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金石气象篆刻源脉

0
分享至

金石气象篆刻源脉

姚安

三秦出版社新近策划的“长安印典”立意高标,其中有一册是讲金石与印学的,这个主题非常难得,以前这方面研究的不多,笔者斗胆揽下了差事。那么,什么是金石,什么是篆刻,金石与篆刻有什么关系呢?

简单说,“金”就是金属,“石”就是石头,但这不是一般的金属、石头。《管子》有“无怀氏封泰山,刻石纪功。”秦诏版、秦刻石多处有“金石”的用词,以期记事能与金石长寿,其刻辞称为“金石文字”,或简称“金石”。马衡《中国金石学概论》说:“金石者,往古人类之遗文,或一切有意识之作品,赖金石或其他物质以直接流传之于今日者,皆是也。”就是指金石上面要有人的意识,首先是人做的,仅仅一个自然界的金属或石头是不能称为“金石”的。所谓金石学就是以“金石”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

最初的金石研究主要是保护金石文字,防止文字失传为主。到宋代建立了金石学,研究方法立足经史,研究范围主要在形制、文字、世事这三个方面。欧阳修的《集古录》收录了上千件金石器物,是学术史上第一部金石考古学专著。另外,吕大临、王黼都做出了成绩。宋代学者在金石学上取得了五方面的成绩:一是从“目”上,收录古代文物,使珍玩成为学术研究的对象,为后代的汉学研究开拓了先路,如《集古录》。二是从“物”上,详细整理资料,创造了传拓文字和绘制图形的方法,依据拓本刻本上石,如《考古图》《淳化阁帖》。三是从“器”上,实绘描图每一器物的形状,并标明尺寸、轻重,以及出土地点,款识则摹写文字,如《博古图》,为纸上保存“器物”提供了依据。四是从“名”上,识别古代器物的名称,厘清了古器物的功能与作用。钟、鼎、鬲、甗等,都是古器自载其名称,宋人因以定名的,如《历代钟鼎彝器款识》。五是对文字的具体考证,从而打开了通向上古的钥匙。如洪适《隶释》开金石类著作最善,是年代最早的一部集录和考释汉魏晋石刻文字的专著,形成金石着录、校勘、鉴别、考订等系统而专门的研究方法。元明相对弱化金石学,成就少。清代王鸣盛等人,正式提出“金石之学”这一名称。清代以后的金石学,受乾嘉学派影响进入鼎盛。乾隆年间曾据清宫所藏古物,御纂《西清古鉴》等书,推动了金石研究的复兴。其后有《积古斋钟鼎彝器款识》《寰宇访碑录》《金石萃编》《古泉汇》《金石索》等书,都是专项的金石学著作。这一时期研究范围扩大,对铜镜、兵符、砖瓦、封泥等开始有研究,鉴别和考释水平也显著提高。清代学者又将金石与经史考证、地方志之学相结合,结出了更为丰硕的果实。清末民初,金石学研究范围又包括新发现的甲骨和简牍,并扩及明器和各种杂器。罗振玉和王国维是此时的集大成者。

“印”字始见商甲骨文,字形为一人手压另一人跪下,本义为摁、按压。印章要用力摁,“印”或为转借为印章,信物。傅嘉仪提出“制陶压模”是印章的雏形观点。古代凡属于雕玉、刻石、镂竹、铭铜的范围,都称“篆刻”,玺印的制作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而已。所以,“印”指的是作用与功效,“篆刻”指的是制作与形式,它们是一个事物的两个面。

印学亦称篆刻学,专门研究篆刻艺术之技法、发展历史及各流派艺术理论的学科,强调主观创造性,它的载体基本属于金石范畴,所以最初是被包含在金石学范畴之内的。

金石学与印学关系密切,篆刻需要有尽可能充分的金石知识。马衡说,“刻印家欲知印之源流沿革,形式,文字之变迁,应先研究古印,自属当然之事。即以文字源流而言,不但古印应研究,即一切金石文字,也在研究之列。故金石家不必为刻印家,而刻印家必出于金石家”。这已经将金石学与印学的关系表明了,那么,金石学对印学究竟都有哪几方面的影响?

第一,金石学中的印学资料是印学的第一手资料。前代金石学家和爱好者收藏的“古玺”“汉印”等实物印章是研究印学的第一手资料。虞世南因书《孔子庙堂碑》,唐太宗赐其王羲之黄金印,表明唐时已有藏印之风。明代藏古玺印有顾从德、范大澈等重镇。其中顾氏集印1700余方,而范氏收藏古玺印达2600余方。清代藏印之风鼎盛,其中收藏古玺印以陈介祺、郭裕之、陈宝琛等最为著名,而陈介祺即藏古玺印6000余方。关于印图或印谱是留传的最好形式。关于图录最早王俅《啸堂集古录》收纳汉印三十余方。我们现存最早的印谱是明顾从德于1572年编辑的《集古印谱》,共六册,内容包括作者本人的收藏及他人所藏的印章,其中收录的玉印150余枚,铜印1600枚。该印谱倡导印从秦汉,师法从古,对篆刻发展作用甚巨。陈介祺等汇诸家之印,钤成《十钟山房印举》,共191册,总数达10284方,是最负盛名的集古印谱。

第二,大量的金石学中关于印学的研究成果是印学的初步研究成果。首先对印谱的规范。顾从德《集古印谱》,该印谱在题列编排、用笺规格、译文考证等方面都极其细致,为以后的印谱形制奠定了基础,是作为金石学体例研究在印谱方面的应用。其次,对印学的初步研究。南宋王厚之《汉晋印章图谱》,则宣告了印谱样式已从金石古器物图谱中独立出来,将金石研究方法借鉴过来,使古代官印制度研究渐臻完善。元代吾丘衍著《学古编》,是最早的研究印学的理论书籍。桂馥的《缪篆分韵》等为篆刻文字起到了初步规范的作用。

第三,大量的金石学中关于其他吉金、碑刻等的资料是印学可以借鉴的资料。对于“金”的借鉴。历代铜器分为六个部分:一是礼乐器,形状,器物文字,饰纹,这些与印有无关系;其二度量衡,度尺长短,量的大小,衡权的多少,与印的关系如何;其三钱币,从什么时间产生的,与印相像;其四符玺,都是信物;其五服御器等杂项,其造型灵感对印有哪些借鉴与帮助,目前尚无人研究;其六古兵,内容、制作方法与印或有一定关系,目前关注研究的人不多。总的来说这些“金”,都是应该学习借鉴的。其次,对于“石”的借鉴。石刻分为四个部分:其一刻石、碣、摩崖、碑,比如泰山刻石,郙阁颂摩崖等,各自的时代特征与印的联系是什么;其二画像(阴线刻的平面的)、造像与印的关系如何;其三记事或诸刻,如熹平石经、开成石经、陀罗尼经等都是以碑刻承载的,与印有什么关系;其四其他相关附于建筑的刻字刻纹等,比如桥阙、浮屠、黄肠、器物等等,是不是都与印的作用有相同意义。

第四,金石学中关于文字的考证是篆刻文字的来源之一。马衡刻印强调“重在印文”,金石学对印学的滋生最不容忽视的是其对古文字书的修订、编纂。在古文字书方面,有徐铉重新校订的许慎《说文解字》、夏竦编纂的《新集古文四声韵》、杜从古编纂的《集篆古文韵海》、张有编纂的《复古编》等,这些篆字书籍的刊行,无疑为篆刻在印文篆写上起到了规范作用。正是有了这些规范的古文字楷模,才有了明清百花齐放的篆刻天地,印学史上的流光溢彩。  另外,印学研究又促进影响了金石学研究,印章的文字释读可作为其他金石的补充和互证;新时代,印章拓印的进步可以为金石器物拓印所应用;印学的分类研究可以为金石学分类提供借鉴;印学创造性思维可以为金石边缘领域研究提供思路,以客观存在为依据,大胆的设想加上严谨的求证,方形成有价值的学术判断。

图片来源:孔夫子旧书网

本文选自2023年1月16日《文化艺术报》A07版

责 编 | 王越美

审 核 | 吴汉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2024-06-29 20:02:44
文化艺术报
文化艺术报
专注/深度/权威
20228文章数 4798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艺术要闻

穿越时空的艺术:《马可·波罗》AI沉浸影片探索人类文明

头条要闻

上海外滩不少街拍摄影师驱赶拍照游客引众怒 官方回应

头条要闻

上海外滩不少街拍摄影师驱赶拍照游客引众怒 官方回应

体育要闻

湖人的选择

娱乐要闻

白玉兰明星反应精彩 胡歌获奖唐嫣激动

财经要闻

A股上半年人均亏损1.2万 你亏了多少?

科技要闻

比亚迪引发了一场"战争"

汽车要闻

你没看错!广汽丰田今天秀了一把智电技术

态度原创

游戏
亲子
家居
时尚
公开课

《小生活-海岛物语》Steam页面上线 2024年发售

亲子要闻

坐了4个小时的车,到舟山啦!

家居要闻

美式风格 呈现田园风格

中年女性的美,确实不仅仅取决于颜值,主要看会不会穿衣搭配

公开课

连中三元是哪三元?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