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桂珍,一位传奇的女性,宋氏三姐妹的母亲,山西首富孔祥熙、国父孙中山和民国原总统蒋介石的岳母。
她一手把宋氏家族推向了民国第一家庭,被誉为"蒋宋孔三大家族共同的妈妈",可以说三大家族的崛起,她功不可没。
倪桂珍,对子女的培养让人敬佩。在宋家6个子女和3个女婿中,出现了两位总统、一位国家名誉主席、两位总理。
一家6个子女中有4个成为一度影响国家政坛的著名人物,这在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也是相当罕见的。
心理学家阿德勒,就强调过童年时期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巨大影响力。
的确,每个孩子都是一张雪白的画布,从出生那一刻起,他们便开始把感知世界逐一镌刻,再逐渐完成或绚烂、或素然的画作。
而在这样的过程中,家庭教育至关重要!
民国传奇女星倪桂珍,对家庭和孩子可谓影响深远。我们一起来看看她精彩又传奇的一生,以让我们悟出非凡的人生哲理。
一:一位非凡的女性:家世不凡,卓识远见
倪桂珍,生于1869年6月3日,祖籍在浙江余姚。父亲倪韫山是上海伦敦会天安堂的一位牧师,也是一位法律学者。
母亲徐氏是明代著名科学家徐光启的后裔。许多记载曾提到倪家家世显赫、家底厚实,其实不然。
明代科学家徐光启从一个穷书生起家,官至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内阁次辅和太子太保,可谓位极人臣。
徐家世代居住在上海徐家汇,被人们称作"沪西望族"。
但到倪桂珍这一代已是徐光启的第17代后裔了,一个望族能繁盛到17代还是比较难的。
即便徐家的家族文化和各种规矩等都还有沿袭着,但经济程度上恐怕早已衰败了。
因此,倪桂珍的家世谈不上非常显赫了,确切来说可叫做家世不凡。
倪韫山夫妇一共生了10个孩子,但半数夭折(这让我想起我奶奶也是生了10个子女但仅存活了5个),仅2男3女长大成人。
倪桂珍居中,上有1兄1姐,下有1弟1妹。
倪桂珍四五岁开始读私塾,九岁进学校,14岁升入美国基督教圣公会创办的上海古门稗文女中,17岁毕业。
倪桂珍擅长数学,喜欢弹钢琴,毕业后曾留校任教员。在那个年代里,倪桂珍算得上是一位有知识、有智慧和有才情的新女性了。
在那个年代,中国汉族的女孩都是要裹小脚的,但倪桂珍从小喜欢西式教育,对裹小脚非常抵触。
只要一裹脚她就发高烧,父母只好放弃对她"三寸金莲"的打造。确实,旧时裹小脚无疑是对女性的极度摧残。
倪桂珍能够打破封建传统,确非寻常女子。
像倪桂珍这样的女子,在当时凤毛麟角。她擅长数学,会弹钢琴,受过西式教育。
关键还长着一双非大家闺秀标配的大脚,这自然影响到她不同寻常的婚姻。
1887年,倪桂珍已经18岁了,在清末以"三寸金莲"为美的时代,长着一双大脚的倪桂珍竟落到无人问津的地步。
恰好那个时候,宋耀如从美国波士顿来到上海做传教士,宋耀如有些矮胖,其貌不扬。
由于在美国呆的时间比较久,宋耀如英语很好但汉语完全南腔北调,生活习惯还几乎被西化,被人戏称"假洋鬼子"。
牛尚周,是早在美国留学就与宋耀如相识的倪桂珍姐夫,他见到宋耀如不被他人欣赏,于是就介绍自己的小姨子倪桂珍与之认识。
恰好倪桂珍正是宋耀如看中的没裹小脚,却又懂西方文化的新女性,这段婚姻可谓天赐良缘。
虽然倪桂珍并不十分美艳,但朴实动人:
乌黑平直的秀发一丝不乱地向后梳着,整齐的刘海下一双黑白分明的大眼睛,温柔中透着智慧的光芒。
鬓角上一小串珍珠跳动着灵性的光芒。与其说她美艳动人,还不如说她气质独特,更能打动宋耀如。
在宋耀如看来,能与她结为终身伴侣,可谓人生一大幸事。
那时的宋耀如,生活相当拮据,月薪仅15美元,还不够养家糊口,长相也其貌不扬,家世背景还完全不能与倪家相比。
倪桂珍的姐姐不看好宋耀如,她劝说倪桂珍不要病急乱投医,还责怪丈夫给妹妹做媒,但倪桂珍却果断同意了这门亲事。
倪桂珍对姐姐说:"
男人不能光看长相,现在穷不代表未来穷,我在宋耀如身上看到了除了财富和家世以外的东西--冒险家的进取精神"。
于是,在1887年仲夏,18岁的倪桂珍与26岁的宋耀如在教堂举行了婚礼,名扬中外的宋氏家族即将开启。
以现在的眼光看,倪桂珍果断的允婚以及闪婚,确非常人所能及,而事实证明她的眼光是正确的。
由于牧师清贫,难以维持家庭开支,1892年宋耀如辞去牧师职务,转而投向工商业。
在倪桂珍娘家声望和社会关系帮助下,以及倪桂珍这颗福星的照耀下,短短几年,宋耀如就成了上海赫赫有名的实业家。
1894年,宋耀如与孙中山成为莫逆之交,他积极运用自身的财富为"光明的中国"而奋斗着。
宋耀如由此成为旧时代救国救民的幕后英雄,是革-命的隐君子。倪桂珍这个“伯乐”功不可没。
二:一位智慧的母亲:称职严格,品德优良
倪桂珍与宋耀如1887年结婚后,14年中生了7个孩子,第一个男孩不幸夭折。
此后6个孩子分别为宋霭龄、宋庆龄、宋子文、宋美龄、宋子良和宋子安,也即3个男孩、3个女孩。
在外人看来,宋家6个子女俊美壮健、天资聪颖。
在倪桂珍与宋耀如婚后几年,宋家生活还十分拮据,但作为家庭的女主人,倪桂珍却是非常称职的。
她心肠非常好,经常向穷人施舍和接济财物。作为母亲,倪桂珍则完美地诠释了"女子本弱,为母则刚"。
倪桂珍个性很强,在许多事情上"要男人听她的"。有一说宋耀如怕她,其实妻子能干,丈夫该有多幸运啊。
如果说在宋家,宋耀如是冲锋陷阵的大将,那么倪桂珍无疑就是宋家的定海神针。
作为母亲,倪桂珍对子女照顾得无微不至,让子女感受到深深的母爱。
宋氏兄妹就说过:"我们的母亲,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仍给我们以快乐而舒适的生活"、"我们的母亲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母亲"。
这是兄妹们对母亲发自肺腑的爱。
在子女教育上,宋家有别于"严父慈母"家庭,宋家是"慈父严母"。
倪桂珍强势的个性,让她成为宋家的"掌权者",宋耀如大小事务需同她商讨。
倪桂珍不苟言笑,宋耀如则随和、亲切和热情,像极了现代家庭的"虎妈猫爸"。
宋美龄回忆说过:"母亲的个性,处处表示出她的严厉刚强,而绝对不是优柔善感"。
诚然,女子本弱,为母则刚。你若不坚强,懦弱给谁看?你又如何撑起一个偌大的家庭?
强势并不是霸道,强势是对生活勇敢且正确的打开方式,一种人生态度。
倪桂珍在子女教育方面,确实别具一格。
一是严厉管理。
俗语"养不教父之过",但倪桂珍常说"养不教父之过,也是母之过"。
她对孩子们严加管束,并教授礼貌规矩,从不放任任何越矩行为。宋家不准打牌,不准跳舞,每个人都要按时祈祷。
还有,我们看到照片上宋氏三姐妹始终盘着发,这就是遵循的母训-女孩永不剪发。
教育孩子成为夫妻双方的共同义务,在孩子入学前,夫妻俩要轮流教授孩子们学习。
二是男女平等。
接受过西学的倪桂珍不相信封建的孔孟之道,她认为男女平等,女孩应该同男孩子一样都有所作为,为国家做贡献。
她像教育男孩一样教育3个女儿,从小塑造她们自强、自立、自主和勇敢的性格。
而在儿子的教育上,倪桂珍给儿子树立的榜样就是孙中山。
长子取名子文,一是表达对领袖的崇拜,二是希望宋子文能成为像孙文一样的伟人。
倪桂珍还支持丈夫采用西方文化的教育方式来教育孩子,但她也从不放弃用中国传统的优秀文化来教育孩子。
后来倪桂珍还与丈夫决定都要把子女送到美国去读书。她像对待男孩那样对待女孩,她的女儿们也是首先被送出国的。
有如此思想开明的父母实在是三姐妹之幸。
而在日后岁月里,性格与立场迥异的三姐妹,都同样不同程度地投身于中国的妇女运动和慈善事业中,这都与父母的潜移默化和潜心教育是分不开的。
在夫妇俩的精心培育下,宋家6个子女个个都很出色。
宋霭龄曾是孙中山的第一英文秘书,后来嫁给山西首富孔祥熙。
宋庆龄嫁给孙中山;宋子文曾任中华民国行政院院长;宋美龄嫁给蒋介石。
宋子良曾任广东省政府委员兼财政厅厅长;宋子安曾任广东银行董事会主席。
不仅宋家子女优秀,他们的女婿更是非凡。在宋家6个子女和3个女婿中,出现了两位总统、一位国家名誉主席、两位总理。
一家6个子女中有4个成为一度影响国家政坛的著名人物,这在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也是相当罕见的。
前排左宋美龄、倪佳珍、宋霭龄;后排左宋子良、蒋介石、孔祥熙、宋子安
一位贤惠的妻子:通情达理,不屈不挠
倪桂珍不仅是一位良母,更是一位贤妻。
海伦.斯诺曾这样评价她,倪桂珍是一个严格的、品德好的、自奉俭朴而又不屈不挠的模范妻子。
倪桂珍看到了宋耀如身上的闪光点,冒险进取,坚定信念,并始终恪守"把光明带给中国人"的承诺。
而且还积极寻找志同道合的人,并致力于使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她要成全他。
1894年,宋耀如结识了孙中山,并与之成为莫逆之交,两人便开始为"光明的中国"而奋斗。
孙中山不管什么时候到上海,都住在宋耀如家里,孩子们也把他当作自家人。
倪桂珍虽然不知道两人在做什么,但她依然支持宋耀如,并且自己也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救国革命中。
他们在住宅地下室建了一个印刷厂,秘密为兴中会和同盟会印刷文件。
宋庆龄说过:"那时我们年纪都小,记得父母当时告诉我们切不可向任何人提及此事,也禁止我们拿宣传革-命的小册子”。
在革命遭受挫折后,宋耀如两次逃亡日本,倪桂珍都毫无怨言携子女跟着丈夫流亡。
而此后几十年时间里,宋家一直都处于险境之中,倪桂珍随时准备逃亡。
有美国作家曾说过,美龄和她的两个弟弟子良和子安,就诞生在那所箱子从未关上和收放好的房子里。
一个女子能如此深明大义,着实让人敬佩。
倪桂珍夫妇积极资助孙中山和同盟会,1905年宋耀如还把捐赠的200多万美元转到同盟会账上。
这对同盟会就是雪中送炭,解了燃眉之急。夫妇俩还让大女儿霭龄和二女儿庆龄先后帮助孙中山,做他的秘书。
1915年,宋耀如患了严重肾病,眼睛几乎失明,形销骨立,医生们说治愈几率很小。
1918年宋耀如在上海逝世,倪桂珍备受刺激,她放弃了自己的爱好,忙碌于教会工作,身体看上去丰腴,却时好时坏。
1930年,宋子文在青岛湛山一路2号购置别墅,1931年夏天请母亲倪桂珍到青岛别墅避暑,并颐养晚年。
7月23日早晨,倪桂珍突然大量吐血,医生诊断为肠癌破裂,无法挽救,下午十四时四十分,倪桂珍在青岛别墅去世,享年62岁。
关于倪桂珍的去世,还有一种说法,是因为"突然传来宋子文在上海北站遇刺的消息,倪桂珍本已患病,闻此噩耗,血压顿时升高,倒地而亡"。
而其实,宋子文并未受伤,是他的秘书唐腴庐中弹身亡。
人们按照常理推断,即使得到消息,身边人也不会将宋子文遇刺的消息告诉病重的倪桂珍。何况宋子文毫发无损,再有宋家成员也没有与此相关的记载。
倪桂珍灵柩运回上海。1931年8月13日,南京国民政府颁令褒扬倪桂珍"教忠报国"。
8月18日上午9时,宋家在上海万国公墓礼堂隆重祭奠。
当时倪桂珍的葬礼可谓轰动一时,举国上下无人不知。蒋介石亲自到场执绋,葬礼还动用大批部队。
社会各界人士和团体纷纷送了份子钱,少则四五块大洋,多则数千上万大洋。
据悉当时南京市长魏道明送了200块大洋,后来和蒋介石翻脸的蒋光鼎送了1000块大洋。
送得较多的是烟草行业如英美烟公司送了2400块大洋,上海卷烟行业协会送了6918块大洋。
但是最后,宋家把所有的份子钱,共计银元五万九千七百五十六元五角一分,全部捐给了上海中山医院筹备委员会。
"宋府丧仪"的具体账目,保存在上海中山医院的民国档案中。
倪桂珍能获此哀荣,皆因她特殊的身份,宋氏三姐妹的母亲,蒋宋孔三大家族共同的母亲。
但最主要的是倪桂珍传奇和精彩的一生。
让人有些遗憾的是,倪桂珍6个子女中,在美国去世的就有4个。
长子宋子文1971年去世,长女宋霭龄1973年去世,次子宋子良1983年去世,三女宋美龄2003年去世。
他们生前虽然有着矛盾纠葛,关系并不融洽,但去世后都葬在了同一个地方-纽约芬克里夫墓园,也算是一种告慰吧。
1981年,宋庆龄去世,享年88岁。
按照她生前的遗嘱,人们将她葬在了上海宋家墓园,这里也是父母宋耀如和倪桂珍的墓地,她要永远陪在父母身边。
结语
综上所述,倪桂珍传奇而精彩的一生,让人们叹为观止和无比敬佩。
她是一位不平凡的母亲,一位有着人格魅力的新女性,一个始终让人们仰视的传奇。
(图片来自网络,图文有参考,如侵则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