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20年,曹操把一手打下来的江山交给了儿子曹丕,曹丕在他爹的基础上,用“九品中正制”等利益,从世家大族手里换下来了曹魏的建立。
曹丕登基之后,刘备就着急了,因为这件事他不能不表态,你要是装不知道,那么你存在的意义就没了,所以刘备在条件其实还不具备的条件下,就匆忙把蜀汉的招牌给立了起来,那一天是221年的5月15日。
为什么说刘备当时的条件还不完全具备自称皇帝的条件呢?
首先,大汉的江山还没有光复,刘备占据的只是西南一角,这点小地方要是养老还行,但是你要想干大事,那是绝对不够的;
其次,当时刘备才占据蜀地没有多久,他的嫡系在蜀地都属于外来者,当地的世家大族和基层百姓,还没有这真正的把他当作核心;
因此在刘备挂出蜀汉的招牌之前,刘备就像是一只“勤劳的小蜜蜂”,不是东征西讨的扩展地盘,就是在准备军事行动的路上,关羽就是为了他这个带头大哥分忧,才命陨荆州的。
众所周知,军事行动不管在古代还是在现代,它的核心基础都是物资补给,刘备这么常年的用兵,他的物资和人员从哪里来呢?
答案自然是他占据的蜀地。
对于三国这段历史,有人曾提出过一个问题,刘备在招揽了诸葛亮以后,似乎在军事上并没有重用他(赤壁之战中,诸葛亮的真实贡献,和《三国演义》完全不是一回事),诸葛亮在军事上崭露头角,都是在刘备去世之后,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答案其实很简单,当年刘备不是不重用诸葛亮,而仅仅只是让他负责后勤去了,在有些人眼里,后勤工作可能不如行军军师重要,其实了解情况的朋友都知道,后勤工作其实非常重要,对于古代打天下的那些带头大哥们,最后在他功成之后,他们最信赖的人,往往不是和他们一起冲锋陷阵的人,而是帮他“足兵足食”的人,萧何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
诸葛亮当年的工作就和萧何当年一样,虽然看似被“闲置”在了大后方,但是诸葛亮操的心一点都不比法正等人要少。刘备自从和诸葛亮结识之后,先是打了赤壁之战,后来又和刘璋争夺益州,和曹操争夺汉中......基本就没一天消停的时候。
当时如果不是诸葛亮在拼命维持,那么刘备怎么可能在外面打的那么风光,不过诸葛亮也不是神仙,他的作用好听点叫挖掘蜀地的潜力,难听点就叫压榨蜀地的人力物力资源,据《三国志》等书记载,当年刘备打汉中的时候,诸葛亮差点挺不下去,后来蜀地的男女老幼全都被他安排到了战争的齿轮上。
刘备建立起蜀汉之后,又不得不去给二爷报仇,当时的蜀地已经被汉中之战压榨的不行,但凡蜀地的资源富裕,刘备也不会“坐视”二爷孤军奋战,后来荆州的地盘又没保住,所以刘备当年的攻吴之战其实非常不容易。
结果在多方面的压力之下,刘备在白帝城就一命呜呼了,接他班的人,名义上是后主刘禅,但实际上“鞠躬尽瘁”的却是对蜀汉家底最了解的诸葛亮。诸葛亮挑起这沉重的担子以后,并没有让蜀汉休养生息,而是有点积蓄就准备打出岐山。
曾有人对诸葛亮的做法不太理解,蜀汉当时都折腾成那样了,为什么诸葛亮不休养生息,非要“六出祁山”(实际上真正得主力出击只有两次,剩下的不是防守曹魏的进攻,就是小动作)呢?
这个问题的答案主要有两个:
第一,蜀汉当时的地盘太小了,无论是资源还是人口,其实都无法撑的起蜀汉“三分天下”的希望,就更别说什么兴复汉室了,因此诸葛亮当年虽然名义说的是兴复汉室,完成刘备的遗愿,其实他真正想做的,就只是扩大蜀汉的生存空间,要不然不用曹魏动手,蜀汉自己就把自己给养抽抽了;
而且当时无论是刘备的嫡系,还是那些其他的上层人物,这些人都不是省油的灯,如果没有持续的好处,这些人很容易从朋友变成敌人(古代的生产资料有限,随着发展,上层会不断的汲取下层的资源,如果得不到,就容易发生改朝换代的事;)
因此诸葛亮“频繁”用兵的的原因之一,是内部需要。
第二,当时曹魏已经占据中原,中原要物质资源有物质资源,要人力资源有人力资源,随着时间的推移,曹魏的发展肯定会比蜀汉更快,而且人家曹魏的底子本来就比蜀汉强,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蜀汉和曹魏的实力会越拉越大......
即使曹魏不想进攻蜀汉,人家只要在蜀汉和中原的边界上修筑险关要隘,等这些防御的规模起来之后,蜀汉就再也没有了走出蜀汉的可能,到了那个时候,蜀汉就彻底失去了希望;
因此诸葛亮“频繁”用兵的原因之二,是外部的威胁。
不过虽然诸葛亮已经“鞠躬尽瘁”了,但是他的目标并没有最终达成,反倒是自己的身体在这段时间熬垮了,结果诸葛亮一去世,蜀汉也没称几年,蜀汉的历史,前后加起来也不过只有区区42年。
通过上面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出,蜀汉在建立前后,一直是用兵不断,而这种频繁的用兵,不光从宏观上消耗了国力,也从微观上伤害了人民群众的感情,当然那些有一定权势的嫡系和本土世家大族也会很不满。
因此当曹魏进攻蜀汉时,蜀汉的崩盘简直可以用摧枯拉朽来形容,这一方面是因为上层的军事战略出了问题,但另一方面更是同志们的不配合,想当年刘备打刘璋时,虽然有内应帮忙,但是在当地群众的协力帮助之下,刘备打的也并不顺利。
但是轮到刘备的后人守蜀地时,朝廷上层的同志直接建议刘禅投降,基层的百姓更是纷纷跑到了山野之中,由此可见,当时的蜀汉是如何的不得民心,因此在讨论蜀汉来去匆匆的原因时,最不能忽略的一条,就是:得民心者未必一定的天下,但失民心者则一定会失天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