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12日,阜平县城南庄镇八一学校,邓小岚和马兰花儿童合唱团的孩子们准备出发前往北京,参加冬奥会闭幕式表演。新京报记者 郑新洽 摄
2022年2月4日晚,鸟巢,冬奥会开幕式上,44位来自河北阜平山区的山里娃用希腊语唱起《奥林匹克颂》。他们来自马兰花儿童合唱团,合唱团的前身是马兰小乐队,而邓小岚就是马兰小乐队的创建者。
然而,就在马兰花儿童合唱团登上冬奥舞台一个多月后,2022年3月21日,邓小岚因脑梗病逝,享年79岁。经家人同意,邓小岚的一半骨灰葬在了马兰村。
邓小岚的墓碑上镌刻着一把小提琴,这是她最爱的乐器,墓旁边种了两棵银杏树。墓前,常年有村民们采来的鲜花。
2022年2月11日,邓小岚在河北省保定市阜平县城南庄镇马兰村。新京报记者 郑新洽 摄
这是“邓拓的女儿”,想在这里教音乐
邓小岚在马兰村的墓就在“晋察冀日报革命烈士墓”旁,这也是邓小岚和马兰村孩子们结缘的地方。马兰村曾是《晋察冀日报》机关驻地,邓小岚的父亲邓拓曾任《晋察冀日报》社长兼总编辑。在1943年秋季大“扫荡”中,七位报社工作人员被日军杀害。
邓小岚从小喜欢音乐,高中时,在学校学了小提琴。大学,进了清华乐队,做小提琴手。2004年,邓小岚决定来马兰村教孩子们音乐。
村民孙建芝记得,一位短发、戴着眼镜、说普通话,“很精神”的女士来到了马兰小学。介绍人称她是“邓拓的女儿”,想在这里教音乐。“很和蔼可亲,第一次见面就跟熟人一样”。
学校有四间房子,歪歪斜斜,因总漏雨,墙角被淋得乌黑。办公室用一个大树干顶着。“这太危险了”,邓小岚回到北京后,她找兄弟姐妹商量,凑了四万块钱,给学校盖了四间新房子,还在教师休息室修了村里第一个冲水式的厕所。
在孙建芝的记忆里,邓小岚总在啃玉米面馒头。白面馍贵,邓小岚知道老乡家都不富裕,别人给她送馒头,她只要玉米面的。
2022年2月11日,阜平县城南庄镇马兰村,“音乐城堡”里摆放着马兰村小乐队的旧照片。新京报记者 郑新洽 摄
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生命力
邓小岚发现山里的孩子虽然音准差点,但声音很干净、透明,“像从树林里穿过来,从溪水里流过来的声音”。不久,她又萌生了教孩子乐器的想法。她从北京的亲戚家、朋友那里搜集了许多二手乐器,运到马兰来。
邓小岚从十几个孩子里挑出了6个唱歌还不错的,给他们分配乐器。2006年,山里的马兰小乐队就正式成立了。
白紫薇今年21岁,正读大学,她曾是马兰小乐队的成员,白紫薇记得她会弹的第一首曲子是《欢乐颂》。
只要愿意学的孩子,邓小岚都教。她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生命力。
磕磕绊绊中,邓小岚带着小乐队走过了16年。2012年,马兰小乐队登上了北京卫视的春晚。
2022年2月11日,阜平县城南庄镇马兰村,邓小岚促成的“月亮舞台”在胭脂河畔建成。新京报记者 郑新洽 摄
改变了一个村庄
现在到马兰村,能看见一个红色的大牌子,上面写着“红色马兰、音乐马兰、生态马兰”,这是邓小岚给马兰村提出的三张名片。
“她(生前)没给人一种轰轰烈烈的感觉,就一直在默默无闻地做事,去改变这个村庄”。村民们说。
2022年,马兰花儿童合唱团登上冬奥会后,马兰村收获了许多关注,筹建马兰儿童音乐节和发展旅游都成为了当地的重点工作。在邓小岚的推动下,现在,阜平县的每一所小学都配备了音乐老师。
“要不是有邓老师十几年的付出,也没有马兰的今天”。 村支书孙志胜说。
邓小岚去世时,当地政府在她修建的马兰小学教室旁放了一张她的遗像,在她的墓碑上还刻了她说过的一段话:“音乐就像朋友,无论快乐与忧伤,只要你不放弃她,她永远都不会离开你……教孩子们音乐使我收获了极大的快乐。”
新京报记者 王霜霜
编辑 胡杰 校对 杨许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