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主要是由于支气管-肺组织或肺动脉血管病变所致肺动脉高压引起的心脏病。根据起病缓急和病程长短,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临床上以后者多见。本病发展缓慢,临床上除原有肺、胸疾病的各种症状和体征外,主要是逐步出现肺、心功能衰竭以及其他器官损害的征象。
那么肺心病的发病机制是什么呢?今天,北京东方医院史利卿史教授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肺心病的发病机制是什么?
肺动脉高压形成机制
1.肺血管重构:是导致缺氧性肺动脉高压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支气管及其周围肺组织的慢性炎症,常累及肺小动脉,引起肺小动脉炎症,肺血管管壁增厚伴痉挛,肺血管内胶原纤维和弹力纤维增多,导致肺动脉血管变硬,管腔狭窄或闭塞,肺动脉阻力大大增加。
2.肺毛细血管受压:长期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可导致肺泡含气量增多,肺泡内压力增高,可压迫肺毛细血管,使血管管腔狭窄或闭塞,进一步导致肺循环高压。
3.肺动脉血栓:急慢性肺栓塞可出现肺动脉微小血栓,可导致肺血管阻力增强,导致肺动脉高压。
4.肺血管痉挛:缺氧、高碳酸血症及呼吸性酸中毒可通过神经-体液机制,引起肺血管收缩、痉挛,导致肺循环阻力增加,进一步导致肺动脉高压。
心脏损伤发生机制
1.长期肺动脉高压,引起右心室后负荷增加,导致右心室室壁张力增加,室壁增厚,心室体积扩大。
2.心室体积增大,可影响心室的传导系统,进而诱发心律失常。
3.右心室室壁张力增加导致冠状动脉阻力增加,右室心肌血流减少,心肌供氧量减少。
4.低氧血症和呼吸道反复感染时的细菌毒素对心肌可产生直接损害。进而出现心肌收缩力减弱,心脏泵血功能障碍。
5.早期可由各项机制代偿,后期随左心室排空受限,射血分数减少。
6.心室体积扩大可导致三尖瓣出现关闭不全,进一步加重心力衰竭。
本期主讲专家——史利卿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呼吸热病科主任医师——史利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副会长,国家卫计委重点专科(肺病)负责人。先后主持参加国家教委,国家八五攻关,国家/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首发基金等多项课题。擅长肺结节,慢阻肺,间质性肺病,肺心病,哮喘,支气管扩张,慢性咳嗽,鼻炎,咽炎等多种呼吸系统疾病的中西医诊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