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心力衰竭(简称慢性心衰)是由于慢性心脏病变及长期心室负荷过重,导致心肌收缩力减损,动脉系统搏出量减少,不能满足组织代谢需要所引起的一种心脏慢性疾病。心力衰竭的病理变化比较复杂,按照发病的缓慢程度可以分成慢性心衰和急性心衰。在心脏病发展至心功能障碍时,机体先发生代偿反应,在一定时间内能让心功能维持在相对正常的水平。然而代偿机制也有负性效应,一旦代偿失效,就会发生更复杂的变化。
慢性心衰有哪些症状
1.活动能力下降。活动能力下降是慢性心衰的主要症状之一。大多数患者由于运动耐力降低,出现呼吸困难或乏力现象。有的患者即使走很短的距离也会出现喘气现象。从开始的上几楼都没有问题,逐渐发展到上一层楼也会憋喘难受。
2.水肿。体液潴留会出现腹部或腿部水肿,水肿持续的时间比较长。一般情况下,慢性心衰症状是逐渐加重的,也就是说慢性心衰初期病情并不严重,然后出现憋喘现象,活动耐量随之越来越低下。
3.疲劳、乏力。四肢无力,稍有体力活动便感觉疲劳乏力,呈进行性加重。这也是左心衰最早的症状。
4.心脏结构或功能变化。心腔扩大,听诊可闻及第三心音心或杂音,脑钠素水平升高。
慢性心衰如何护理
一般护理
(1)低流量持续给氧,如无创正压通气吸氧、鼻导管吸氧等。
(2)高枕卧位或者半卧位休息。下肢水肿不明显的呼吸困难病人可将下肢抬高。
(3)低盐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少食多餐。严格控制钠盐摄入量,每天不超过5克。
(4)心衰病人由于呼吸困难,不得不采用半卧位或者端坐位,骶尾部位极易出现压疮,勤翻身,预防压疮。
(5)先在室内活动,逐渐过渡到室外,循序渐进,控制每天活动量,以免活动过度引起不适。
病情护理
(1)记录24小时液体出入量,摄入量包括引流液、静脉输液等。
(2)控制输液速度及总量。24小时内输液总量不超过1 500毫升,控制输液速度20~30滴/分钟。
药物护理
(1)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在用药期间监测肾功能、血压等,严禁突然改变体位;一旦病人发生不耐受咳嗽或者血管神经性水肿时需要停药。
(2)β受体阻滞剂,会有低血压、心衰恶化等不良反应,须监测血压变化,一旦心率低于50次/分钟或者有低血压时立即停药。
(3)利尿剂,记录尿量,并观察病人有没有低血钾等表现,最好在日间使用。
(4)洋地黄类,监测心率、脉搏等变化,控制好用药速度及方法。洋地黄类药物极易引起洋地黄中毒,表现为胃肠道反应、头晕等。要注意观察,尽早发现患者中毒征兆,及时处理。
(5)血管扩张剂,监测血压变化,硝普钠避光使用,间隔4~6小时换一次药。
健康指导
1.心理。了解病人心理变化,开展针对性疏导。另外叮嘱家属多陪伴、安慰、鼓励病人,让病人感受到被关爱,提高治疗信心。
2.睡眠。保证病人充足睡眠,为病人提供良好睡眠环境。对睡眠较差病人找出影响因素并尽可能消除,必要时使用安神镇静药物。
3.用药。严禁病人随意调节输液滴速。根据病人理解能力、接受程度详细说明服药剂量、时间、注意事项,叮嘱病人不要随意增减药物剂量。重点告知病人用药后可能会引起的副作用,让病人有一个心理准备,以免发生药物副作用后影响到病人情绪。
4.饮食。根据病人情况制定饮食方案,并教会病人自我管理及自我控制。根据食物种类分成含脂肪、蛋白质等高、中、低档,每档食物列举常用食物及饮料。按照病人化验指标、心功能开展饮食指导。对病人肝、肾功能等进行综合性分析,通过科学饮食缓解病情。
5.运动。根据病人的血糖、临床表现等选择最适合病人的运动方式,并制定出运动时间、运动频率、运动强度。以散步、瑜伽等有氧运动为主。在运动中若有不适感应立即停止。
文/王芳
版权所有,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