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南北对峙大多是北强南弱的局面,常常是北方处于攻势、南方处于守势。东晋、南宋等大抵如此。但凡事没有绝对,虽然总体趋势如此,南方弱势的某一阶段,也有南强北弱,南方屡屡北伐的时候。
南朝刘宋的刘裕、刘义隆时期就是如此。宋文帝刘义隆继承先帝遗志,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并时刻不忘北伐。但在其前期实力占优之际,北魏大将王慧龙成了屡屡令其失望的拦路虎,因而宋文帝想方设法要除去这个眼中钉。
王慧龙原是南朝之人,但与南朝刘宋之间却有着不共戴天之仇。
一、出身南朝,结仇刘裕
王慧龙早年生活于东晋,是太原王氏的后裔。祖父王愉在晋安帝时为江州刺史,当时刘裕前来投靠,被其失礼慢待,因而怀恨而去。
刘裕暴发后,王愉又置身其对立阵营。为打压帝党势力,也为报当年之仇,刘裕以王愉图谋不轨为由,戮杀了王慧龙全家。家奴僧彬带着14岁的王慧龙逃跑,历尽艰辛,在东晋无处安身,最后逃到了后秦。
王慧龙亡命天涯之际,刘裕的事业蒸蒸日上。刘裕消灭了国内的反叛势力,灭南燕,417年,又发动了消灭后秦的北伐。
王慧龙与刘裕有不共戴天之仇,只得再次逃跑,前往北魏。而刘裕则凭借巨大的军功,总揽东晋军政大权,并于420年代晋自立,国号"宋",史称刘宋或南朝宋。
二、效力北魏
北魏明元帝拓跋嗣接纳了王慧龙,在等待6年后,423年,刘裕去世。北魏趁机南征,连克司、兖、豫州。拓跋嗣准备起用王慧龙,令他为洛城镇将。但就在他准备走马上任之际,拓跋嗣猝死,拓跋焘即位。
拓跋焘首先需要巩固自己的地位,他以为"南人不宜委以师旅之任",不想给王慧龙军职,提拔他为乐安王拓跋范之师,兼并州、荆州、扬州大中正,负责三州官吏考选事宜。
王慧龙一心要对刘宋作战,报家仇国恨,因此坚辞不受。拓跋焘改任其为南蛮校尉、安南大将军长史。
426年,王慧龙的军事才能开始得以显现,刘宋谢晦反叛遭镇压,求救于北魏,王慧龙奉命率兵一万驰援,虽然为时已晚,但攻破刘宋思陵戍、进围项城,显示了其军事才能。
430年,宋文帝刘义隆第一次北伐,王玄谟进犯滑台,王玄谟是刘宋名将,所率的是南朝精兵。拓跋焘命王慧龙为代理楚兵将军、与冠军将军安颉共同领军迎战。双方斗智斗勇,王慧龙在将领们畏敌的情况下,身先士卒,出奇兵大败王玄谟之军。
"诸将以贼盛,莫敢先,慧龙设奇兵大破之。"《魏书》
王慧龙受到重用,封长社侯,龙骧将军、荥阳太守。自此,王慧龙镇守北魏南方的门户,在任10年,
"农战并修,大著声绩,招携边远,归附者万余家,"《魏书》
宋文帝想要收复黄河以南的土地,屡命宋将到彦之、檀道济进犯淮、颖之地,王慧龙率军反击,常使其无功而返。以致宋文帝对王慧龙深有忌惮,认为其严重妨碍了北伐的胜利。
三、一计不成又一计
为除掉北伐的障碍,南朝宋文帝谋划了反间计。他使人到北魏散布谣言:"王慧龙认为自己功高却不到重用,一直没有升迁,因而怨恨朝廷。他以暗中联络南朝,一旦刘宋军队北伐,就挟持北魏重臣反叛。"
"慧龙自以功高而位不至,欲引冠入边,因执司马楚以叛。"《太原府志》
北魏的朝臣听说了此事,深为忧虑,马上报告魏太武帝,要求立即采取行动。拓跋焘明了王慧龙与刘宋的世仇,他不为所动:
"此必不然,是齐人忌乐毅耳。"《魏书》
魏太武帝识破了南朝的反间计,他亲自给王慧龙写信:
"义隆(宋文帝)畏将军如虎,欲相中害,朕自知之。风尘之言,想不是介意也。"《太原府志》
见北魏没有上当,宋文帝又想出了新办法,重金悬赏,要王慧龙的首级。重赏之下。吕玄伯渡江行刺,王慧龙因反间计的谣言,已经加强了戒备,在吕玄伯求见之时,命人搜身,查获了掩藏的匕首。
左右都欲处死吕玄伯,王慧龙却下令把他放了。"各为其主也,吾不忍害此人。"
吕玄伯为王慧龙感动,转投到了他的部下,并在王慧龙死后,为其守墓一生。
结语:
宋文帝为了除掉王慧龙,连番使出手段。但北魏太武帝一眼就识破他的反间计,而派出的刺客更是为王慧龙人格魅力所感化,直接成了他的心腹。440年,拓跋焘下诏,王慧龙使持节、任宁南将军、虎牢镇都大将,但未及到任即死去。
王慧龙的传奇,更是太原王氏的传奇。
西晋末王湛举族南渡,至东晋末王慧龙一人北归。王慧龙娶了崔浩弟崔恬之女为妻,其后家族繁衍生息,"太原王氏"终成隋唐望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