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经济体大致的周期位置
中国预计今年复苏力度加大,货币政策依旧维持宽松;
美国进入衰退:预计今年上半年加息周期结束
欧洲面临衰退压力更大:今年结束加息周期
到目前为止:全球流动性急剧收紧,对全球经济深度的破坏还没出现(也不希望出现)。不过相比于去年,三大经济体面临的问题,今年都出现了一些好转。中国的防疫,美国的通胀,欧洲的能源危机均预期出现较好的转机,这其实是一个相对好转的市场环境。
一般来讲,对于中美欧这种体量的经济体来说,除非出现大的问题,否则在宽松的流动性管理下,很难出现大的危机,更多的衰退,即使出现危机也可以通过流动性释放来逐渐缓解。反倒是不大不小的经济体,更容易出现各种流动性的变化导致的风险,比如外汇储备枯竭,汇率贬值,房地产的问题等等。
理论上,我们要提防的是这种短期流动性剧烈紧张导致的风险,尤其是中小国家引发的问题
2020年3月 美元指数
引发这种风险的原因比较多:可以是美股的暴跌(20年3月);可以是房地产的问题(08年金融危机);可以是其他国家或者经济体的危机(97年亚洲金融危机,22年10月英国养老金危机等等)
其实在这种经济环境当中,让我去看多工业品,其实无论怎么样,我都比较难去下这个结论,无论是铜铝(《23年铜价展望》),还是石油铁矿(《2023年的原油,继续等那个低点出来》)。如果这种环境下,工业品还能够大幅度的拉涨,那么当全球的经济恢复的时候呢,价格岂不是要上天上去?那全球通胀还能复苏吗?
其实都明白一个最简单的道理,便宜了才能够带来更多的消费量,这是我们学习经济学的第一堂课,无论是什么东西,低价才能够刺激需求,全球经济也是一样的逻辑。当全球的商品的价格持续顶在高位,无论是低端还是高端,最终的需求预期想要推动那是非常困难,而且当下刚好面对的是经济下行的周期。
其实说到底,我还是信奉需求决定的理论,这是当前全球化几十年演进的结果,想要打破谈何容易“供不应求,在价格便宜的时候才能上涨。”我相信下轮全球经济开始同步复苏的时候,商品可能有更好的表现,那一定是靠需求带动的。
尽管近期整个工业品表现的比较强势,我宁可认为是美元指数弱势的结果,美元指数的反复,可以预期,今年出拐点也可以预期(《今年要确认几类重要资产的拐点》),但是总会在美联储的加息周期出一些问题,这一次会不一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