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in热点 | 全国首个“双碳”地方标准体系发布;上海:推进园区等开展碳达峰碳中和试点示范建设;碳普惠平台“沪碳行”上线

0
分享至

本文共计4535字,预计阅读时长12分钟

整理 | 小小

资讯来源 | 全球碳中和动态、环球零碳

01.全国首个“双碳”地方标准体系发布

近日,记者从山东省青岛市市场监管局获悉,《青岛市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正式发布,成为全国首个“双碳”地方标准体系。《指南》以国内外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成果全收录、青岛市各产业低碳发展标准化需求全体现为导向,收录了“双碳”领域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等5098条,为青岛市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提供全方位技术支撑。(新浪)

in有话说

《指南》按照系统性、先进性和科学性原则,结合青岛市实际需求,从“基础通用”“碳管理”“碳减排”“碳清除”“市场化机制”5个标准子体系构建顶层设计。“基础通用”囊括术语、分类等基础标准。“碳管理”主要包括碳规划、碳监测核算核查、碳评价等标准,将为开展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提供统一的基础与管理技术规范。“碳减排”涵盖能源清洁利用、新型电力系统、节能提效等标准,支持碳达峰碳中和过程中的节能减排与协同降碳工作。“碳清除”围绕生态系统固碳和增汇、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及其他碳清除技术标准,为实现碳中和的各类碳清除和负碳技术提供技术支撑。“市场化机制”涉及碳交易、用能权交易、绿色金融、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等新兴标准领域,将为“双碳”市场化运作提供有益指引。

02.欧阳明高院士:碳中和将催生四个10万亿大产业

近日,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科学院院士、新能源动力系统专家欧阳明高在《中国企业家》杂志社举办的“第二十届中国企业领袖年会暨第二十二届中国企业未来之星年会”上做了主旨演讲。欧阳明高认为,我们面向“碳中和”的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推进新能源革命。新能源汽车与新能源革命将带来工业革命与经济转型。(睿见Economy,香橙会研究院)

in有话说

未来二三十年,汽车产业、信息产业、交通装备产业和能源化工相关产业将发生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并产生若干个10万亿规模的产业。第一,新能源汽车正在进入大规模产业化的新阶段,预计未来10~15年左右发展成为一个10万亿规模的大产业;第二,纯电驱动汽车将带动交通全面电动化和电池与储能产业的大发展,预计10年到15年左右也能发展成为10万亿规模的大产业;第三,燃料电池汽车将推动绿色氢能战略性产业集群的大发展,预计15年到20年左右发展成10万亿规模的大产业;第四,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化将带动下一代信息产业以及车网互动和分布式光伏这一黄金组合的大发展,预计20年左右,发展成10万亿规模的大产业。

03.全球首块“零碳氨”烧出的绿色瓷砖出炉

日前,氢氨融合零碳燃烧技术重大成果新闻发布会在佛山仙湖实验室举行,会上宣布全球首块零碳氨燃料烧制的绿色瓷砖已在佛山成功出炉。早在2021年12月底,佛山仙湖实验室、佛山欧神诺陶瓷有限公司和佛山市德力泰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成立了“先进零碳燃烧技术联合创新研发中心”,由佛山仙湖实验室战略科学家程一兵院士担任中心主任。中心瞄准陶瓷窑炉零碳燃烧颠覆性关键技术,旨在为我国陶瓷工业实现“双碳”达标探索新的方向,并着眼于将“先进零碳燃烧技术”推广至其他高温制造行业。(人民网)

in有话说

经过近一年的技术攻关,“联合研发中心”成功设计并开发出新型纯氨和天然气混氨工业燃烧器及配套技术,在德力泰的工业实验炉实现了稳定点火、掺氨和纯氨稳定燃烧,并有效地将氮氧化物排放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标准以内。团队在开发零碳燃烧技术的同时,还建立了一整套适用于氨燃料陶瓷窑炉的安全使用制度以及应急管理措施,包括使用操作规程、氨气存放、输送等关键环节。在此基础上,团队成功地完成了对欧神诺一条30米长的辊道窑炉的改造,将此窑炉改造成以纯氨和天然气混氨为燃料。佛山市科技局副局长陈振权表示,氢氨融合零碳燃烧技术是陶瓷行业的颠覆性创新技术,期待该项技术尽快应用于铝型材、金属加工、玻璃、水泥、发电等高温行业,为全省乃至全国高温工业实现碳达峰目标和碳中和愿景开辟新能源技术路径。

04.格林美武汉动力再生获SGS碳中和认证,打造零碳示范园区新样板

日前,格林美打造的零碳示范园区——武汉动力电池再生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武汉动力再生”)正式通过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SGS”)碳中和认证,获颁碳中和证书。多年来,武汉动力再生通过近零碳排放园区试点建设部署,积极打造低碳示范场景,大大降低了温室气体排放,园区实现碳中和。(中新网)

in有话说

据悉,武汉动力再生位于江城武汉,是格林美落实国家“双碳”战略,布局华中地区重点打造的零碳示范园区新样板。园区重点聚焦光伏发电、使用清洁能源,促进能源结构转型,开展工业生产减碳、资源循环利用、环境保护、绿地碳汇开发及倡导低碳出行低碳生活方式等,打造近零碳排放园区示范工程,推动园区实现二氧化碳“净零”排放的低碳发展目标。包括武汉动力再生在内的武汉格林美城市矿产循环产业园被评为“武汉市碳中和先锋示范创建单位”,成为省级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的近零碳园区试点示范项目之一,是武汉市绿色低碳转型的典型产业园区代表。

05.中国石油完成最大规模“碳”注入,CCUS工业化应用取得新进展

近日,中国石油在松辽盆地的CCUS工业化应用取得新进展,吉林油田二氧化碳年注入量突破43万吨,实现最大规模注入,为变“碳”为宝再添新力。中国石油高度重视CCUS产业发展,将工业二氧化碳捕集后注入地下驱油的同时,实现二氧化碳高效埋存,提高低渗透油田采收率,达到驱油与埋存并行、效益与环保并重。松辽盆地是中国石油CCUS技术工业化应用的重要区域之一,吉林油田加快推进CCUS专项工程建设,注气能力显著提升。(新华网)

in有话说

吉林油田历时30余年自主研发二氧化碳高效捕集、连续油管注气工艺、低成本防腐、超临界循环注入等CCUS全产业链、全流程技术体系,矿场打通了捕集、输送、驱油、埋存CCUS全过程,建成中国石油二氧化碳驱油与埋存试验基地。今年,吉林油田CCUS专项工程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年注入二氧化碳能力达80万吨,年产油能力达20万吨。截至目前,吉林油田CCUS项目已累计注入二氧化碳268万吨,提高原油采收率25%以上,相当于发现一个同等规模产量的新油田。

06.上海:推进园区等开展碳达峰碳中和试点示范建设

近日,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以及生态环境局联合发布了《上海市推进重点区域、园区等开展碳达峰碳中和试点示范建设的实施方案》,要求在“十四五”期间,开展首批100个市级试点创建,根据试点成效,择优推荐申报相关国家级示范试点创建项目。(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in有话说

该方案将试点类型分为综合性区域、产业园区、居民社区、建筑楼宇和企事业单位试点,在申报要求中,综合性区域、产业园区类创建对象区域面积达到1平方公里以上;中心城区居民和郊区居民社区类创建对象住户分别达到2000户以和1500户以上;建筑楼宇类创建对象单体或者成片建筑的建筑面积达到2万平方米以上;企事业单位类创建对象在创建周期内产生的减排量超过50%,且达到5000吨二氧化碳当量以上。试点的方向包括能源、城乡建设、交通运输、碳汇等8个领域。在能源领域,实施组织“光伏+”专项工程,加快近海风电开发,推进深远海风电示范试点,因地制宜布局陆上风电和地热能项目;发展以分布式“新能源+储能”为主体的微电网,开展“源网荷储一体化”运营模式试点,发展多能互补的综合能源系统;发展先进生物液体燃料、氨燃料、合成燃料等低碳零碳燃料技术创新,积极拓展机场、港口、产业园区、社区等应用场景,扩大在重点领域示范应用。

07.全国碳市场运行框架基本建立,将扩大到更多行业

全国碳市场运行框架基本建立,初步打通了各关键环节间的堵点、难点。在发电行业配额现货市场运行良好的基础上,全国碳市场覆盖范围将逐步扩大到更多高排放行业,以丰富交易品种和交易方式。(新浪)

in有话说

生态环境部日前发布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报告》显示,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1.79亿吨,累计成交额76.61亿元,市场运行平稳有序,交易价格稳中有升,交易情况符合全国碳市场基本定位。报告称,总体来看,经过第一个履约周期建设运行,全国碳市场运行框架基本建立,初步打通了各关键环节间的堵点、难点。市场交易量与重点排放单位配额缺口较为接近,交易主体以完成履约为主要目的,成交量基本能够满足重点排放单位履约需求。

08.乳企零碳纪元开启,圣牧碳减排贯穿全流程

近几年,最火的词语莫过于“碳达峰”“碳中和”,这也是我国各企业在节能减排方面的发展战略趋势。自2020年,“碳达峰”、“碳中和”就成为了我国社会的长期战略目标,2021年“双碳”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根据时间计划,我国将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据波士顿咨询公司2020年开展的“全球消费者调研”显示,超过70%的消费者愿意为可持续性产品支付更高的价格,70%的消费者愿意支付5%的溢价,10%的消费者愿意支付25%的溢价。消费者对低碳可持续产品认知和购买欲望在逐渐增强。随着可持续发展逐渐成为全食品行业的共识,诸多食品饮料品牌从生产、经营等多个方面发力环保,乳企更是在积极践行着可持续低碳发展工作。(新浪)

in有话说

从乳企产品的生产、分布布局上看,碳排放贯穿于研发、养殖、收获、加工、分销、零售到储存的层层环节。我国的乳企主要通过降低养殖活动碳排放、降低食品加工和制造环节中的碳排放,降低包装复杂性并改用可回收材料,降低原料和产品运输分销环节的碳排放等方式,来实现碳减排。

09.碳普惠平台“沪碳行”上线:数字人民币结算、区块链存证

近日,以数字人民币结算的碳普惠平台“沪碳行”上线。绿球金科(上海)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上线的“沪碳行”碳普惠平台以数字人民币结算,以绿色出行、健康生活理念倡导全民共同参与节能减碳活动。“沪碳行”第一阶段将地铁、公交、骑行、步行纳入平台,地铁或骑行出行按出行里程核算碳减排量,公交出行按出行次数核算碳减排量,步行健身按步数核算精力值。公众低碳出行和健身运动可视化、可量化。

in有话说

“沪碳行”提供了数字人民币的应用场景,用户每日低碳行为收益可实时兑换成数字人民币,促进数字人民币钱包的开立、日活和消费使用。归集在“沪碳行”平台的碳资产可用于企业、政府及大型活动,这些B端机构通过采购碳减排量实现碳中和,推动绿色循环经济发展。

关于InnoSpace

InnoSpace是一家专注于科技企业孵化加速和开放式创新的创新服务机构,以“创造有价值的产业链接”为理念打造创新型技术与服务平台,以技术创新赋能产业升级,以产业资源助力企业发展。围绕前沿产业与科技领域,InnoSpace以“技术创新产业化”为核心,以“产创合作+技术转化”模式链接场景、技术、与资本,搭建起“三擎驱动”开放型生态系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InnoSpace
InnoSpace
从这里,再次开始梦想
635文章数 29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