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宁县,宝庆邵阳地区历史文化名城,这里是湘军楚勇的发源地。新宁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历经沧桑变化,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分享一下在明、清时期我们新宁县境内的行政区域是怎么划分的。新宁老乡们可以对照一下现在的行政区划和明朝、清朝时候的变化。新宁县的行政区域规划明朝以前是没有明确的历史记载的,一直到明朝初年才有典籍的记载。据资料显示,明朝初年新宁县的区划是“乡、都、里、村”这是典型的明朝行政制度,但是新宁有别于其他地方的是还设有“峒”。总的来说明朝的时候新宁县是“2乡4都10里28村,另外加8峒之地”。
新宁县明朝行政区划如下:
零阳乡
一都:长湖里(长湖村)、金家里(金家村)、杨溪里(杨溪村)。
扶阳乡
一都:盆溪里(盆溪村、石田村)、溪峒里(上富村、下富村)。
二都:县近里(石桥村、水头村)、江口里(江口村、新寨村)。
三都:赤塘里(赤竹村、大白村)。
四都:沙田里(新塘村、烟村、安山村、三渡村、高桥村、温塘村、排子村),零阳里(晃龙村、云山村、油头村、铁田村、西喉村、小溪村、龙回村、双滩村)。
8峒
麻林、深冲、罗绕、大绢、黄背、桃盆、圳源、茶坪。
关于新宁县历史上的大事记以及行政区划方面的资料,建议大家找笔者分享一下《新宁县志》。这版电子版的《新宁县志》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由新宁县官方于1995年组织编撰的第一版《新宁县志》,里面收集和整理了许多珍贵的历史素材,包括大家平时难得一见的历史老照片和各种统计图表。《新宁县志》是研究新宁县历史和了解新宁人性格特点的百科全书,很值得仔细阅读。
笔者有《新宁县志》可以分享给大家
明朝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沈文系 任新宁知县,把4都改为东、南、西、北共4个乡,每乡下辖7个村,共4乡28村8峒。神奇的是这个规划后来一直没有变化一直沿用到清代。东乡下辖石桥、水头、大白、新塘、黄龙、盆溪、石田村。南乡下辖江口、新寨、长湖、上富、下富、金家、赤竹村。西乡下辖杨溪、三渡、烟村、高桥、温塘、安山、排梓村。北乡下辖檀山、油头、双滩、鉎田、西喉、小溪、龙回村。八峒下辖麻林、大绢、深冲、罗饶、黄背、圳源、黄崖、桃坪峒。
民国元年(1912年)到民国18年,新宁县行政区划一直沿用清朝的旧制。民国19年国民党政府提出地方自治口号,设置区、乡。新宁县划分为6个区,10个镇,223个乡。民国20年,改为6区38乡。第一区下辖城厢、盆溪、石桥、黄背、水头。第二区下辖长湖、石田、新寨、罗饶、江口、深冲。第三区下辖麻林、上富、下富、大圳、圳源、金家、桃盆、黄崖、赤竹。第四区下辖大白、杨溪、新塘、三渡、黄龙。第五区下辖檀山、高桥、排梓、烟村、油头(上半乡)、安山、温塘。第六区下辖西喉、鉎田、小溪、双滩、龙回、油头(下半乡)。
民国24年(1935年),实行保甲制度,10户为一甲,10甲为1保,新宁县编为32乡1镇414保4133甲,足见此时新宁的人口兴旺。民国26年改为4区33乡(镇)414保和4133甲。民国27年,废区并乡,划金石镇1镇和桃林、竹福、金湖、新江、石溪、水头、白杨、新龙、三民、安温、排梓、双田、西喉、小溪、龙回、檀油、遐福17个乡,保甲数没有变化。民国36年,新宁县又划为13乡(镇)136保。历史告诉我们越是太平的时候行政区划越稳定,越是历史动荡的时候行政区划变化频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