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在的中小学生群体,学生追星早就不是什么稀罕事,就连老师都有喜欢的“哥哥”,家长对此也深表理解:只要不影响学习就行。
学生有自己崇拜的人很正常,如果能把这个人当成激励自己努力学习的目标,家长不仅不会干预,反而会大力支持。
而因为《狂飙》的热播而备受学生喜爱的张颂文,却和那些年轻有为的“偶像”不同,25岁才考上大学的他,个人发展非常励志,值得同学们学习。
凭借《狂飙》走红的张颂文,25岁才考上大学,发展励志值得学习
张颂文是广东韶关人,自《狂飙》走红后,他的毕业院校和成长经历也被关注他的同学们扒出: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的他,原本也该称得上“学霸”。
但很遗憾,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那年,张颂文已经快30岁了,这意味着考上大学那年,他已经25岁了,比同届的学生都大上七八岁。
这不禁引起其他同学们的怀疑,深扒才得知,原来张颂文原本的学历是职高,也就是如今中考分流政策中,让家长谈之色变的职业高中。
张颂文的家长都是高学历的高知分子,父亲是军人、母亲是医生,在那个年代,高知分子的家长都是十分重视教育的,按理来说张颂文应该成绩出色才对。
但遗憾的是,由于家长的职业特殊性,二人因为工作过于繁忙,而忽视了对张颂文的教育,导致他成绩并不理想,甚至没有考上高中。
职高毕业后的张颂文,因为吃了学历的亏,只能做些简单的工人、服务员之类的工作,经历了一段时间的迷茫和浮沉,他想起了自己的大学梦。
于是张颂文义无反顾地报考了北京电影学院,经过艰苦的备考,他如愿以偿地考上了梦寐以求的理想大学,当时的他,是班级里年纪最大的学生。
尴尬的是,有的老师和他看上去差不多大,面对比自己小七八岁的同学们,张颂文没有陷入到年龄差距带来的焦虑中,反而更加努力。
张颂文用亲身经历告诉同学们:年龄焦虑不是影响努力的阻碍
大学期间,张颂文担任了学生会主席,而且因为成绩和能力都过于优异,毕业后被留校任教,成为了北京电影学院的一名老师。
这是对他能力的肯定,也是对他努力的回报,从职高毕业,到考上艺术类大学的最高学府,再到毕业后因为表现优异被留校任教。
张颂文的个人发展,写满了励志,因此当很多人都用“大器晚成”来形容他如今的成就时,笔者认为,比起“晚成”,他的励志更适合成为他的代名词。
就像现在很多家长心中认为的:考上职高,学生这一辈子就完了,但张颂文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只要努力,什么时候都不晚。
哪怕是考不上高中,只要目标坚定,就仍能进入大学,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不过张颂文的发展,虽然是逆袭,但每一步都很艰辛。
若不是拼尽全力,25岁的张颂文很难考上理想大学,加上年龄焦虑和外界的压力,张颂文要面对的,远比我们想象的更多。
其实提到年龄焦虑,很多家长可能认为,这个该是家长独有的,学生时代,有学上就是幸福了,还有什么可焦虑的呢?
事实并非如此,且不说张颂文比同龄人大七八岁,就拿现在的大学生考研为例,多数大学生都会在大三准备考研,然后在大四参加考试。
顺利的话,毕业后就能入学读研,如果失败了,一半学生会选择二战,而另外一半学生则认命似的选择了放弃。
不是不想努力,而是不敢再承受一次失败了,二战本身就意味着,自己比其他一战上岸的学生大一岁,在其他人都事业有成甚至组成家庭的时候。
自己却还没有收入,在大学里学习,面对未来仍然一片迷茫,这种心理压力迫使这些学生不得不放弃再次备考。
成人高考亦是如此,每当有三十、甚至四十多岁的家长,通过自学考上名校后,除了表达钦佩外,还会有一些网友提出质疑:这个年龄考大学还有什么意义呢?
毕业后有企业敢要你吗?你能融入大学校园中吗?好像什么年龄就该做什么样的事,这样的观念根深蒂固。
但张颂文用亲身经历告诉同学们,只要目标明确,只要有梦想,什么时候努力都不晚,年龄焦虑,在任何时候,都不该成为影响我们进步的阻碍。
今日话题:你如何看待这件事呢?
(所有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