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前言
本文为《微星移动工作站CreatorPro X17评测》上篇,7000余字70多张图片,中文版在公平评测中文站(公平评测)首发,英文版将稍后在公平评测英文站(song1118 Fair Reviews)发布,同时也会在知乎、微博、微信的公众号“公平评测”发出,本文分为以下章节:
- 轻重缓急
- 重明继焰
- 远渡重洋
- 久别重逢
- 累屋重架
- 故伎重演
轻重缓急
2020年10月,笔者发出了《微星移动工作站WT75评测》连载2,至今已经两年多,连载3依然没有发出……
评测的WT75目前依然健在,作为笔者的主力工作机24x7基本良好地运行了2年多,所以,完全没有理由不将计划中的连载3发出。
不过,事情有轻重缓急----笔者策划主导的“2022年年度移动工作站旗舰大决战”,正处于酣战之中!
所以,只有此次决战完成,笔者才能继续有机会完成《WT75评测》的连载3……
那么,继续开始决战吧!
重明继焰
MSI(Micro Star International)即微星国际,又称微星科技,习惯上简称为“微星”----由5位早期就职于台湾索尼的工程师,于1986年8月正式成立,1995年开始多元化发展,1996年在中国上海设立了总部——上海微星工贸有限公司,此后MSI 微星在中国的营业额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
由此,对于中国用户,微星的电竞本(游戏本)、台式机和主板显卡,成为众所周知的产品.
其实,除此之外,微星也早在数字内容创作领域产品中深耕多年,并将微星在电竞产品累积多年的技术,如色域呈现、续航电力、声效体验及效能表现等,整合到其之中。
上文笔者说到的WT75,就是当年微星基于电竞本GT75打造的重型移动工作站,有着首屈一指的性能和存储----配备桌面版至强CPU和150瓦TGP的移动版专业显卡、可同时内置5个硬盘!
然而,WT75的荣光之后戛然而止----之后并无WT系列的接班人出现。
只剩下WS、WF和WE三个系列,其中WS系列主打轻薄,WF系列偏重实用,WE系列注重性能----但不如WT系列更为性能。
随着时间的推进、潮流的起伏,以Workstations首写字母W的移动工作站WS/WF/WE系列,目前也逐渐走入尾声----在2021年发布WE76、WS66/76、WF66/76之后,微星的W系列将会停更----最终,最高配置停留在intel 11代CPU和NVIDIA RTX A5000显卡之上。
由此,进入2022年之后,微星W系列的重任,由在创作者(内容创作/Content Creation)笔电Creator系列的基础上、新成立的CreatorPro系列接手。
Creator系列和CreatorPro系列的关键区别,就是CreatorPro系列以“Pro”之名,全线采用了NVIDIA专业显卡,Creator系列采用的则是相对廉价的消费显卡。
CreatorPro系列目前分为M和X两大型号,其中:
其中M15-A11U(15.6” FHD/11thCore i7/RTX A1000/1.86 kg/120W),是CreatorPro系列的首款机型,于2021年上市,是偏重于轻薄定位.
到了2022年,全新的M16、M17上市---分别为16”QHD+/12thCore i7/RTX A3000/2.29kg/240W、17.3" FHD/12thCore i7/RTX A3000/2.67kg/240W---此时,两者尺寸和重量均超于了2,即机身厚度超过了2厘米、重量超过了2公斤,由此M的定位变为以实用为主。
而CreatorPro系列的X机型,目前只有唯一一款,那就是本文的主角,也是“2022旗舰大决战”的第三位选手---- MSI CreatorPro X17。
MSI CreatorPro X17基于微星当下最强电竞本GT77、换装NVIDIA当下最新专业显卡而打造,就此,WT系列后继有人、重明继焰!
注:重明继焰,指光焰相继,长明不息。(明教?)
远渡重洋
然而,全新的CreatorPro系列目前尚未在中国大陆开始发售。
所以,笔者此次经过一番折腾,首先拿到了一台从北美远渡重洋而来的中等配置的美版CreatorPro X17,然后,经过在台湾的友人热心协助,直接从微星总部所在之地,拿到了一台最高配置的台版CreatorPro X17,目前已经通过海峡进入广州上空:
在最高配置的CreatorPro X17到达之前,笔者开始对中等配置的CreatorPro X17进行开箱作业,毕竟两配置的外观和内构,在人体视觉和物理参数上是没有明显差异的,观其可知其二。
久别重逢
笔者前年、去年对微星电竞本两代产品有过评测,分别是使用10代Core i7和11代Core i9的GE76,不过由于事务缠身,并没有发出完整的评测文章,仅仅发出了《微星电竞本强袭2 GE76 RTX 3080版评测连载1:强袭抢戏》一文,然后又……又“太监”了……
此次,面对CreatorPro X17(下文简称为”CPX17”)外箱正面的巨大龙盾标志,久别重逢的感觉油然而生:
棕色外箱里面,是白色为主体的彩色内箱,龙盾标志依然在左上角赫赫在目,左下角是非常低调的灰色字体CreatorPro series,表明此台笔电是属于CreatorPro系列。
然后,左下角靠近中央的地方,还有着更为低调的一行灰字:Mobile Workstation for Professional----专业人士之移动工作站,表示了CreatorPro系列比自家Creator更为专业,是纯正的移动工作站。
内箱侧面贴纸,标注了此台CPX17的具体机型是A12UKS,而后面的059US,表明是属于在美国销售。
产品SKU为BB91290X32GXXDX11PH,依据笔者久经沙场的经验,推测BB表示黑色上盖黑色机身,91290X表示CPU是i9-12900HX,32G表示是32GB内存,11PH表示是预装Windows 11专业版操作系统。
贴纸中部注明的相关配置,也证实笔者以上推测没错,确实如此。
开启内箱,露出了上有白色MSI抽象标志的黑色无纺布包,里面包裹着CPX17,内箱上盖内部,有着一行白色的英文。
经过笔者一番研究,原来是官方的一个宣传用词:
太阳位于椭圆轨道的一个焦点,由每个行星沿着各自的椭圆轨道所围绕着----Johannes Kepler
Johannes Kepler,即伟大的约翰尼斯-开普勒,(1571/12/27-1630/11/15),出生于德国,毕业于 图宾根大学,德国天文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现代实验光学奠基人,有“天空立法者”之称。
这是……微星是想表达自己,是IT业界中一颗微小的行星吗?
不!并非如此!
- Planets move in elliptical orbits with the sun at one focus.
笔者认为,应该是如此意译----星于轨道运行,日为焦点。
即微星想表达的是:
”我伟大的微星,如同行星绕着太阳转一样,牢牢掌握产品技术核心”,
或者也可以同时理解为:
“微星之宗旨,顾客即太阳(上帝)!”
笔者停下莲花之舌的颤动,回到CPX17之上来。
从内盒中拿出由黑色无纺布袋包裹的CPX17,下方露出一个有着白色龙盾标志的黑色塑料袋:
黑色塑料袋是微星笔电常用的套装文件:快速入门说明书、F3热键功能指南、微星笔电有限保修声明,以及微星用户俱乐部邀请函。
然后还有三个赠品:
一个微星龙小模型(手办/玩偶)、双接口128GB微星定做U盘和一个微星蓝牙鼠标。
赠品多多,诚意满满。
不过,对于这些赠品,笔者连开封都不想,毕竟,CPX17本体才是产品核心。
取出以上之后,内盒中就剩下巨大的电源和粗大的电源线。
CPX17电源和锤子坚果R1、苹果5s放在一起比较,这才是“厚砖本“一词的真正来由。
台达电子出品的这样款330瓦电源,据笔者所看到的,至少已经有15年的历史,从微星到蓝天,从戴尔到神舟,无数个型号的性能厚砖本都采用过它,但它似乎青春永驻,身材丝毫不变样----其外形尺寸纹路配色一直没有任何变动,已经成为笔电江湖中一道亮丽(厚重)的风景线……
笔者觉得,随着氮化镓技术的日益普及、USB-C PD电源规范的进化,这个330瓦的经典电源,终将被USB-C 48V/240W、乃至笔者幻想中的USB-C 48V/480W氮化镓电源所取代。
基本上,一台笔电所配备电源的输出功率大小,就代表着这台笔电的性能发挥有多高。
配备着330瓦电源的CPX17自然是以性能为第一目标----它基于同在微星当下最强电竞本GT77而来,除色系不同为藏青色(官方称为Core Black/核心黑?)之外,看上去就是一台GT77,在A面屏幕上盖的中上部也有着微星龙盾标志。
其机身后方,明显额外多出一截,造型上具有明显的割裂感,对于强迫症患者来说,怕是难以忍耐。
机身后方多出的一截,全部被CPX17的散热系统占据,后方、左右一侧后部、甚至顶部----靠近屏幕上盖的中部,也有着面积巨大的散热风道格栅,造型有如汽车前脸。
霸道的散热格栅蔓延到CPX17的底部---底部超过三分之一的面积,也是散热风道格栅。
CPX17底部左下角有一底部扬声器和脚垫。
底部右下角也有一样的底部扬声器和脚垫,一侧还有MSI的标志,还有一小孔为宕机应急复位插孔。
底部后方左右也各有一脚垫。
后方右部有一螺丝孔位被一白色贴纸封住,上面注明“FACTORY SEAL”---工厂封装,微星用以证明此台笔电出厂之后没有被拆机。
底部中央是相关信息标签,注明此台CPX17的SKU、S/N,还有北美技术支持售后服务信息、FCC安规信息。而标注的MFG 2022/07是出厂年月。
COX17的正前方视图,左侧放置的对比手机,是厚度为7.9毫米的锤子坚果R1。
如果不看旁边的坚果R1,从这个角度看上去,机身似乎并不是很厚。
CPX17厚度为23毫米,刚刚超出2厘米一点----对于一台当下性能最强悍的移动工作站来说,这个厚度并不太过分----毕竟笔者之前评测的16吋ThinkPad P16 Gen 1,其厚度就已有30.23 毫米。
CPX17后方视图,面目狞狰:均被散热排风格栅占据。
CPX17左侧视图,从左至右依次是:
- 机身左侧散热排风格栅;
- 外部电源接口(方形接口,有点类似USB-A);
- 两个USB-A接口,均为USB 3.2 Gen 2;
- SD读卡器卡槽;
- 3.5mm音频复合端口;
- 电池状态指示灯。
CPX17右侧视图,从左至右依次是:
- USB-A 3.2 Gen 2;
- 两个雷电4接口(支持USB4数据传输、DP视频输出,但不支持PD充电).
- MiniDP接口;
- HDMI接口;
- RJ45以太网接口;
- 机身右侧散热风道格栅。
提示一下:CPX17的HDMI支持8K@60Hz、4K@120Hz输出---这也是为何CPX17的包装和外表上多处有HDMI标志的原因。
台系笔电的风格一般比较前卫,而且对于这些前卫技术的使用,总是不忘处处宣传。
开启CPX17的屏幕上盖,整机正常使用时的英姿呈现:
最为明显的风格是屏幕上盖左右两侧略带斜边设计,笔者对此不是很喜,但也一直没有理解为何需要这样设计。
此状态之时,屏幕下方巨大的MSI抽象标志非常刺眼----简单粗暴,果然有效。
第二个吸引眼球的是,其屏幕左下侧,有一张标注”TRUE PIXEL DISPLAY“的彩标,下面的小字写着:4KUHD 100% AdobeRGB/Delta E<2/Tune Color Technology.
说明此台CPX17采用了4K屏幕,有着100% AdobeRGB的色域,而且确保偏差值小于2,官方美名其曰“真正像素级屏幕的调色科技”。
同时,下图片中还可以看到键盘左上角有标注”DYNAUDIO”,这表示此台笔电的扬声器系统采用丹娜音响技术。
CPX17的屏幕上方是摄像头麦克风阵列系统,带有外红摄像头,支持支持Windows Hello人面识别登录功能。摄像头系统支持录制720p@30Hz的视频。
不过,并没有现在在商务笔电中已经开始逐渐普及的摄像头硬件防窥开关。
CPX17的屏幕上盖展开角度只能达到90+45=135度。
从其外形和体重上来说,CPX17并不适合出席正统的商务场合,所以,对于屏幕上盖实现180度展开的需求,CPX17并不是必须的。
CPX17的C面俯视图如下:
6行键盘带数字小键盘,功能键的面积约为主键区按键的一半,数字小键盘的按键面积也有所缩小;
CPX17既然基于微星电竞本GT77而来,其键盘也顺带照单全收,官方全称为Cherry (樱桃)机械式SteelSeries逐键RGB全彩背光键盘,何谓是当下笔电键盘的顶级配置,但其布局还不是笔者最喜欢的。
键盘两侧各有一机身顶部扬声器----加上上文展示的底部两个,CPX17一共就是4个扬声器,其中底部两个扬声器为Woofer,即俗称的低音炮。
电源按键置于数字小键盘右上角,识别和日常操作问题不大。
四个方向键的布局和大小,保有一定程度的舒适性----毕竟CPX17基于GT77而来,电竞本对于方向键还是有所要求的。
注意数字小键盘的上方,标注了SteelSeries,即键盘采用了矽统科技。
CPX17的鼠标系统为触摸点击板设计,下半部支持按压,面积比较宽大。笔者在测试过程中使用了一段时间,感觉还不错。
触摸板右侧有指纹识别器。
CPX17掌托左侧:
靠近键盘的边缘有完整机型名称CreatorPro X17的铭牌;
然后就是intel Core i9、NVIDIA RTX和HDMI三张贴纸。
以上就是CPX17的外观和外部细节介绍。
CPX17的三围尺寸为397x330x23mm,重量为3.3公斤起。
笔者对CPX17的整机坚固性进行了人肉测试,实测机体坚固牢靠,拿在手里大力扭曲,肉眼无法发现有变形现象,也没有使人担忧的异响。屏幕上盖在对角施加大力扭曲之下,会有轻微变形,但在实际使用中难以遇上此等扭力。
整机外表用手抚摸,除去底部之外都比较舒适,机身四周端口众多也没有造成划手现象。
当整机合拢上盖之时,单手拿起移动,3.3公斤的重量之下,笔者居然感觉轻松自如----原因有两点:
- 1.CPX17的机体,相当于是一个传统厚砖本被拍扁厚度,拍扁之后厚度为2厘米多一点,用手握持相对轻松;
- 2.拍扁之后的机身投影面积增大,用手握持可以更加随意,不用担忧重心偏离需要用力握持。
当打开屏幕上盖之后,笔者单手握持掌托的一角进行平行移动,就会感觉有点吃力了,毕竟重量有3公斤之多,笔者建议单手握持力较小的用户不要这样操作,一定要使用双手。
然后,CPX17继承自GT77的“矽统科技逐键RGB全彩背光樱桃机械键盘”,也使笔者感觉非常不错:
键馈一流、声音舒适、布局尚佳、背光……RGB笔者无视。
综上,笔者认为:
CPX17的机体坚固牢靠、手感上佳,整机端口丰富,键盘一流、布局尚可、触摸板舒适。
但是也有缺点:
外部电源接口位于机身左侧,虽然靠近后方,但在部分使用场景之下,粗大的电源线缆会对插入的USB设备造成困扰。
另外,为了降低厚度的拍扁设计,造成机身后方多出一大截被散热系统占据的空间,实在非常不美观,非常突兀。
累屋重架
完成了以上对CPX17的外观和细节介绍之后,依据惯例就是对其进行正常维护级别的拆解了。
CPX17的拆机从底部开始,第一个目标是就捅破“FACTORY SEAL/工厂封装“标签----因为这是美版机,所以标注的英文,中国大陆销售机型会使用简体中文,会额外标注”原产封贴“----关于这点,笔者在2021年有咨询过微星售后客服,证实破坏此封贴不影响官方保修,毕竟用户买回来也是需要自行增添内存或硬盘,是必须破坏此封贴才能进行的。
当取下底部所有11颗螺丝,使用塑料撬片逐一撬开底盖和机体之间的卡榫之时,在机身后部出现了难度:笔者最初以为是需要从这下手,先将后方上部的盖子取下来,才能最终分离底盖和机体的连接。
经过紧急联系一位使用MSI Gaming GT77的用户,得知并非而此,底盖和机体后方的连接之处如下图所示,此处操作难度稍高,用户需要小心操作,才能避免损坏此处的众多卡榫。
一番如履薄冰的操作之后,终于将CPX17的底盖无损从机体上取下来。
CPX17取下的底盖内侧一览图:有众多加强肋条和导电带,用于底盖坚固性加强和电磁相关作用。
底盖有标明使用的主材料为PC-ABS-1-(TD15)FR(40),这是笔电常用的工程塑料材质,其坚固性延展性耐用性防火性都有多年使用的证明。
取下底盖的CPX17底部一览图:
底部上方是巨大的4风扇7热管散热系统,全黑化处理之下令笔者肃然起敬:俨然身处以无烟煤为燃料的蒸汽机车操作间。
按照这7根热管的布局,右侧的CPU使用了2根,左侧的GPU使用了3根,然后还有一根是两者共用。
中央俩稍小的风扇,主要负责后方散热鳍片的通风。
右侧CPU下方是被银色铝质护罩盖住的内存插槽所在,取下此护罩之后,而可见CPX17的内存插槽为对置式双层布局,一共就是4个内存插槽。
此台CPX17出厂预装两条16GB的内存,三星出品,DDR5-4800。
在内存插槽左侧有一个巨大的蓝绿色非常像CPU的芯片,是主板芯片组(Chipset),为intel HM670(PCH)----这点,就是CPX17基于MSI Gaming GT77而来的特点之一:和笔者之前测试过的ThinkPad P16 Gen 1不一样,不是intel WM690(Alder Lake-S PCH)----这带来好处,同时也有不好的地方,具体内容将在后继文章进行详解,此处略过。
本台CPX17出厂预装了一个M.2 2280 SSD,安装在最靠近CPU的位置,三星出品,型号为常见的PM9A1,容量为1TB。
CPX17的M.2 2280 SSD安装插槽也有4个:除了CPU下方的一个之外,还有3个在内存插槽左侧。
其中,最左侧并列的两个,为PCIe 4.0x4,从PCH连接而来;
还有一个是连接CPU的,竟然是PCIe 5.0x4!
就目前而言,此台CPX17仅安装了两条16GB内存和一个SSD,存储系统没有填装完全。笔者在之后的篇章中,将对此部分进行尽力全面的测试。
CPX17的底部下方为电池仓,电池仓两侧标注了L和R的部件,是底部扬声器所在。
内置主电池为4芯电池,由新普科技出品,型号为BTY-M6M,标准参数为DC15.2V/6578mAh,即电量为99Wh,这是电子产品内置电池电量登机安全许可的最大值。
松开并取下固定此电池的4颗十字螺丝,拔下此电池连接到主板上的线缆接头,就可以取出主电池。
取下主电池的仓位左侧。可以看到连接到主板上的黑色BIOS/COMS备用电池,型号为不太常见的CR1220。
主电池仓中部是触摸板所在,其和主板之间使用白色排线连接。
主电池仓右侧周边视图:
CPX17机身右侧端口细节图:
无线网卡为标准M.2 2230卡,双天线2X2 intel Killer AX1675i,当下台系电竞本常用型号。
机身左侧端口细节图,可见CPX17的外部电源输入接口和USB-A接口形状比较接近。
机身左侧端口周边细节图,iTE出品的IT5571E-128 2150-CXS 芯片赫赫在目,此芯片用户可编程自定义,应为键盘自定义宏按键使用。
至此,笔者对CPX17的日常维护级别的拆解完成,为了避免对出厂时散热系统效能的造成影响,整机机能测试完毕之前,不会进一步深入拆解。
在日常维护级别拆解的此阶段,CPX17拆解一览图如下.
整个拆解过程,不计入M.2 SSD的锁定螺丝的话,一共需要取下11(底盖)+4(电池)=15颗十字螺丝,除了机体后方和底盖连接处卡榫易损、拆解较难之外,其他地方难度不大。
通过以上拆解,笔者觉得,CPX17内构布局是累屋重架:
注:累屋重架,指层次重叠。
1.散热系统7热管4风扇:
热管:CPU使用2根,GPU使用3根,还有一根连着共用;
风扇:中央两个负责后方中部鳍片的散热,左右两个负责机体左右侧和后方左右部鳍片的散热,这就是官方所言的6风道。
2.存储系统4+4:
双侧对置式4个内存插槽;
PCIe 4.0、5.0 SSD插槽各一分列在CPU周边;
PCIe 3.0 SSD有二并列在PCH左侧;
故伎重演
回顾一下本文开头部分的如下两段内容:
……除此之外,微星也早在数字内容创作领域产品中深耕多年,并将微星在电竞产品累积多年的技术,如色域呈现、续航电力、声效体验及效能表现等,整合到其之中。
……笔者说到的WT75,就是当年微星基于电竞本GT75打造的重型移动工作站,有着首屈一指的性能和存储----配备桌面版至强CPU和150瓦TGP的移动版专业显卡、可同时内置5个硬盘……
今次,MSI和当年的GT75到WT75一样“故伎重演”,为了实现Titan GT77从电竞本到移动工作站的“角色人设”转换,作出了如下安排:
首先,将GT77机体后方散热风道的RGB(Mystic Light bar)和上盖龙盾标志光芒取消,从而去掉了部分当下电竞本必不可少的、引以为荣的“RGB”光芒,这样可以使得作为移动工作站的CPX17,能够在某些必须出席的商务场景面对他人之时,不是那么刺眼;
其次,GT77的“硅统科技逐键RGB全彩背光樱桃机械键盘”依然得以完整保留,用户还是能够继续享受键盘上“电竞产品累积多年的技术”;
然后,最关键的地方来了:GT77之上被电竞用户甘之如饴的RTX 3080Ti被拿下,换上更为昂贵的专业版显卡RTX A3000或A5500;
最后,GT77摇身一变,CreatorPro X17就此诞生。
靠无疑问,微星这导演还真有一套。
而CreatorPro X17演技,从目前的静态测试来看,外观和内构方面没有什么破绽。
只不过,当年WT75的CPU是LGA,GPU是MXM,表演的自由度更高。
在加电开机之后,对其进行动态测试,CreatorPro X17的表演又将如何呢?
是否依然能如当年WT75一样,在移动工作站中傲然而立?
最终、独钓寒江雪……?
上篇完毕,接下来是《微星移动工作站CreatorPro X17评测》中篇。
敬请期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