或掳掠良家妇女、或将国人当成活靶子,总而言之,是恶贯满盈,罄竹难书,当地的人们,对外国鬼子极为痛恨,见到洋鬼子,便称“三八鬼子来了~”,久而久之,这句话化简为“三八”二字。
后来,“三八”也指那些行为不正经、粗鲁不守礼法的人。
而这句俗话中所说的“三八”,是源自宋朝的一种说法,当时的寺庙会在“三八”日开寺庙,例如古籍记载的"相国寺如故,每月亦以三八日开寺。”、"都城相国寺最据冲会,每月朔望三八日即开,伎巧百工列肆罔有不集。"
何为“三八”日呢?其实指的是农历每个月的初八日、十八日和廿八日,同时也指代每年的八月份。
第二、为何说“男占三八必发,女占三八必寡”?
这看似简单的一句俗话,包含了古人的三种主要观念,即“天命论”、“阴阳”和“男尊女卑”。
先说天命论,在古代,儒学是正统思想,而儒家倡导的“天命论”深入人心,古代的老百姓除了考取功名之外,很少有改变命运的机会,古代的女子则连考取功名的渠道都没有,简而言之,人们的命运,被拿捏得死死的,正因为如此,滋生了天命论,给“天命论”以肥沃的土壤。
从某种角度上讲,古人普遍认为的“天命论”,也算是一种自我安慰,一种阿q精神。那何为天命论呢?指的是,人一出生,命运就已经注定了。
这一观念也反映在古人对生辰八字的重视上。从寺庙是“三八”日开寺,可以看得出,每月的初八、十八和廿八,是一个好日子,且这几个日子是富有阳气的。而每年的八月份,是秋收季节,瓜果飘香,气候宜人。
其次,再说阴阳。伏羲一划开天地,伏羲创造了太极,太极便是阴阳,阴阳在古人的哲学观念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一点不可否认。但是,阴阳学说被用于这句俗话中,则显得有些牵强。
上文所说,"三八”日阳气盛,如果男子在这一天出生,则被认为生辰八字好,能够助长其男子汉气概,在性格上会更加坚强、果敢,在事业上能够取得一定的成绩,也就是“男占三八必发”,如果女子在这一天出生,则被认为“生不逢时”,在性格上,则没有女子固有的阴柔之气,表现得大大咧咧,不符合古人对女子温文尔雅、温柔含蓄的要求,简而言之,便是“女汉子”,古人认为这样的女子会克夫,也就是“女占三八必寡”
最后,来所说“男尊女卑”,古代女子的地位,受到了严酷的打压,人们认为女子要服从三从四德,而这句俗话“女占三八必寡”,很显然带有“男尊女卑”的色彩,是对古代女子的无端指责。
总结:
时至今日,这句俗话已经不受用了,“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人的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随着资讯的发达,人们也不乏看到命运出身不好,通过自身努力而取得成就的例子,当然也不乏看到将一手好牌打烂的鲜活例子。
“男占三八不一定发,女占三八并不会寡”
对待俗话,还是要秉持辩证的态度,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样才能浪里淘沙,在古人留下的诸多俗话中,汲取营养。
你怎么看?欢迎评论交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